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工作,既要遵守“问题式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性质和特点,遵循价值引领、文化熏陶、思维训练、审美教育、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教学原则,在设计策略方面注重多维度的问题指向、多层面的问题反思、多视角的问题聚焦、多阶段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的问题类型,从而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的课程特色。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策略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感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和审美风格基础上,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切实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目前国内高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出现了一些对该课程教学颇为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课时压缩、学生学习热情减弱以及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量的减少,等等[1]。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努力,而改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亟须加强的工作。为了推进高校文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者提出了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其中包括“强化研究性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借此“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2](P7)。在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当中,“问题式教学”所体现的“问题导向”意识较有代表性,因为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都离不开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应用。从高校教师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人发现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质量和水平不够高”,以至于“大多时候教师的简单提问和自问自答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多半扮演‘听众’的角色,教师独占了课堂教学舞台,失去了提问的意义”[3]。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关策略。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若干原则
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各项教学原则,掌握教学原则的体系,有机地结合教学活动,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4]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若要高效开展“问题式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形成科学的理解与把握。一般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工作需要遵循价值引领、文化熏陶、思维训练、审美教育、技能培养的教学原则。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需要围绕思想教育的课程目标来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当贯彻价值引领的原则。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当意识到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与作用,重视教学问题设置的价值导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真理维度和价值维度相统一,使学生不仅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各类现象作出合理的、恰当的评价。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弘扬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比如说,在讲解“五四”文学、抗战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等文学思潮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个性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联系社会历史语境特点来反思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艺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文学史事实、解读文学作品、掌握重要作家的创作概况,还要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多样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思考与交流。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所要达到的文化传承目标与外国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有所不同,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交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它同时又需要引入国际视野、渗透现代文化观念;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固然需要适当介绍外国文化知识,但它必须以考察中国文学为本体、以探究中国作家的文化心理为导向。在坚持这一文化立场的前提之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问题的设计应当重视文化因素的融入,适当借鉴“大文学史观”和“大文化观”的学术理念,从文学与文化双向互动的视角,设置一些与中国现当代文化发展规律有关的思考题。几乎所有课程都承担着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体现了“教会学生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高级心理活动去发现新知识的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6]。由于“问题式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富有成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重视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以便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依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解读、现象比较、疑点透视、理论探析等方式,就文学思潮演变的轨迹、文学论争发生的缘由、文学流派兴衰的过程、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等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概括、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文学类课程应当重视审美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理应“回归到文学本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一种正常的文学感觉和想象力”[7]。为了贯彻该课程的审美教育目标,教师讲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均应设置一些与文学作品鉴赏尤其是文本细读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真切细腻的阅读感受,能够对作家的创作手法和文本艺术形式获得直接、具体的观感,从而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8]。为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问题式教学”中真正贯彻审美教育的原则,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结构安排、叙事技巧、修辞手法、意象选择、话语特色、艺术风格等各类美学元素,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还应当基于该课程所蕴含的人文性、学术性、科学性品格,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培养。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有研究者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之外,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文学传统中的人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9]这种“人文意识”的培养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无法经由空洞的、抽象的说教而形成,而只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课程学习技能之后,方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研究而逐步培养其“人文意识”。这些必要的课程学习技能包括文献调查能力、作品解读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将这些能力培养目标自觉地融入“问题式教学”方法中,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和人文精神培育大有裨益。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
由于“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教育界一直备受重视,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有人指出:“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有多种形式,如“师生口头或书面提问”“教师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以及“提出讨论或辩论题目”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多个而有序有理的,符合某种逻辑的”问题,这些问题类型包括“链式问题”“梯式问题”“环式问题”“伞式问题”等[10]。有人总结了“问题式教学”法的常规步骤,依次为:“试探练习,提出问题”→“学术讨论,探索问题”→“自学课本,解决问题”→“反馈练习,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讲解,长善救失”[11]。诸多研究者阐明的“问题式教学”普遍规律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此基础上,依据上文提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建议。其一,多维度的问题指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应局限于“纯”文学知识的考察,而要兼及其他维度的教育,包括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训练、审美鉴赏与判断的激发、文化体验与传承的支撑、语言建构与交流的促进,等等。比如说,教师在讲解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初期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现象时,可采用“环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现代上海的都市文化语境特点,探讨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文化立场和思想意识,以及“新感觉派”小说的表现手法、语言艺术、审美风格等问题,并且反思“新感觉派”作家的叙事技巧及语言特色与现代中国人的都市文化心理之关系,等等。若教学时间允许的话,还可指导学生将“新感觉派”小说与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小说技法进行局部比较,有助于学生感受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作家多元化的文化立场对文学风格多样化的规约作用。其二,多层面的问题反思。根据主体对客体对象的认知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三个层面来设计。正如某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教学问题”可以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它们涵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多层面问题[12]。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多层级安排与搭配,以避免课堂提问过“粗”或过“细”。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模块当中,宜配置一些与文学史细节和典型文本解读有关的思考题;而在讲解单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情况时,教师不仅要针对具体作品进行提问,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家文化观念、文艺思想甚至人生哲学进行宏观思考,如果作家可以划入某个文学流派或者属于某个文学社团的成员,师生还可以适当讨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社团流派有关的部分问题。其三,多视角的问题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它包含审美教育,但文学教育毕竟不囿于审美教育,其内涵更为丰富,除“审美”之外,文学教育还涉及“知识”和“情感”以及“思想、价值、精神、生命、德行、信仰、自由”等多种“质素”[2](P113)。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需要从多个视角来设计问题内容。例如,在讲解鲁迅的小说创作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联系鲁迅的生命体验、情感心理、人生哲学、美学观念、政治信仰、文艺思想等多方面的特质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不妨从鲁迅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中摘录相关内容进行“混合式”问题设计,为学生进行多视角的问题探索提供“互文”式分析材料。其四,多阶段的问题呈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各阶段都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发挥不同阶段的问题设计的教学功能。譬如说,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可以以预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可在新课导入阶段出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提示去自学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课内实践阶段,教师可采用师生互问、小组交流、互评互改的形式开展问题研讨,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概述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还可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带有一定学术前沿性的理论问题,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五,多样化的问题类型。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表达现代人的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方面极具精神厚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若仅凭课堂上的口头提问方式,某些问题的研讨可能无法充分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配合使用小组讨论、自由辩论、读书报告等形式来开展“问题式教学”。比方说,在讲解曹禺的话剧艺术时,对于《雷雨》中的蘩漪和周朴园等人物形象评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辩论的主题;对于《雷雨》《日出》《原野》等剧本揭示人类生存困境的艺术手法,可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加以把握,教师利用具有逻辑关系的“链式”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曹禺剧作中表现生命激情的诗意化描写,可让学生以读书报告的形式阐述其思考与感悟,等等。
三、结语
为了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师生合作式教学理念,发挥“问题式教学”的长处,切实做好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工作。本文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需要遵循价值引领、文化熏陶、思维训练、审美教育、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维度的问题指向、多层面的问题反思、多视角的问题聚焦、多阶段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的问题类型,教师既要遵守“问题式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精心做好问题设计工作,使课堂教学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的课程特色。
作者:高兴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