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及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及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及问题

摘要:院当代文学史料对于还原真实历史场景、了解作家情感体验、体察文化生活细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但当代文学史料还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流失严重、存量不足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真正成为学科发展支撑点和增长点。

关键词:当代文学;郭小川;史料研究

通常说的史料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能帮助人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教授认为,人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字资料、实物和遗迹都有史料的意义,但它们不可能都是有价值的史料。[1]对于文学研究而言,史料研究一般用于古代文学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也并不罕见。随着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不断增长、各种书籍的大量出版以及档案的陆续解密,研究资料愈来愈丰富多样,史料研究方法也逐步被运用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当中。史料对于当代文学研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

2013年11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与阐释”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参会的专家学者强调了史料工作的重要意义,呼吁抢救、保护正在消失的现当代文学史料,指出公正评价史料研究成果等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当代文学,尤其革十年时期的文学,因其复杂的意识形态,史料的真实性、存量的多少,以及对史料的阐释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近年来学术界对史料问题日益重视,当代文学史料对于重现历史场景,了解作家、解读文学作品的重大意义,使得当代文学史料的研究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郭小川作为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运用史料对其政治抒情诗的研究也存在着典型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郭小川全集》收集了郭小川生前留下的、最早记录于战争年代的大量的书信、日记、笔记、检查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史料。郭小川的子女披露,《郭小川全集》除了个别的地方不得不作一点技术处理,绝大多数资料都尽量保持了原貌。《郭小川全集》涵盖了郭小川现存的全部发表稿、未发表稿、残篇及部分重要作品的草稿和修改稿,其中一半以上的内容属于首次公开,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深入认识郭小川的第一手资料。因此,《郭小川全集》对于研究新中国前十七年文艺史,有着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在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研究领域,过去的研究者往往注重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及研究,而现在的研究者们关注的不仅是郭小川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将目光投向他多舛的诗学命运与其时的政治话语、文学环境之间密切的和必然的关联。尤其在郭小川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问题上,是否存在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质疑和反抗,质疑与反抗的程度如何,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学术界众说纷纭。处在当时那样一个特殊的创作环境,当政治对文学提出强势干预和规范要求,兼具“行政官员”和“诗人”双重身份的郭小川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创作状态,诗歌创作呈现出复杂而又矛盾的样貌院在坚持写个人的诗和写革命的诗之间徘徊犹疑。作为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在作家作品论的层面上郭小川已经被研究得十分透彻,已经很难有学术上的重要突破。如果利用史料还原历史场景,了解历史语境,围绕他的从军、从文、从政经历和他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去研究以上提及的郭小川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态度的问题,研究者将会对郭小川及其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突破学术研究瓶颈,创新学术研究的一个方法。事实上,郭小川对主流意识形态态度的问题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包括绿原、公刘等经历的主流作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运用史料进行研究,这对于研究有着类似争议的作家,还原真实历史场景,体察作家创作情感,深入理解文本,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及价值。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研究中史料的意义,并不局限于郭小川研究,对于当代诗歌、当代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新的学术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从史料中看到许多文学史中没有的丰富细节,可以更深刻理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的政治环境、生存境遇、身份地位、情感变化等写作背景,感受到作家的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思潮、文学思潮的变迁,乃至国家文化生活的点滴变化、发展与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从郭小川研究这一事件来看,以《郭小川全集》的出版为标志性事件,当代文学史料对于打开当代文学研究新局面,提供当代文学学术研究新方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史料对于当代文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是学术研究的发展必然趋势。但是,在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纸质媒体不断衰落、网络信息急剧增长而当代文学档案没有大范围解密的情况下,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不断遭遇新情况,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史料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

