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目的出现本质转变
改革开放时期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两代文学学者共同建立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并且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其中一代是在新中国的历史时期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反右运动等失去公平性的打击和批判,并经受住了这个挑战和考验,逐渐培养出了苦难的精神状态,并且升华为对现实政治和人性本身的探究,这类创作内容非常的普遍;另一代人则是在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十年的兴起和灭亡,并且大多数参加了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这在无形中促进了文学内容对民间文化和乡土生活的展现,这一时期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带着时代的印记,饱含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的希冀和喟叹,并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异常活跃。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他方面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大环境下,当代的文学作者的创作不断受到商业化的影响和侵蚀,导致不少作家将其作为获得金钱和名利的手段,这也加快了快餐文学、庸俗文学等消费倾向的侵略,文学创作的状态逐渐变得扭曲,由此衍生了精神溃败和性文学等低俗文学类型的异常兴起。其中,精神溃败型文学的典型代表是余华的《活着》,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带给人们负能量。而性文学的典型代表是贾平凹的《废都》,里面主要描写的是男性在目前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脆弱性和依赖性。
二、文学的创作商业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商业性已经入侵到各个领域,文学也未能幸免,并且侵蚀的程度相对较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文学创作都带有商业特点,甚至有些就是以商业目的为导向的创作。在众多的创作者中,相当一部分的写作目的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根据商业性的安排,以各种商业利益为目的,盲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商业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读者的品味和阅读取向因环境的影响而存在较多的问题,对市场起到了扭曲性的导向,这种导向又深刻影响着的创作方向,因此当下的文学市场已经越来越偏离文学的意义,更多的是快餐化、娱乐化等特点。从当下数不胜数的网络小说就可以发现这一点。这些所谓的小说,粗看还可以,其实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和品味,其故事情节非常的浅显,完全失去了文学的特性。写适合市场的小说,另一方面,也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我们很容易发现,网络上的很多网络小说,乍一看不错,其实却经不起深挖,就故事情节而言,浅显之至,有的甚至完全无文学可言。例如,盛行一时的穿越小说,大部分都是以历史为背景进行讲述的,里面的情节虚构还可以理解,但是犯了许多严重的历史知识的错误,这对当下的年轻人的毒害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
三、现当代文学的现状批评现象普遍
由于社会的转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中,出现了以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为主题的一批文学作品,也诞生了这样一批创作学者,他们在文学批评者的眼里,更多的是代表着新鲜和刺激,也就导致了将文学等同于现状批评的文学怪现象的产生,对大众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陷,因此许多研究学者会对其产生抵制心理,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也就导致了研究沉寂现象的出现。并且,这类作品激化了当代文学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包括创作者的精神结构、艺术形态的表现等方面。
四、对现当代文学的未来发展的建议
根据中国当前的现当代文学现状分析,出于对其未来健康发展的考虑,笔者总结了几点建议:第一,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不能忽视对文字运用的推敲和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应当从自身出发,使作品具有穿透生命和心灵的正面作用。第二,虽然商业化的进行势不可挡,但是创作者背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抵制世俗功利的态度,用探寻真理和生命意义的心态去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去挖掘人性的特点和大爱无疆的真谛;第三,当代的文学领域需要划时代的灵魂作品作为指路标,创作者应当以此作为目标,鞭策自己。
作者:王峭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二)
一、文学作品趋于平民化———反应大众生活
是我国新文化开始的重要标志,新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平民化。文学作品不再是那些非常高深的思想境界,而是掺杂了很多生活的元素,让文学作品更容易让大众所接受。人都有喜怒哀乐,这也就必然成为了新文学关注的重点。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对民众的关怀。无论是作者还是欣赏者,大家都希望能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原型,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特征的人。例如作品《一地鸡毛》,它的内容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元素。通过真实的话语,形象表达和反应了小市民的真实生活。作品通过介绍主人公在家庭和单位之间遇到的种种遭遇,然后发生了心灵的扭曲的一个过程。它涵盖了民众生活中的所有元素,反映了当时我国民众的真实生活写照。作品以生活为主线,为人们讲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例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铁凝,她为了一部著作,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为什么她要去体验农村生活呢?