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纯电动汽车后副车架悬置支架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纯电动汽车后副车架悬置支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纯电动汽车后副车架悬置支架研究

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在沿海城市将成为出行的首选。汽车不断更新换代,市场将有大量的新能源车型。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断增加,电池容量及电池包体积逐渐加大,前驱布置的动力总成已不适合中高端电动汽车底盘平台。全新电动汽车底盘平台,动力总成多采用后驱驱动,旧平台悬置两点布置在车身,一点布置在后副车架上的方案已经逐步被淘汰,新的纯电动悬置的三个固定点均布置在后副车架上,本文通过对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静刚度研究分析,可为纯电动平台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刚度目标值,提供准确性设定及技术支持,从而避免NVH问题的产生。

一、后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后副车架数据采用三维设计CATIA软件设计完成,后驱动电机悬置与后副车架三点连接,如图1所示。使用Hypermesh对后副车架三维数据进行网格划分,壳单元类型为Quad4,Tria3,单元网格为5mm×5mm,壳单元数量78620,实体单元类型为Tria4,尺寸为5mm×5mm,数量3016,材料为QSTE420,密度为7.850e3kg/m³,杨氏模量2.1e11N/㎡,泊松比0.3,如表1所示。

二、后副车架悬置支架静刚度、动刚度计算

1.静刚度加载及约束

对后副车架网格添加约束和载荷,后副车架无衬套刚性连接,约束后副车架与车身4个安装点的1~6自由度,在后副车架悬置支架硬点位置X、Y和Z三个方向分别施加1kN的载荷,静刚度按照公式Ki=Fi/Si计算,其中Ki为支架静刚度,Fi为各项施加载荷,Si为单位载荷下的位移量,如表2所示。对后副车架网格施加约束及载荷,如图2所示。

2.静刚度分~析结果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后副车架三个悬置固定支架静刚度计算结果如下:1)左悬置支架在X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5380N/mm,在Y方向的计算结果为8979N/mm,在Z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5323N/mm,分别都达到目标,判定合格。2)右悬置支架在X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5384N/mm,在Y方向的计算结果为8979N/mm,在Z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5330N/mm,分别都达到目标,判定合格。3)后悬置支架在X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7710N/mm,在Y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10643N/mm,在Z方向的计算结果为26099N/mm,分别都达到目标,判定合格。

3.动刚度加载及约束

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刚度计算分析,需要对划分后的后副车架网格添加约束和载荷,后副车架无衬套刚性连接,约束后副车架与车身4个安装点1~6的自由度,在悬置支架位置X、Y和Z三个方向分别施加单位力载荷,计算20~200Hz的平均动刚度KD1,如表3所示。

4.动刚度分析结果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后副车架上的三个悬置支架动刚度计算结果如下:1)左悬置支架在X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4585N/mm,在Y方向的计算结果为8549N/mm,在Z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1413N/mm,分别都达到目标,判定合格。2)右悬置支架在X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4589N/mm,在Y方向的计算结果为8549N/mm,在Z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1423N/mm,分别都达到目标,判定合格。算结果为14434N/mm,在Y方向的计算结果为93335N/mm,在Z方向的计算结果为15540N/mm,分别都达到目标,判定合格。

5.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静刚度比研究

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刚度和静刚度计算结果分析完成后,对动静刚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悬置支架动静比均值为0.838,可得出悬置支架无动刚度迟滞现象,且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悬置动刚度呈现下降趋势。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静刚度比值如表4所示。三、悬置衬套刚度与悬置支架刚度分析依据整车目标要求,驱动电机解耦率要求≥80%的目标,通过解耦分析计算可得出悬置衬套各方向的动刚度要求,依据衬套隔振率需求,后副车架衬套动刚度与悬置衬套动刚度的目标比值是20倍,见表5。

三、结论

通过对纯电动汽车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静刚度分析研究,得出悬置支架动静刚度平均比值为0.838,通过解耦率计算出悬置衬套动刚度后,依据隔振率要求,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刚度与悬置衬套动刚度20倍比值关系,确定后副车架悬置支架的动刚度,再依据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静刚度比值,确定后副车架悬置支架静刚度目标值,以此得到的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动刚度目标值较为准确,可避免后副车架悬置支架刚度不足或者刚度过大,同时避免驱动电机NVH问题。

作者:聂延志 江庆飞 吴毅 朱登火 孔凡永 单位: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