在网络不发达、以纸质媒体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年代,当代文学史料主要来源于开放的档案以及各类公开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等,这些史料有史可查、有据可依,比较真实客观,可信度高。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形式日趋多元化,传播途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传播效率远超纸媒时期。网络媒体给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自媒体不像纸质书籍必须经过层层审查才能出版,管理机构能对出版物的质量尤其是对意识形态进行严格把控,而是可以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自由发表的网络资料未经严格筛查和审核,不少资料存在着观点随意、逻辑不严谨、佐证材料来源可信度不高、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甚至有的自媒体主体为了哗众取宠,不惜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凭空杜撰,这就使得当代文学史料的介质形态变得日益复杂。研究者在利用网络媒体更加便捷地获取丰富资料的同时,也应对获取的资料仔细甄别、去伪存真,真正享受到网络媒体给学术研究带来的便利。

(二)史料流失严重

南京大学黄发有教授认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迫切任务是史料的抢救与发掘。在史料研究领域,历来有贵远贱近的传统,当代史料往往被视为最没有价值。问题在于,很多史料一旦消失就无法再复原。”[2]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史料研究的方法一般用于历史研究,在文学研究领域也多用于古代文学研究,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运用史料研究的方法历史较短,而史料研究贵远贱近的传统使得当代文学史料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黄发有教授心痛地表示“最近十余年,我看到不少大学图书馆因为场馆容量问题,大批地淘汰‘十七年’‘’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书刊,其中有大量的内部出版物和内部期刊。”[2]更新剔旧并不是图书馆、档案馆的个别行为,全国很多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因为场馆容量、借阅率低等原因,不断淘汰旧资料,为新书、新资料腾地方,造成大量珍贵资源流失。从保存的角度来看,史料年代越久远,遗失就越多,年代越近,搜集起来就越容易。但这一规则对一些特殊时期的史料不适用,比如“”时期的史料,公开出版物由于年代较近,存世量较大,保存与搜集都较为容易,但一些出版物版本较多,不同版本的出版物本身就可以作为史料留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保存下来,造成了史料的缺失,例如“十七年”文学的《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作品。

(三)有重大价值的史料获取困难

手稿文献资料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极为鲜活的第一手信息,譬如会议记录、作家的个人信息、审读意见、日记、书信、笔记等等,“这些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它提供了公开出版物中无法获取的,更为私密的信息,赋予文学史研究以个体化的生命内涵。”[2]但是,作家及其家人存在着各种的顾虑,不愿意公开可能影响自己形象,降低文学史地位的资料,日记、书信、笔记、检查等涉及作家私密生活的史料存量极少。如《郭沫若全集》出了几十卷,他的日记至今尚未公开曰费孝通先生出了十卷本的文集,声明不收入运动中被迫作的检讨和批判别人的文字曰《王瑶文集》只收录了两篇检查。

(四)史料研究方法难以获得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与以上文集不同的是,《郭小川全集》中郭小川的作品只占一半篇幅,另一半是日记、书信、笔记、检查等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史料。这些史料提供了大量的,能让读者更加贴切、更加深入地认识郭小川的第一手资料,亦有助于研究者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更客观地理解作家创作的背景及其作品内涵,使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更加客观和真实。但有的学者则认为郭小川是一个历史观念十分强烈的诗人,他希望能被将来的历史记住,而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漏写了日记也会及时补记。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于郭小川这样的诗人来说,他会不会为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和历史给予他的评价,在其书信、日记、笔记中有所保留,甚至刻意虚构、夸大某些情感、回避敏感问题。这些不能令人完全信服的资料,由其子女编撰、出版,可信度不足,把他的家书和日记等史料作为判定他对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烈反抗的依据,值得商榷。当然,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人们不能完全排除郭小川补写日记时为自己辩白的可能性。但是在众多的全集和文集中,《郭小川全集》具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当代档案不开放的情况下,这些文字的公开发表,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见证,其价值不可估量,是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三、结语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刚刚起步,虽然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但当代文学史料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抢救、搜集、保护、整理正在消失的当代文学史料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史料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得到认可。对于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应予以充分的认识,不断探索解决的办法,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日趋完善,真正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J]援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院42-48.

[2]黄发有.当代文学史料研究老问题与新情况[J]援文艺争鸣,2016(8)院21.

作者:杨珩 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