归其原因只能是她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感受当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心态。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文学的来源就被切断了。一个再优秀的作家,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很难写出一部好的作品的。所以,作家们开始纷纷去体验一些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他们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把这些元素加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二、为服务行业提供素材———商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必然会发生很多变化。例如一些文艺或文化都在逐渐消失,这就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导致的,人们不再迷信于传统文化,向自由化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历史文化的消失也就成了必然。一些历史文化传统也在逐渐消失,例如剪纸。二三十年前,很多人都会剪纸,在过节时充满了喜庆和过节气氛。但是现如今会剪纸的年轻人没有几个,他们不愿意去跟老人学习,更确切的说是不屑于去学习这些知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人们的注意力发生了改变。大部分人都为经济利益而奔波,他们没有闲暇时间去学习历史文化,所以文学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一部作品即使再好,如果没有观众也是白搭。出版者不仅劳神费力,而且还会一亏到底。如果一部作品不适合大众口味,那么就没有办法发表或者是有好的销量。没有好的销量,就会影响作家的收入,收入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在生活压力下,很多作家开始转型。一些作者开始写一些大众更容易接受的、俗套的作品。莫言的中奖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莫言作为一个对文学的疯狂追求者,他没有随大流,而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所以在莫言拿到诺贝尔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而且莫言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一般的,如果他肯接受一些低俗作品,他也许早就已经非常富有。但是,莫言坚持住了。他只是一个非常特性的例子,大部分作家都已经成为了名人。他们的作品被很多年轻人接受,因为他们的作品为年轻人创造了另一个思想空间。他们在这种空间内,可以不用去考虑身边的烦恼。这种麻醉的方式,也许是因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过大引起的。
三、作品失去了自我
现在的很多作品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它们都已经失去了本色。很多作品开始向商业化转型,他们开始有了服务对象,或者是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自己或周围人群的经历,经过加工然后制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些是需要欣赏者观赏的,而有些作品完全是作者自己的心绪发泄,所以他们在以往都很少和商业化联系起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他们受到了经济的冲击,都开始下海著作了。所以,他们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再也看不到他们个性的影子。作品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就像某些流行音乐一样成为一阵风,风过之后什么都留不下了。任何事物失去了其独立的个性,就肯定会变得平庸。如果作品就像当今的教育一样,出来的产物就会一成不变,大同小异。试想,如果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样子,一个主题,那么欣赏者不呕吐都不行。现如今的作品都向商业化方向发展,都为商业服务,所以我们见到很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很多时候都会让我们为这种大相径庭的附和而感到大跌眼镜。
四、跟风现象严重
文学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就像今天的某些电影一样,很多导演开始偷懒。他们瞄准什么题材,就一窝蜂地选择这个题材的作品,然后拍成电影。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是一种偷懒行为。他们之所以都选择同一个主体,为的就是让作品得到通过的几率更高一些,更容易挣钱。所以,文学作品也是一样,作家开始了跟风创作,他们不会再选择一些人们了解少的话题,而是选择大众都能够经历的内容。这就大大限制了创作思维,同时还给社会造就了大量垃圾作品。欣赏者对于这些作品的欣赏也完全停留在表面层次,所以他们对这些作品也是没有回头率的。但是一次欣赏就已经可以满足作家的目的了,所以他们根本就不考虑作品是否可以继续发展。莫言的出名完全出乎很多人的意外,因为文化圈外的人对他了解甚少。但是当莫言站在领奖台上时,全国人民开始认识他了,街头巷尾讨论的都是莫言的神话。莫言的作品也一度出现抢空的现象,而这些作品很可能是尘封已久的,从仓库中拿出来销售给读者。所以文学作品的跟风,也不能都归咎于作家,而应该问问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作者:王红梅 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三)
一、传媒背景下文学的特征分析
第一,传媒背景下,文学呈现出了市场化的特征。现代传媒朝着社会化、世俗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使文学不再是特殊阶层的专属品,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大众传媒扩展了文学的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内容,文学创作形式更加多样,文学创作者的身份更加宽泛,形成了市场化的文学传播机制。文学突破了种种束缚,走向了市场,可以说这是大众传媒带给文学的最直接的变化。
第二,传媒背景下,文学写作呈现出了信息化和新闻化的特征。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中就表现出了文学的新文化倾向。“新写实”小说的内容都是一些平淡无奇、无关紧要的家长里短,这是与90年代新闻所关注的话题不谋而合的。“新写实”推进了“新体验”小说的发展,“新都市”小说、“新市民”小说兴起,这些作家拘泥于描写现实的生活状态,面对杂乱纷繁的都市,作家一心追求效率而很少对文学进行沉淀与提炼,他们为了迎合大众市场需求,不得不保持小说素材的鲜活、粗糙以及趣味的方面。“反腐小说”则是关切社会热点和大众兴奋点,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90年代出现了很多以记者为职业的作家,他们在题材的新颖度和视野的宽广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他们的小说不由自主地染上了新闻性和信息性的特点。加上作家对现代媒体的运作方式日益成熟,所以他们采用传媒来谋求广阔的生存空间,文学逐渐成为工业化的产物,其独立性削弱。作家为了迎合市场,进行高产化创作,文学作品泡沫化、快餐化、批量化、平面化。
