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岭南地标建筑符号文化创意设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岭南地标建筑符号文化创意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岭南地标建筑符号文化创意设计探析

摘要:文章以岭南文化为研究背景,从岭南地标建筑切入,通过分析岭南地标建筑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将岭南地标建筑中的外形、精神内涵以及色彩与装饰等元素符号进行概括与提炼,结合现代文化创意设计方法,融入岭南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核,探讨岭南地标建筑元素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岭南文化;地标建筑;文化创意设计

地标建筑可以通过其特定造型,唤起人们对当地的文化记忆,哪怕只是衍生于文化创意设计中特定的形象,也可以联想到整个文化系统。在产品创意设计中,让岭南建筑文化内涵融入日常使用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使大众以一种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解读岭南地域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入结合,无论出于对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的考虑,还是出于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相对系统地梳理岭南建筑文化渊源及其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在传承与发扬岭南文化、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启发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岭南地标建筑的形成与文化符号分析

(一)岭南建筑的由来及发展

从发展历程上看,岭南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时期的建筑各具特色,亦有其代表。岭南建筑的兴起,归因于中国建筑实践的迅速发展,以及广东地区各式新建筑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岭南建筑也逐渐为人所了解[1]。然而,从文化层面上讲,岭南建筑承载的岭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及宽广的地理范围,该文化系统总体呈包容及多元趋势,既具有传统儒家文化特质,又具有较质朴的民族文化气息,还较早受近代传入的西方文化影响,以一种兼容并蓄的姿态立于文化之林。岭南建筑的形成与岭南地区民俗文化、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海洋文化等因素有紧密的关系,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岭南建筑独特的发展。对于岭南建筑的整理,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古代传统建筑、近现代建筑两个阶段。古代传统建筑主要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总体集中体现在广府建筑、潮汕建筑和客家建筑三大建筑样式中。近现代岭南建筑则体现着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火花,在满足地域、气候、经济、文化要求的同时,大量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形式及审美法则,融合中西建筑艺术精华,建筑元素出现了新的演化,形成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形式。岭南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创新、多元、兼容、开放等特性有密切关联。

(二)岭南文化符号分析

“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2]人类的精神、社会,或者整个人类世界能被其标识,特定民族的文化符号形成于长期的历史积淀,承载人们的文化心理共识。岭南文化符号大多来源于广东各居民聚落的民族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以及现实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原型与仪式之中,甚至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的特殊形式[3]。广义层面的岭南文化符号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建筑上来看,岭南建筑文化符号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制、装饰的式样、建筑的技艺等方面。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梳理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的融汇关系,探讨以广府建筑、客家建筑、潮汕建筑为基础的岭南居民的特性,从而获得岭南文化共同的文化符号特征,以岭南传统地标建筑符号元素为主要创作来源,结合现代建筑艺术特征,为提取岭南建筑文化符号与设计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地标建筑与城市的个性融合

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地标建筑不仅造型独特,还承载着精神特质与文化内涵,是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当代岭南文化语境中的地标建筑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实现了文化个性与城市共性的融合。比如广州塔,不仅成为广州的地标建筑,也是这座古老城市的形象代言。广州塔的外形,整体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彰显这座城市的包容及灵动;螺旋向上的结构,代表广州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特质;上小下大中间细,纤纤细腰,裙衣飞扬,犹如少女回眸珠江,进一步增强岭南新时代特有的城市温情与魅力。再如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整体呈现巴洛克风格,融合牡丹及菊花艺术图案,具有东方雕刻艺术表现方式。其特殊的建筑形制及装饰式样,体现澳门在人类历史中的特殊坐标,唤起了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记忆。澳门的大三巴牌坊是在建筑中彰显本土风俗及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重要代表。

三、岭南地标建筑艺术特征分析

从建筑理念来看,岭南古代地标建筑有三种重要倾向,即“天人合一”、开放兼容与经世致用。虽地处五岭之南,但岭南文化深受中原儒家思想影响,对自然充满敬畏,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表现为设计适应自然环境的建筑。传统岭南地标建筑既保留土著文明的特质,又吸取中原文化的精髓,并借鉴外来异域建筑的式样,使得岭南传统建筑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的激荡中呈现多元的姿态,具备了多样而充实的文化表现。岭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是商贸交易的重要地带,在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中逐渐凝聚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也逐渐形成了追求经世致用的实效思想,并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应用。现代岭南地标建筑是对岭南传统建筑的延续与发展。首先,从建筑设计建造手法上看,岭南文化与建筑文化中无处不体现出一种“兼容并蓄,敢于创新,博采众长”的进取精神[4]。其次,岭南建筑从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按不同的时空条件而变化,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颖的形式,以体现时代气息[5]。现代岭南建筑受20世纪50年代一些海外归国建筑师影响较大,比较知名的如莫伯治、夏昌世、林克明等。这些建筑师倡导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结合岭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特有的气候状况,重实用与艺术的统一,以人为本却不失其艺术理想。不断涌现的新型岭南地标更具国际化视野,彰显与时俱进的精神,虽形制、式样、技艺等方面有极大创新发展,但植根于传统岭南建筑文化,如广州塔、深圳春笋大厦、广东省博物馆等现代地标建筑,具有越来越高的建筑艺术造诣。这是岭南建筑发展历史中的特定阶段,该阶段的经典作品,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必定是浓墨重彩的。

