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工作机制革新与进展方式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闫秀峰、李英帅、倪诚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在临床标准方面,重点加强中医临床病证诊疗指南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制修订。④在具体标准研究方面,2003年至今,中华中医药学会共编写制定各级各类标准512项,已出版标准188项,共涉及学科20个,这些标准突出中医诊疗特色,内容翔实严谨,实用性强,其推广得到了业内外专家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对于规范中医各科的诊疗和促进中医临床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药标准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了对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学会未来进一步承担政府职能、制定技术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赋予学会以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研究的必由之路。认真分析总结学会在中医标准化工作扩展和承担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成绩和不足,是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的关键,只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创新研究的必由之路。当前学会在新历史机遇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大方面。要不断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必须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标准制订,轻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宣传培训面不广,宣传工作没有连续性,受训中医药工作者自觉贯彻标准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标准化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因此必须在规范管理和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加快中医药标准化推行体系建设步伐。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的推广运用不够,效果不佳。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中华中医药学会筹建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管理。应利用各种方式加强中医药标准宣传,如举办培训班,网络宣传等。加强标准的运用,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医药教材、杂志期刊等采用标准。加强标准监督评估工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职能转移的重点学会,负责中医药行业标准化工作,学会同时为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承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转移的政府职能——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在中医药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标准化服务职能的发挥等方面,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社会服务职能和承接政府转化职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必须依赖于标准化管理的机制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在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制定、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加强研究,在全国树立标准化管理的典范,此外,建设中医药行业标准化网络服务平台,为保障国家中医药标准化战略的顺利开展,打基础,做铺垫。
明确目标、任务和发展需求,使创新研究具有方向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目标与任务是:①建立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标准体系;中医药标准体系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建立以中医药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主体框架的标准体系是中医药标准化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技术标准领域,应重点加强基础、临床、中药等方面关键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在管理标准领域,重点加强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资质、建设、服务标准的制修订。②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积极主动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活动,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加大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的参与力度,逐步将以往的自发、分散、被动参与转变到有目的、集中、主动、全面深入参与。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国际标准草案,争取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掌握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的主导权。加强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研究,建立国际标准化信息渠道,了解国外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研究的动态与趋势,研究和提出中医药标准国际化的政策建议和技术要求。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项目,形成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③创新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模式:制定中医药标准化创新发展战略,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理论与方法研究,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针对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动态管理,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立足科研,服务社会”的运行机制,“示范推广,监督反馈”的实施、监督机制,“专才培养,人才梯队”的人才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机制创新研究思路和发展模式主要应集中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实施监督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四个主要方面。
中医药标准化管理机制创新。形成“动态管理,良性循环”的创新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监管,形成主体负责制。编制标准化工作指南,对每个环节的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指标进行相应的规范化,使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对应标准化工作指南,根据考核指标,对组织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发挥管理部门的最大优势,促进管理工作良性发展。通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通过考核竞争机制,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逐步引入良性循环轨道。
中医药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形成“立足科研,服务社会”的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中医药标准制修订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的新机制,将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相关研究工作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加大对中医药标准特别是技术标准制修订前期基础性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在科研项目立项评价时,优先支持中医药标准化研究项目。系统梳理中医药科研成果,促进已有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充分运用已有科研资源,加强中医药科研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条件支撑。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中医药标准化信息网站,构建中医药标准化信息资源平台,开展中医药标准网上申报、项目管理、信息、意见反馈、监测实施、网络培训等工作,促进中医药标准研究、制修订、实施、监测和培训等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进行高效运转。同时,做好同国家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平台的链接,实现各系统间的标准数据转换和共享,全面、准确、及时提供中医药标准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及中医药各种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中医药标准化宣传力度,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扩大中医药标准化的影响,提高全行业中医药标准化意识。针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实施,及时开展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标准化知识与技术培训,增进中医药人员对标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提高中医药机构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的认识,提高贯彻中医药标准的自觉性,形成宣传贯彻中医药标准的良好氛围。
中医药标准化实施、监督机制创新。形成“示范推广,监督反馈”的创新实施、监督机制。在中医药标准实施过程中,定期监测实施效果,总结经验,由各地监测中心进行汇总反馈,指导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建立标准实施的示范推广机制根据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在省级、地市级、县级选择一定数量具备条件的中医药机构,作为中医药标准实施示范推广单位,负责系统推广应用中医药标准,总结实施经验并及时反馈。在此基础上,以中医药标准实施示范推广单位为监测重点,成立全国中医药标准实施监测中心,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对中医药标准实施情况和问题进行监测,及时分析反馈,形成标准制定、实施、反馈、修订的良性循环。
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形成“专才培养,人才梯队”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和工作需要,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的途径,鼓励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中医药标准化的专门人才。鼓励项目承担单位以进修方式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专门人才。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合作,大力开展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训。通过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研究和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国家级标准化专家人才库形成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工作的基本队伍和骨干力量。建立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编写培训教材,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
总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机制创新研究思路和发展模式主要应集中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实施监督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四个主要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课题。本研究为当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标准化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