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路径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路径探索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驱动下,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社会发展和历史的大趋势,如何跨文化向海外传播我国的文学知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阐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意义,包括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人文主义意义等,分析海外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路径,对于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唐朝就有了丝绸之路,不仅在物质文化上进行了交流,也在思想上进行了较多有意义的交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出去学习国外的知识和文化,也有相当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学习中国文化,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孔子学院,这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也得到提高,得到了更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和喜爱,相信在国家不断强大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也越来越多[1,2]。文化传播一般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两种形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一般属于主动和有意识传播,可通过教育、报刊媒体以及语言学习等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中国当代文化的海外传播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当代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传播成为国内文学界的热门话题,对应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早在古代就有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先例,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十分有必要,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当代海外传播的意义[4,5]。

(一)政治意义

政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视角。通过将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海外传播,能够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政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在文学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政治元素或用作品反映政治立场,对于发扬我国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文化意义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不同国家和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前提。国外很多读者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方式为阅读作品,不仅包括历史层面的认识,还有现实层面的认识,主要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经验。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于弘扬中国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文主义意义

中国是以人为本的国家,人文主义的宣扬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广度。中国古代和当代文人的作品宣扬了中国的人文主义,对于加强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更需要走出国门,这是社会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宣扬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平等以及公平,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是建立在公平和平等的基础上。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就是平等互助,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平等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国平等与和平的原则。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能够让世界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也能了解别国文学,进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可借鉴历史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传播方式。语言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很早就有语言和教育传播的传统。语言传播重要的是主动传播,历史上当中国变得强大时,就能主动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国家。

(一)语言和教育的传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早在很多年之前就有语言和教育的传播。语言传播和教育传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从而使得文化主动传播到其他地方,也有战争等条件下侵略者实行的被动传播。新中国建立后,政府设立了专门用于服务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并在多所学校开展对外汉语专业和中华文化教育专业,引导优秀教师和教授去外国开设讲坛和教授汉语,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传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我国已成为亚洲接受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国内留学生接受中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国外留学生宣扬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同时中国在海外进行的汉语和汉语言文化建设也日趋完善,留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中国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其行为举止以及思想都会发生变化,回国之后也会影响更多的人。

(二)多媒体的传播

随着多媒体发展的逐渐壮大,教育传播平台也成为了汉语和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有效的平台,孔子学院为了更好地弘扬汉语言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和国内外高校联合开展了高学历人才培养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中国进行跨区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汉语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再仅仅是依靠线下交流和传播,而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平台,这能最大化地传播中国当代文学,不论其传播是否具有盈利性,在汉语和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推广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多媒体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也逐渐壮大,并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将多种形式进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种方式。

(三)活动和场馆传播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媒介可以是活动或场馆,近年来,我国利用丰富的海外场馆和活动的方式,加大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其中,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去国外参加电影节、艺术展、图书展等,把中国电影和书籍包含的中国当代文学传播至世界各地。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中,演出的节目包含了较多的中国元素和文化,也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之一。中国武术的魅力已得到外国民众的青睐,因此可以借助中国武术的传播加强中国文化的宣传,争取将中国民间和传统体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海外传播,发扬中国功夫和体育魅力[6]。这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海外传播需要注意和关注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随之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可以借助国家的影响力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从而有效传播我国的文化。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大型的特色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可以借助该平台不定期邀请对文化和图书感兴趣的国际友人参加,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内展览各种形式的中国文物,让外国人欣赏,从而加大中国文化跨国传播的力度[7]。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路径

(一)新闻媒体传播

新闻媒体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从传播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其一,由我国政府主导的主流媒体进行文化海外传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主流媒体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贡献了巨大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大了国际传播的途径,使主流媒体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媒体平台,并具有传播形式多样化与传播效果广泛性的特色。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媒体是随着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最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国家主流媒体宣扬的是正能量,能够替广大人民群众发声,并能正确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在人民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二,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外机构。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新华社分支机构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重要精神,有利于世界人民认识中国和中国文化,因此新华社成为世界级的通讯机构。新华社的海外机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宣扬中国文化和当代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外国人通过媒体机构了解中国文学是十分常见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主流媒体在海外的分支机构逐渐成为海外人员认识中国的最重要方式。其三,海外的华人媒体。历史上出现过数次华人海外移民潮,在世界各个地方都存在较多的华人社区,进而出现了专门为华人服务的新闻媒体,这也是中国文化传播到国际的重要平台,并能够支持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海外华人媒体是为国外华人服务的,能够让远渡重洋的中国人时刻了解到国家的动态和新闻,并将其分享给身边的外国人,这也属于传播中国文学的方式。

(二)倾听世界声音

沟通是世界发展和经验传递的重要方式,要将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海外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能够倾听世界的声音。中国文学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有效交流,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氛围,其形式表现为政府和政府、政府和民间、民间和民间等多层次和多方位的沟通。这样能向国外展现中国故事和文化,讲述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听取外部的声音,欢迎世界各国文学以适当的方式在中国获得表达空间。开展多层次、多形态的双向沟通和对话,营造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友善氛围,实现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人类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建立稳定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作家、译者以及出版社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深入交流。我们要了解国内外文学家的研究工作,促进中外学者互相合作和学习,针对不同的想法进行讨论与探究,并用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接受不同意见和建议,不能盲目抵制和盲目接受。扎实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民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性,有助于提升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学的针对性和功效性[8,9]。建立稳定的关系有助于海外作家和人民正确了解中国文化的含义以及中国的思想和信念。

四、结论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和发展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事业,这项事业是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运用超凡的智慧推动文化传播的广度。根据已有的经验和途径,继续努力推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努力为世界文化融合创造更好的氛围,让更多国家发现中国的魅力,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加入到学习中国文化的队列中,不断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作者:刘明静 单位:武汉学院通识教育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