第三,传媒背景下,文学作家的明星化色彩增强。随着文学市场化的发展,文学写作和阅读成为边缘,文学作品更加关注营销环节,为了增大销售量,媒体、书商、编辑等联手打造作家明星,就连过世的经典作家也被拿出来重新投放市场。例如有关张爱玲的创作从其作品转向了对其生平的研究,将张爱玲的照片附在封面、题目等上面,张爱玲由大学走向了大众,被逐渐流行化和世俗化,使张爱玲这位世纪文学的奇女子成为了大众消费和娱乐的精品,其文学所透露和折射出的人性底蕴却被遮掩。其后一段时间,作家全面明星化,“80后”作家的明星化色彩就更为浓厚了。
第四,大众传媒背景下,文学的娱乐化倾向更加严重。文学娱乐化与传媒意识与传媒趣味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的娱乐倾向无限扩张,这就是文学偏离了正规,忽视了文学真正的认识、教育和交际的功能,本末倒置。随着中国文学趋向的不断多元化,文学的商业性、消费性凸现出来,文学被赋予了太多的教化和娱乐功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众传媒加速了文学的娱乐化、粗鄙化进程。娱乐文学更加关注感官刺激,制造着恶俗、情色等信息垃圾,人们不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文学作品中没有对人文关怀的寻求,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精神抚慰,读者因享乐而阅读,没有真正的文学价值,粗糙简陋的文学叙事不可能滋润读者的心灵世界,却更加刺激了人们的随意和浮躁情绪。文学的灵魂被卖给娱乐,这是文学的悲剧。
第五,传媒背景下的备份式写作。缺乏原创性的文学艺术生产是一种“备份”,文本不再是文学作品和意义的载体,而变成了一种成品。备份式写作的繁荣与传媒技术的发展不可分割。备份式写作以一种复制代替了创作的独一无二性,使陌生的创新变味成了一种庸俗的成规,这是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混融,是大众消费文化对高雅文化的吞噬,体现出的是一种商业化的文学倾向,强化了大众商业文化霸权。备份式写作可以看做是作家对被冷落命运的抗争,而他们所唤起的受众餍足心理却又加速了作者被淘汰的命运,备份式的创作以其功利性和狂欢性引诱着作家的创作。
二、大众传媒背景下文学的消解
文学随着大众走向泛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文学的分化与消解也在所难免。其一,文学的边缘化,文学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转变,文学从社会文化权利中心退居到边缘地位。一直以来,文学处于社会文化的中心。在信息渠道单一的情况下,文学具有权威话语权,引导着社会文化舆论方向。而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电影、电视、网络等逐渐取代了文学的话语权。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生存的重重压力,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传媒形成了一个隐蔽的文化权利中心,它将商业文化观念导入人们的思想中,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发生了转移,传统精英文学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在以利润为导向的社会文化氛围中逐渐消解,文学艺术与媒体结成商业盟友,纯文学衰落冷清,商业文学纷繁喧嚣。其二,文学传媒化。一方面是报刊、杂志等纸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增加了社会对文学的需求。新闻文学的出现,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其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此类文学满足了读者对生活关注的需求,也满足了文学要求,读者可以在关注时事的同时领略文学的意蕴。另一方面是受影视媒体影响而以电波影像传播的方式出现的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样式不同,影视文学更加注重场景的描绘、动作的刻画以及形象的塑造等,并受影视制作规律的影响,文学创作所擅长的心理描写受到制约而被放弃。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网络影响下文学传媒化的发展。虽然网络文学的发展还不成熟,但是网络文学却以多维化、超文本链接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文学样式,其欣赏方式更加灵活便捷。其三,文学巨匠与经典作品的缺失。生活节奏快,人们生活浮躁,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进行感悟与体会,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淀是无法写出经典作品的。时代作家辈出,但是经典缺失。
三、大众传媒背景下文学的重塑
传媒使文学产生震荡,但是也应看到传媒为文学重返中心带来了希望。在大众传媒背景下,实现文学的重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文学载体的多元化。文学载体多元化拓宽了文学自身的表现范围,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走向泛化。文学内容多种多样,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和发现审美对象,文学内容具有变异性和开放性,这就需要新的文学样式作为载体。
第二,丰富文学的新样式。文学与传媒交叉,文学的新形态不断涌现,文学创作队伍壮大,给文学重返中心提供了力量支持。传媒时代文学就是生活,这使得文学与生活相互交融,实现了日常生活的文学化和审美化,文学生产的体系化与产业化也已形成,这都为当代文学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第三,文学重返中心的希望。文学和影视、文字与图像将会永远并存,共同丰富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当文学凭借语言媒介来表情或叙事时,必然会显示出许多为其他媒介不具备且无法替代的独到之处,以克服诸多的审美疲劳,共同丰富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
第四,实现文学与生活的相互交融。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现实生活和文学不断联系和交融,“文学就是生活”逐步成为媒体时代对文学艺术最生动、最直接的阐释。比如说,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广告文学、短信文学出现,文学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深刻地表明了文学的转向,文学与其他艺术及非艺术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学生产的体系化、产业化己经生成。
作者:邓文华 单位:武警昆明消防指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