四、岭南地标建筑符号的提炼与应用

岭南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具备独特的文化特质,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以岭南地区各地特色地标建筑为原型,针对岭南地标建筑特色与特点,通过提取岭南地标建筑的外形元素、精神内涵、色彩元素、装饰元素等元素符号,结合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审美、精神内核,将新文化设计元素符号创新运用素融入现代文化创意设计之中,通过实践创作出产品、包装、图案、插画等系列文化创意设计。

(一)外形元素符号提炼

外形是建筑形态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曾邀请普通人对城市形象进行概括与表达。测试的结果显示,城市中最有影响力的地标建筑最能成为普通人脑海中的城市印象。从文化创意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将岭南地标建筑独特的造型语言通过“取其形”来转化成视觉符号,以此强化产品的特色与传达岭南文化形象,并折射出岭南地标建筑的风格特征。外形符号提炼可以采用形体简化的方法,也可采用提炼核心造型的方法。例如,无镬耳,不岭南,镬耳墙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在设计中通过核心的造型体现岭南文化特征。

(二)精神内涵元素符号提炼

岭南地区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海洋带来了开放与商业的繁荣,使岭南文化形成务实求变与兼容并蓄的特征。基于岭南文化的内涵特点,对岭南建筑符号进行更深层次的提炼,不是具象的形似上的表达,而是从抽象的文化意蕴上追求独特韵味的设计意象的呈现,通过延续意蕴的方式来寻求岭南隐性的设计符号,从而达到对岭南精神内涵元素符号的提炼。例如广州城市形象的标志设计,以广州塔为视觉形体,将广州二字融入建筑造型之中,呈现船帆及飞鸟,营造出千年商都繁荣景象,凸显出国际化、开放、包容的广州特质。精神内涵元素符号提炼需要将岭南地标建筑文化特质与文化创意产品相融合,是在认识和了解岭南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意蕴的延续,而不是对元素符号简单的重组与拼凑,更重要的是让岭南建筑文化内涵能够在文化创意设计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三)色彩与装饰元素符号的提炼

岭南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受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等的影响,岭南建筑的色彩更加倾向冷色系,具有青、蓝、绿等偏冷的色调,使人居住在岭南地区能够在视觉上体验到色彩带来的清爽。另外,岭南建筑的色彩与装饰亦受西方文化影响,中西结合的色彩与装饰既严肃又活泼,例如岭南地标建筑陈家祠集“七绝”(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彩绘)聚于一堂,色彩鲜艳,装饰精巧,富丽堂皇,既继承传统又具兼容与开放。色彩与装饰不仅具有地域性特征,还具有文化性特点。在文化创意设计过程中,应适当利用岭南色彩与装饰特点进行处理,通过合理的提炼与重组,在色彩与装饰上体现岭南建筑汇聚南北、中西以及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建筑文化符号,使文化创意产品传递出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色彩与装饰,从而增加感染力与吸引力,使其形象更加突出与鲜明。

(四)设计应用实践

地标建筑是一个群体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在本次的实践过程中选取了广州塔、春笋大厦等岭南现代地标建筑以及韶关风采楼、岭南印象园、西关大屋、梅州花萼楼围龙屋等传统地标建筑原型进行概括与提炼,如表1所示。在现代地标建筑的文化创意设计上。首先,根据广州小蛮腰的外形进行设计,杯子的外形借鉴修长的小蛮腰造型,在基础颜色的选取上,根据韶关风采楼的建筑颜色进行提炼,提炼出三款不同的颜色进行搭配。其次,根据深圳的春笋大厦的外形进行设计,杯子的造型犹如春笋一般,象征着深圳的迅速发展,蕴含着岭南的开放与包容,瓶盖采用开平碉楼拱门造型与石材的质感,结合岭南人生活方式,开发出符合现代开放精神以及地域特色的茶杯。在传统地标建筑文化创意设计上。首先,根据岭南印象,对西关大屋进行元素符号提炼,概括其建筑外形、广府建筑精神,以及窗户的造型与色彩特征,开发出具有独特的视觉图形、色彩符号。这些可以广泛应用在不同的生活用品之中,如产品包装、服装、挂历以及手提袋等等,让岭南的建筑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其次,根据梅州花萼楼进行创意设计,装饰元素是选择以圆为主题进行创作,结合客家民居的特点与特色,选择客家土楼大圆图案以及相关的花纹进行装饰,并将这些装饰图形运用于生活用品之中,不仅能体现岭南客家土楼文化,也能起到宣传土楼的作用。

五、结语

岭南地标建筑蕴含着岭南文化的精髓,是岭南文化中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设计中,概括与提炼是保留岭南建筑地域特色最实用的设计方法之一,通过融入岭南文化精髓,对岭南地标建筑的外形、内涵、色彩、装饰等元素符号进行简化、重组、提炼,将岭南地标建筑符号内涵与文化创意设计相融合,以具体的案例设计论证岭南地标建筑符号运用于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可行性,创作出具有岭南地域特色和符合城市形象推广的文化创意设计产品,为同类文化创意设计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郑启皓,黎家骥,王炜航.略论岭南特色建筑基因的传承与创新[J].南方建筑,2019(6):88-95.

[2]赵毅衡.符合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5.

[3]曾朝辉,曾鸿燕.岭南文化符号及文创商品设计研究[J].设计,2019(17):80-83.

[4]蒙绍荣,黄玥.广西地区岭南建筑文化与美学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5):198-201.

[5]郑振.岭南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渊源[J].建筑学报,1999(9):39-41.

作者:马文镰 张南岭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信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