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定位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定位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定位思考

【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打造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有助于落实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劳动教育在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新时期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定位

2019年7月,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打造复合型人才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不仅有助于落实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

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一)劳动教育是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57年,同志首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同志的讲话精神,党和政府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2015年,根据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举行,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了劳动教育是教育方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这是推进劳动教育的强大动力,因为劳动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传承。2020年3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不仅标志着新时期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覆盖,也为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二)劳动教育需要体系和制度化保障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进而满足服务社会的外在需要。因此如果不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劳动教育就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只有建立起自身的运作体系,劳动教育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了劳动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制度化保障,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有助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技精湛、身心健康的医疗人才。

二、劳动教育在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一)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关键阵地劳动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事情,而学校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职责使命,是主战场。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受城市化、独生子女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存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高等职业学校坚持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医学专业,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具有良好的医德是第一位的,而劳动价值观直接影响医德的形成,因此劳动教育应成为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课。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阵地,传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让劳动价值观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最新的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纳入课程设置中,强调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劳动教育不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形式,而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果能够较好地发挥劳动的穿针引线功能,依托课程体系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把劳动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环节中,就能通过劳动教育这一有效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劳动热情、培育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塑造劳动习惯,有利于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专业特色鲜明,要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要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实践能力既包括临床操作能力,也包括临床思维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识到既要加强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训练,也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医学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被纳入了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形式和内容也不断丰富。设立“劳动教育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校爱专业的品质;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会生产工作;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等。劳动教育课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强有力支持,成为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开展劳动教育课的有效途径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应该遵循教育的根本规律,即社会发展与教育、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现实社会中劳动被轻视、被淡化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现实要求。第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劳动教育课与德智体美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两手抓”,但不能“两张皮”,要结合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特点,构建多元化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认同劳动、参与劳动、劳有所获,化被动为主动,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第三,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既然把劳动教育定义为课程,课程就要有计划、有过程、有结果。评价可以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不仅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维护了劳动教育的严肃性,还保证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贯穿在大中小各级教育体系中,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统筹配合。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对于医学职业教育而言,劳动教育更是必修课。以劳动为基础,以劳动为纽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廖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确立正确劳动观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

[2]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N].光明日报,2019(1).

[3]赵秋月,成蕾.“三全育人”背景下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散文百家,2019(11).

[4]陈理宣,刘炎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

[5]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1).

[6]武红娟.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多维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6).

作者:沈非 单位: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