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工技术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工技术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工技术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随着高职生源变化,笔者进行了电工类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转变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对数字资源进行梳理,改变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尝试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

引言

通过对近两年教学过程总结,发现“电工技术”这门课程很适合混合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利用混合教学模式,更好地把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大幅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课程的预习任务,在线上指导学生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课堂上通过给出典型的实际电路,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模式[1],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课程的教学活动,对整个学习过程重新构建。

1课程背景

“电工技术”课程是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电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基于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建立以简单实用的电路为载体,学习电路的基本解题方法与实践应用能力,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岗位能力的提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门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法保证。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辅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2生源分析

近几年学院的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专业文理兼收,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很难做到差异对待,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认知水平,最终使得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对他们没有挑战性,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要随之发生变化。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形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笔者利用小组讨论法,通过任命小组长,有组织地进行组内讨论,学习收集相关信息并在课堂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只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总结。

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发

3.1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的转变

通过分析近两年学院生源变化以及“电工技术”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如何上好该门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了教师在新形势下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使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相当有效。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按照图1来实施课程教学过程。譬如在讲授功率因数的提高这部分内容时,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一体化实验室来实施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蓝墨云班课来导入学习任务,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为什么在电力系统中进行功率因数的提高,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何在,学习简单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这样就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照明电路接线及注意事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接下来教师示范,教师对照原理图演示照明电路的接线过程,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课堂实战,学生进行实验接线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课上收获,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并选择同学来分享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教师通过课程平台予以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学习还在延伸,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同学或者老师线上或线下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就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示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授课的模式,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大幅提高了,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学生都有任务要完成,这些过程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还是素质能力的提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2丰富的数字资源的利用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数字资源的获得途径非常的便捷,可以利用手机、pad和电脑等获取大量的课程资源,但是这么多的资源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达到课程的学习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资源进行梳理和加工。数字资源的使用也要合理适度,否则容易造成感觉疲劳,反倒削弱了多样化的效果,应当恰当合理的运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目的,内容上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巧妙地运用凸显它的优势[3]。比如在介绍互感现象时,可以利用动画形象地展示出互感的原理,比简单的文字说明更容易理解。再比如在介绍万用表的时候,用动画、视频和实践操作过程相结合,来帮助学生学习万用表的特点和使用。数字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电工技术的课程已建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课程实施方案、微课、多媒体课件、动画、试题库、课程教学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程早在2011年已经是学院精品课程,已建有较为完整的课程网站,供学生学习。并且该课程参加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主持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备选库)建设,已在智慧职教上建有完整的课程网站,有课件、视频、动画、微课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注册账号可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在线测试,参与课堂学习内容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在线答疑,解决学生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笔者也将这些数字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课的平台上,便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的实施。

3.3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

以往教学评价是总结性评价,一般通过学期末的考试来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往往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实操能力强,有的学生总结能力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将信息化考核和传统考核相结合[4]。通过蓝墨云班课全面考查学生过程学习的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课堂互动积极性、作业完成效果、实验完成情况、学生出勤情况等,蓝墨云班课上能实时记录课堂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约束,又让他们从点滴的记录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笔者利用所在系部的虚实结合电工实验室,考核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再结合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给出最终考核结果。

4改革初步成效

经过学院2017和2018级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1个班级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同时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实践能力大幅提升;师生互动交流更多,不再局限于线下课堂教学,线上随时答疑。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对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学生总评成绩的及格率逐年提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在逐年上升,但与此同时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制作精良的数字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熊长炜,虞晓琼,毛峰,等.高职高专《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7(15):123-125.

[2]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制药通用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82-83.

[3]冯菲,刘玲.混合式教学成功手册———让课程快速上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管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陈晶 周斌 杨春玲 张雅雯 张艳 单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