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日本唯美主义影响当代文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日本唯美主义影响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日本唯美主义影响当代文学论文

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发展的简况

一是主张单纯的艺术创作思路,反对现有的风俗与道德,在丑恶中挖掘美,在美丽中抨击丑陋的东西,为此其选材多是以阴暗的环境为大背景,表现变态的、病态的美。二是内容和艺术凸显其巧妙的求美艺术形式。从形式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美的表现,展现出执着的追求,创造了许多形式美丽的文学精品。内容上虽有有消极的一方面,但是,也描写了一些正面的、美丽的事物和人物,追求刺激,大胆描写性和肉欲等。总之,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展现出的就是一种想排除世俗的成见和道德的制约,追求一种所谓的真正的、单纯的美丽价值目标,结果物极必反,彰显了诸多的两面性。尽管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是毕竟无法摆脱日本天生的自然主义文学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和感染,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自然主义文学的风气。

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影响的原因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之所以能够传到中国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诸多的影响,原因众多,比如政治上两国的往来允许、文化交流的基础、中国本身社会状况、思想发展状况和作家本身对文学发展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等等,具体如下:

(一)中日两国政治、外交上的交流允许

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踏上中国国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洞开后,就再也没有关上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改过去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对外开放。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日关系交往比较频繁,尤其是经济和文化领域。这些都为中日文学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是引发

中国文学作家寻找和接受一种异样的文学思潮的强大外推力。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民变不断、政局动荡的时代,执政阶层采取一种攘外安内的国策,促使当时中国作家思想意识受到限制,在内容和选材上很不自由,往往只能选取和政局无关的对象进行描写;同时生活过得也非常艰辛和困苦。这就促使中国作家急于寻找一种摆脱郁闷和苦恼的文学形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进入中国,很快就为中国作家接受和学习。

(三)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

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一种非功利文学的出现。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彰显的非功利思想,恰好适合当时中国文学另一个发展线路的追求方向。

(四)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本

身短暂性的实用功效是中国文学界一些作家接受的驱动力之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特色就是追求刺激,从女性和肉体中寻求快乐和解脱,执着于一种唯美而美的路线图。这种厌恶现实和远离现实的实用导向,恰好符合当时中国一些作家热衷于慰藉的心灵世界。

(五)一些中国作家接受和认同

日本唯美主义的诸多观点和写法,将之作为指导自己文学创作的依据。这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产生诸多影响的关键原因,比如中国作家中郁达夫等当时就留学在日本,直接经受到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洗礼,从而促使日本唯美主义之风很快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群体中盛行。

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的具体表现

正值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处于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段,对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异常兴奋和敏感,纷纷采取有容乃大的心态。其中对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传来的思想文明更是非常感兴趣,自然对来自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想和思潮倍感关注,由此拉开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之路,也拉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自我唯美主义文学之路。总的说来,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表现为;一是文学界纷纷翻译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以此进行宣传和学习;二是中国文学作家学习和接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进行模仿性地文学创作;三是中国文学作家,根据中国社会需要、文学发展实情,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和改造,形成了中国式的唯美主义,完成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中国化;四是对中国其他非唯美主义文学作家和文学社团产生极大影响,引发了中国文学界唯美主义与非唯美主义文学论争,掀起了不同寻常的文学争鸣浪花。

(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介绍是其产生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当时的翻译作家翻译介绍而传入我国,所以当时文学翻译家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了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模仿的过程[5],具体情况如下: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异域话语系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话语转换的翻译桥梁。整体上看来,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翻译先后经过了三个阶段:1918年到1927年,零星地翻译介绍了佐藤春夫的《断章》等三首诗歌。1928年到1936年进入到翻译介绍传播的高峰时期,其中翻译最多的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两个代表———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一时在中国掀起了学习日本唯美主义的高峰时期。同时,中国文学翻译家在翻译介绍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时,也开始了大胆的评论和质疑。1937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国内特殊的政治气候,许多作家转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纷纷抛弃了单一的唯美主义的文学创作手法。

(二)初期的继承:模仿和借鉴日本唯美主义的主题和手法

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影响表现得比较突出的是在留学日本一群作家身上,比如周作人、郁达夫等人。从其文学作品中,可见其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继承和接受。郁达夫在其作品《过去》和《茫茫夜》都表现了对感官享受的大量描述,追求一种病态性的美丽;另外一些作家对新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比如章克标的《银蛇》,就描述一些反传统道德的妖艳、敢于挑战男性的女性形象。[6]这些都彰显了中国作家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纯艺术观和颓废观念。

(三)后期的超越和创新

形成了中国式的唯美主义文学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文学家对日本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翻译学习,从初期的盲目接受和认可开始,到后来的就是根据中国国情开始了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和思潮进行了中国式解读和超越,在某种意义上说称之为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一种中国式变异。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和当时中国的环境、传统文化基础、中日文化的区别以及中国作家的大胆思考和社会责任良知的驱使息息相关。这种超越表现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延伸性与拓展性影响,具体如下:一是关于艺术含义的解读有差异,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强调的是一种非功利性和独立性的艺术观念;中国唯美主义文学主张的是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主张艺术是功利性和功利性的辩证统一。二是关于人生颓废的内涵解读有不同之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追求的是一种重视主观和感官的非理性的颓废;中国唯美主义文学强调的是一种理性化处理方式,将这种颓废变为一种写作技巧,描述一种反叛精神。这些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中国唯美主义的现代转型。总之,作为一种异域文化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与直接来自欧洲的唯美主义产生的影响不一样,但是毕竟是中日文学交流史学上一朵不可忽略的风景线,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作者:陈磊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