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童哮喘的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儿童哮喘的中医体质分型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儿童哮喘的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1病因病机

哮喘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为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哮”“喘”及“痰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肺主气,而邪气进入肺部后会导致气管不利、发涩,最终引起气息不调而鸣息不通。有部分学者在对儿童哮喘进行研究时,发现外邪难防、伏痰难去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而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的体质状态也与发病存在着较高的关联性。李奕等[1]发现,哮喘自古就有医籍记载,如《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哮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疾病进展情况等。KlokT等[2]认为,哮喘的病因乃邪气进入人体肺部导致肺管不利,引起气上喘逆而发为本病。此外,也有学者在研究哮喘病机时,认为五脏皆有气,肺为五脏之华盖,人体百脉之气均来自于肺,而肾作为气之根本,以纳气为主,与肺联系密切,若肾脏功能下降,则会导致肺气不顺而引发哮喘[3]。MohammedAA等[4]认为,痰饮内伏是引发哮喘病证的最根本病机,它既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也是该病的重要病理产物。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和《证治汇补•喘病》等医籍中,均对痰饮内伏有较全面的阐述,认为内有气、外有感、膈有痰,则发为哮病。

2辨证施治

在治疗儿童哮喘疾病的过程中,辨证施治尤为重要。杨红新等[5]在研究儿童哮喘辨证施治时指出,分析患儿具体病因,并据此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儿童哮喘疗效的基础。哮喘的根本病机是痰饮内伏,而伏痰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痰饮作为儿童哮喘的首要病因,在治疗方面应重点调理哮喘患儿的肺、脾、肾三脏等,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达到益气固表、健脾化痰的作用。FitzgeraldDA[6]认为,人体感受外部邪气、接触异味、或情志不畅等,均可能引发哮喘,因此治疗哮喘应根据外在病机,从感触风邪、寒温失调等角度展开辨证施治。如《黄帝内经》中云:“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即在此病因基础上,实施“从肺论治”的方式以实现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卢良军等[7]在治疗儿童哮喘时,从患儿哮喘的病证特点进行辨证分析,并施以针对性的治疗,如脾肺气虚证患儿施以健脾益肺口服液(药物组成:白术、党参、茯苓、黄芪、陈皮、山药等);脾肺阴虚证患儿施以养阴益气合剂(玉竹、乌梅、沙参、黄精等),往往可获得良效。

3中医体质研究

《黄帝内经》作为最早提出中医体质的医籍,为后世中医体质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灵枢•天年》中写道:“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提出人类的体质具有先天禀赋的特点,父母体质的特性会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苟小军等[8]表示,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从本质上是受到自身体质强弱影响以及不同体质类型在外感疾病中的不同表现所造成的。《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提出小儿在生理功能、脏腑肌肉等方面均未成熟,自身体质较弱,因此对疾病具有较高的易感性。狄冠麟等[9]对5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了中医体质研究,发现中医体质的类型以及证型的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气虚质和阳虚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9.8%以及28.1%;而从哮喘证型来看,肺脾气虚证患者比例高到40%,说明中医体质与疾病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气虚质和阳虚质均为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常见体质类型,而气虚质患者的哮喘证型又以肺脾气虚证为多见,阳虚质患者则以肺肾两虚证为主。体质的差异是造成机体对致病因子是否存在易感性或倾向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异常的病理体质也是造成疾病发生的基础。金燕等[10]针对痰湿体质与太阴人哮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痰湿质哮喘多与机体的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更易形成痰饮,引发哮喘的发作。

4中医体质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

中医体质与儿童哮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11]。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为体质,其主要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基础上所形成并表现出的一种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的固有特质[12]。AbushaheenAK等[13]将中医体质划分为9种,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其中平和质为正常人体质,而其他8种体质则可以统称为偏颇体质。哮喘作为呼吸道疾病,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对哮喘疾病展开治疗前,对哮喘的病因及病机进行科学性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小儿体质相对较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易趁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哮喘[14]。胡春兰等[15]认为,小儿脏腑功能尚不完善,肺脾肾气不足,导致水液停聚、积水成痰,形成痰湿体质,进而诱发哮喘。临床经验表明,小儿的哮喘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发病时间较短,因此受其他后天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体质较为单纯,因此特禀质成为了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体质类型。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体质逐渐出现复杂化、多元化,因此在临床中,10岁以上哮喘儿童的体质多表现为气虚质兼特禀质,或气虚质兼痰湿质兼特禀质等。而从病机角度来看,患儿的饮食习惯、所处的地理环境等亦会造成患儿脾虚湿困,从而形成湿热体质,成为诱发哮喘的主要因素[16]。

5小结

哮喘作为近年来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大量国内外学者针对儿童哮喘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医体质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哮喘的形成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中应根据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加强对偏颇体质人群的体质转变。这将为预防哮喘发病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降低哮喘的发病率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潘洁霓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