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红色文学对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色文学对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红色文学对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作用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红色文学是一种优势的教育资源,其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于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自红色文学的概念与特征出发,从价值导向、道德规范、情感升华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分析了红色文学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并探讨了红色文学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

0前言

经典文学可以其深刻的思想来影响读者,不仅能丰富读者情感,而且还能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年人而言,优秀文学是陶冶自身情操、完善自身人格、培养自己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学是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学形式,其蕴含着我国民族的革命理想与责任感,可有效激发现代青年人去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新一代青年人能够积极地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

1红色文学及其特征

红色文学是一种以表现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为题材的文学形式。当前学界对于红色文学的定义,普遍认可的是产生于革命年代的,记录革命战争历史、农村与合作化运动,表现在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政治运动与工农英雄形象的文学[1],其具较强的政治意识色彩,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红色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其既具普通文学的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具其自身独特之处,其独特之处便为“红色”,具体地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众性与民族性。红色文学的主要功能与目的,便是对普罗大众进行“政治启蒙”,以便让普罗大众接受无产阶级政权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故面红色文学必须大众化———大众化的情节故事及其讲述方式、大众化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提炼大众常见的生活进入文学等,以此来完成对普罗大众的政治启蒙、鼓动宣传。那么,要完成对普罗大众的政治启蒙,红色文学采用“民族化”的表达是最优的方式,因为普罗大众受到民族艺术的影响更深,对其也更加熟悉。第二,思想性与革命性。红色文学的思想性是指其内容对思想的影响,红色文学的创作坚持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客观反映了世界的真实情况,也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意识。红色文学的思想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具极高的思想性,可有效激发了读者的爱国热情。而红色文学的革命性是基于其思想性来理解的,红色文学是反映无产阶段与穷苦大众的,其描述了封建贵族与资本主义社会,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而要实现此胜利,就必须进行革命。红色文学具强宣传性,能鼓励广大无产阶级参与革命。第三,历史性与时代性。红色文学的历史性也是指其内容具历史性,红色文学的内容或对象多为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包括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历史阶段的事件或人物故事,具强历史性特征。而红色文学的时代性是基于其历史性而言的。红色文学所描述的社会生活面貌或是阐述的人物故事是发生于特定时代中的,不同时代的红色文学,其所展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就是红色文学时代性的表现。

2高校学生管理中红色文学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

2.1价值导向

红色文学的价值导向是指红色文学所具备的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内容的作用。红色文学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法制观等,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这些观念可作为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与内容。如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描写保尔的人生,歌颂了苏联青年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也向读者传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梁的《亮剑》通过描写李云龙的一生经历,体现了共产主义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向读者传达了大无畏的革命军人精神,这些都可对当代青年革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对当代青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价值导向作用。

2.2道德规范

柏平在其《浅析红色文学作品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当中指出,红色文学的教育功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三方面。道德是社会群体在进行社会交往当中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也是个体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道德表现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恋爱婚姻道德、家庭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等。道德教育是指通过对人们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道德影响活动而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红色文学即具这种功能。红色文学所具备的“红色”物质决定其比普通文学更具道德教育的特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青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候,红色文学可充分发挥其道德教育作用。如的《纪念白求恩》,表现了白求恩的现代职业品德与勇于奉献的精神;《的故事》,表现了的军人职业道德,也体现了其共产主义精神。

2.3情感升华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对于青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接班人,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不但要求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化情感。红色文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也能帮助青年人实现情感升华。一方面,红色文学内容蕴含我国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习俗与精神;另一方面,红色文学拥护社会主义建设,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念,坚持朝先进文化方向前进,这不但能给青年人带来心灵震撼,而且还有利激发青年人的民族与国家情感,从而实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2]。

2.4行为引导

相比于其他形式来说,利用红色文学进行青少年的行为引导更具潜移默化的效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引入红色文学元素,可于不知不觉当中影响青年人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意味着红色文学具隐形的行为引导功能。红色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对于受引导者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表现的,而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实现的。如《青春之歌》将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融于故事当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当中能获得思想上的熏陶与心灵上的洗涤,从而起到引导青少年、知识分子抛弃小资产阶级思想,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引导效果。

