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供电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机制,确保电工维修技能管理工作能按照标准化要求有序开展,且能有效提升保养工作的实效性。分析了电工维修技能中应用故障排除的意义,并对电工维修技能中的故障排除流程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工维修技能;故障排除;意义;流程
1电工维修技能中应用故障排除的意义
为了有效提升供电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水平,要积极整合供电设备管理流程,确保保养工作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就要对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集中判定,从而建立有效的解决机制,保证保障工作的实效性[1]。也就是说,相关工作单位只有从根本上维护电工维修技能中的故障排除流程,优化电工维修技能,才能在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优化供电质量。
2电工维修技能中的故障排除流程
2.1故障症状判定
在电工维修工作中,要认真询问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确保能及时了解设备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运行信息,尤其是对设备经常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集中登记,也要实时了解故障问题发生前的运行参数,确保能在了解故障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管控机制和控制措施,从而保证能分析设备的运行趋势,借助直观检测方法就能对故障大致发生的区域进行管理。另外,维修人员也要对设备的电源损坏问题进行集中关注,确保能提升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真正意义上利用试运转方法建立完善的处理机制,并且整合科学化的故障判定管控机制[2]。
2.2设备检查
在对故障症状进行初步判定后,就要结合设备检查工作的基本流程有效完善判读工作,从而对设备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测工作,有效落实系统化环节监督管理流程,针对故障区域进行全面检测和综合判断,并且避免零部件的随意性拆除,为设备完整性优化奠定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3]。
2.3判定故障排除方法
在维修技能中,故障判定方法的选择和判定较为关键,是影响整个工作质量的重点,目前,较为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有以下两种。1)电阻法故障排除法。主要是应用万能表对并联电路或者是电力设备进行检查,能有效测试电力线路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有效提升检测工作的实效性,减少测量的时间,也可以借助万能表和测量线圈进行电阻值的测定,有效判定设备电阻数值是否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相关测量人员利用兆欧表也能对地线和相线进行绝缘电阻值的测定,尤其是在检测工作中,要选择更加适宜的量程,并选择数字万能表,有效提升检测的精准性,操作人员要在熟悉电源开关和量程开关的同时,保证能对不同设备的应用要点有明确了解和认知。除此之外,在检测设备连接后,要将电源位置放置在“ON”的位置上,确保能对交直流电压进行测量,并且要将量程的开关直接调整到直流电的位置或者是交流电量程范围内,将红表笔插入相应的接孔,有效完成测试后就能直接进行数据读取。为了保证测试过程的实效性,就要对回路进行集中管控,减少误判问题,避免带电作业对供电平稳造成的影响。2)电压法故障排除法。主要是应用万能表检测电力设备的电压数值,从而有效判定电路的实际电压参数,尤其是在检测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对负载电压进行检测,也能有效分析和判定开路电压,从而一定程度上确定电路中的电力平衡效果,相关人员要利用万能表对高量程进行档位测试,并且在检测工作中将量程调节到最高,有效为后续使用提供保障,在测试结束后就要关闭电源。需要注意的是,在量程呈现出满载后,万能表的高位会显示出“1”,其余的数字都会消失。此时要选择高量程档位,并且保证检测电压过程的完整性,要对万能表和被检测的电路进行并联处理。在电流和万能表串联时,无需考虑正负极,就能完成相应的测试。
2.4参数调节
为了有效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综合价值,就要在电力系统元件测试时进行质量分析和判定,尤其是在用电不当或者是不正确时,要尽量利用调试参数方法解决故障问题,并且逐步切除故障源,提升调试工作的有效性。
2.5注意事项
在维修人员进行项目检修的过程中,要利用安全操作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规范,有效从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并且提升设备故障的分析水平,一定程度上提升维护工作的实效性,从根本上提高故障点的管控效率,提升问题处理能力和综合水平。
3结语
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维护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并且结合故障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判定,确保能减少误判问题造成的影响。有效优化检查设备的效率,不仅能有效确定电力设备故障点,也能提升排除工作的基本效率和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涛.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中外企业家,2017(5):208.
[2]焦学红.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17,15(13):22+24.
[3]余俊杰.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视界,2015(14):76.
作者:宣胜 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