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子电工技术具有先进性与智能性,是当下现代控制技术的新型技术,致力于电力系统的管理使用,其核心技术为高频处理技术,能针对电力系统各个用电环节实现测量、调节、控制、保护、调度的功用,为居民安全用电、放心用电奠定技术基础。从这些年的实践情况看电子电工技术为电力系统的维护、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被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
1电子电工技术的特征简述
电子电工技术作为当前集智能化与自动化一身的新型技术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优点,具体可以从三个方向分析:(1)电子电工技术的集成化程度高,它区别于以往传统的电子电力零件分离模式,所有的全控型器件都是各单元器件的并联组合,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有助于主机控制。(2)效率上佳,电子电工技术的器件和变频技术受导通压制约,当电子电工器件的导通压处于不断下降程度就能有效控制损耗问题,这时既是对成本的节约,也保证器件的科学有序运行,对全面提升作业效率大有裨益。(3)高频化,由于电子电工技术的集成化程度高,才让电力系统在最终管理上有高频化的效果。
2电子电工技术对电力系统的积极促进作用
2.1提高电能使用水平
电子电工技术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电力输送就要做到电力系统资源的科学分配,电子电工技术能渗透进电厂、输变电等各项环节,对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有直接推动作用。
2.2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自动化设备在应用上已经非常普遍,各个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在电子电工技术的支持下能确保先进电力系统配套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人们的需要奠定基础。
2.3电子电工技术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与自动化密不可分,电子电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意味着科技集成度的高超,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子电工技术协调发展,实现电力系统掌控的自动化,进一步节约人力资源与财力投入。
3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广泛,渗透于每个环节,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3.1在发电过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需应用大量发电设备,通过电磁感应效应使发电机将其他能源转化成电能,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电子电工技术能有效提高这些转化设备的性能。(1)电子电工技术中规模性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技术对电力系统发电有基础帮助价值,静止励磁依托于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模式发展控制作用,在这样的操控下,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度高,且对能源损耗程度小,目前已经是国际范围内电力企业引进的必备发电技术。(2)电子电工技术中的变频调速技术被广泛应用与发电厂的风机水泵中。以前发电厂的用电率在百分之八左右,但是由于发电厂的风机水泵消耗电力资源很多致使火电设备对电能的消耗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经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引入了变频器,这样风机水泵在连续作业的环境中也能逐渐变频调速,不会持续性匀速作业,能起到极好的节能效果。
3.2在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输电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也是电子电工技术应用最广泛的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新型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全新发展,改良升级了原先输电环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电子电工技术中的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直接作用与送点侧和受电侧,从精闸变流设备出发克服了原先输电的损耗问题,输电容易受到天气、长途、用电高峰的影响变的不稳定,直流输电技术能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对恶劣天气也有抗衡能力,使远距离输电毫无压力,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了输电的质量。第二,电子电工技术的交流输电技术,主要表现在柔性交流输电上,它能有效控制发电、输电的电压和相位,柔性顾名思义就比较好接触,它的弹性补偿技术对原先旧式交流电力系统有优化升价的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3.3在配电过程中的应用
配电过程影响电能质量,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在配点过程中的价值在于稳定电压、谐波的要求,确保电能在配电过程中的稳定可靠,对外界因素引起的电力波动施行有效抵御,维护整体供电安全。以前配电设备主要使用工频配电系统变压器,这种变压器直接连接供电系统与电能,但是鉴于我国是用电大国,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其性能不佳难以维系正常供电,并且这种变压器体积很大,非常笨重难以养护,当产生故障无法修复后也极易产生污染问题。电子电工技术塑造的电子电工变压器有效弥补了传统变压器的不足,它依托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实现电能配电的能量转换与利用,有效改良了原先配电电能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它的实时监控技术也为配电的平稳有序开展奠定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建国,乔树通,郜登科.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3(23):2-6.
[2]王新河,许建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源中的应用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J].治黄科技信息,2006(03):23-24.
作者:雷晓 单位: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