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实践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实践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实践探讨

[关键词]医学影像;PACS/RIS;质控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支撑,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水平,从而影响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稳定发展。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影像科的工作质量,对技师和医生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影像科质量控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活动起步较晚。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1988年我国第一个放射质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建立,国家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放射卫生防护分会提出了制定“医用放射诊断质量保证标准”的计划。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较高的影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图像[1]。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像科在医疗领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在诊疗流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临床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影像科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为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像摄片质量则直接影响到诊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继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因此做好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临床的重要工作[1]。

2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的信息化

传统的图像存储方式容易霉变和丢失,检索和对比历史图像信息难度很大,医师调阅以及后期图像处理和传递也非常不方便,而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能够对医学图像进行高效管理以及按照标准化图像存储格式进行大容量存储,能够对受检者的图像资料进行轻松调看和后期处理。按照被调用的频率把数字图像分别存储到相应的磁盘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调用速度,减少空间占用和资源浪费,还能节约资金成本,储存时间也相应延长,按照国家对医院数据安全等级的要求,对数据可以进行相应的离线备份和异地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各大医院开始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大了对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和影像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医院影像科的整体质量[2]。近几年,我院医学影像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PACS/RIS系统和影像质控系统的投入使用,明显提升了我院影像科室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影像科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1PACS/RIS系统

PACS/RIS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影像信息的传输,实现了无胶片办公。数字化的图像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结构化的报告书写既提高了效率又能为以后的大数据处理等科研提供支持。PACS系统与HIS系统对接,检查结束图像即可上传到PACS服务器,临床医生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即可快速浏览患者的图像和报告,并可根据患者病史对图像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如果发现摄片不足即可立刻纠正改进,避免患者耽误病情[3]。PACS/RIS的稳定顺畅运行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就医流程的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院影像科PACS/RIS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检查预约系统简化了影像科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临床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4]。我院影像检查需要预约的项目主要是CT增强和MR,预约系统上线一年多以来,影像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较大程度地得到优化,明显提升科室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进医患关系。

2.2影像质控管理系统

影像质控管理系统对我院日常影像检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控评分并及时统计跟踪结果,对科室整体质量提升及薄弱环节整改起着重要作用,使影像科室的绩效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已成为我院影像科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质控管理系统采用分级质控,各个角色通过权限配置模块,可根据科室业务调配质控项目,达到全流程闭环质控(见图2)。

2.2.1质控开展形式和评分分类。我院医学影像科的质控开展形式主要有随机质控、集中质控和主动质控三种。在日常影像诊断过程中进行随机质控,根据抽样规则及概率标记检查,在影像诊断工作站中提交报告时随机弹出质控界面,评分完成后方可提交报告(见图3)。科室定期组织进行集中质控,如每日晨会质控、每月集中会审等。质控人员登录质控系统,筛选出特定的检查,对其进行质控评分(见图4)。在日常影像诊断过程中,报告医生主动在影像诊断工作站中选择质控菜单,打开质控界面进行评分,即为主动质控。质控项目评分形式可灵活运用,可根据不同的检查类型自由定义。质控评分类型有规范类和评分类,包括图像质量分析、胶片排版、三维重建质量分析、报告质量、审核报告质量的评分。

2.2.2质控报表。质控评分完成后,可以在检查列表中查看评分结果,以质控项、设备类型为区分,精确定位到个人的质控评分情况,包括扣分明细情况和扣分原因,便于评估技师和报告医生的职业能力(工作量、质量),发现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提升科室整体水平,为人员的绩效评定提供数据支持。质控管理系统中,报告超时管理模块便于掌控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哪些设备哪些检查项目超时较集中,系统可以根据预设定的规则列出超时报告,具有审查报告超时权限的人可以判别报告是否超时,可以查询出指定范围内的被评审为超时的报告。

3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发展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临床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对影像科技师摄片的质量、医师诊断报告的准确性、PACS/RIS的稳定顺畅运行、就诊流程的改善等质量控制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规范科室业务过程和主要操作事件,记录关键环节的质量状态并统计分析质量数据,总结出对提高科室工作质量有价值的规律,使整个科室的工作过程规范化、每一步得到控制。质控管理系统已成为影像科高效质量管理的手段,能全面、实时、全程监管各环节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并提供缺陷记录,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人员能力,提高各环节质量,从而促进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6]。

[参考文献]

[1]孙继波.浅谈影像摄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250-251.

[2]黄东兵.放射技术在放射科的重要性及现代影像质量控制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191-193.

[3]彭朋,蒋涛,李敏,等.PACS/RIS在放射科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15):54-56.

[4]李达,董楠,段振飞,等.我院放射科检查预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0):81-83.

[5]张贺诚,谭中建,刘悦,等.中医院放射科临床影像诊断及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227-228.

[6]叶水平,阳毅.医学影像质控管理软件的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2017,52(2):166-167.

作者:杨姣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