3高校学生管理中,红色文学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3.1立足高校课堂

高校是青年人培养自身核心价值观认识的重要阵地,青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力量,其知识与思想均处相对前沿的地位,正是因为此,利用红色文学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应仅仅抓住高校这一基地,通过确立处高校的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整个社会。而高校培养青年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因此,利用红色文学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立足高校课堂,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入手,引入红色文学,并充分发挥红色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高校课堂应适当引入红色文学,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为青年人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提供一定基础和环境。高校应充分整合并深入挖掘红色文学,将其融于课堂当中,利用红色文学来为学生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红色文学显得更加生动、具体而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虚变实,更易被青年人所接受,激发青年人对红色文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高红色文学当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感染力。

3.2新媒体传播

伴随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青年人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信息,同时也习惯了这一信息获取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特别是红色文学的了解已逐步放弃了原有的方式。面对这一变化,若想让红色文学真正能走进青年人的心里,让青年人能够多接触、了解红色文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新媒体进行红色文学的传播,这样才能发挥出红色文学应有的作用,利用红色文学来培育青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社会当中,价值观的博弈是文化思想之争,也是传播手段间的较量,若想利用红色文学来推动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就必须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将红色文学推向新媒体平台。现代社会各媒介业相互融合,包括手机、电视、网络等,形成了一种全媒体覆盖的模式,影响着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红色文学虽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文学形式,但其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均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其并不会与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存在矛盾,相反其还与青年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对于青年人核心价值观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红色文学的宣传与传播也不能仅限于传统方式。一方面,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文化宣传,将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进行相互结合,尤其是网络媒体,丰富红色文学的宣传方式,让更多青年人能接触到红色文学。另一方面,要掌握网络传播的规律,依“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网络打造成一个宣传红色文学与正能量的基地[3],包括网站、微信、微博等,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将红色文学展现给青年人,使红色文学的传播更加立体,提高红色文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3实现产业化发展

伴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不断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学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应促进红色文学本身的发展,尤其要实现红色文学的产业化发展。虽然红色文学本身的功能不在于创造经济效益,且其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有限,但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要想发展红色文学,使红色文学能与时俱进,就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使其与现代消费者的思维模式相符,形成红色文学产业,实现红色文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有意识地拓宽红色文学作品的影响范围,利用多方力量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学,通过多条渠道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如徐克于2014年所拍摄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以及后期广受群众喜爱的电影《林海雪原》,其都是在同名红色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通过电影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展现了当时的革命情景,也吸引了诸多读者阅读红色文学作品的兴趣,使红色文学作品再次受到社会的关注。另,不少地区还将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学作品进行结合,如河北的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区、井冈山革命基地等,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红色旅游资源。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红色文学与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树立自身品牌,从而形成红色产业链,实现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践表明,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可促进各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辐射至周边地区,还可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有利场所。其次,合理划分各发展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总体目标与工作重点。在利用红色文学来实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循序渐进,切勿过急,避免因过于强调红色文学的政治教育功能而忽略了红色文学的传播。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对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规范,倡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革命历史教育活动。若有将红色作品进行改编的,应严格要求其尊重历史,确保其真实性和严肃性,严厉打击为达商业目的而不戏说、解构甚至是污蔑红色文学的商家,以免红色文学走向低俗化的道路[4]。另一方面,加强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提高红色文学的影响力。我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文学与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相互结合,这既能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同时又能加强红色文学的真实感与体验感。

4结语

总而言之,红色文学是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学形式之一。实践表明,红色文学确实有利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从价值导向、道德规范、情感升华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对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影响。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若想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学对青年人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方面要立足于高校课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同时还要实现红色文学的产业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沃璇.红色文学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2]朱琳姝.解析红色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意义[J].语文建设,2016(21):41-42.

[3]朱亚楠.论红色文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8(3):202.

作者:董颖 靳岩  单位:新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