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阐述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创新教学理念,从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推行分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教学实践
引言
“电工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重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老师需要围绕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根据校内现有的实训设施与仪器,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训项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明白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到低压电器与相关电工设施的功能及操作规范,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创新创造能力。由此可见,“电工实训”课程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许多非电类专业也开展了“电工实训”课程,然而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为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1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在进行“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中,绝大部分实训项目都是在带电环境下进行的,尽管在实训场所中,也设置了诸如触电、短路等相关防护设施以及安全警示标贴等,老师在实训课程开始前也会向学生宣讲安全用电知识,但是对于非电类专业学生,很多学生都是首次进行带电操作,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造成实训过程中经常出现强弱电混搭、交直流搭接不正确等问题,一方面会对实训设备产生较大的损坏,另一方面也威胁到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1-4]。(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高效的沟通。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电工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分别在不同的院系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担任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老师与实训课程的老师并不是同一个老师,且两个老师分别属于不同的院系,使得理论老师与实践老师之间无法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无法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一些非电类专业还出现了理论知识部分还没有完全结束就已经开展了相关内容的实训课程,学生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实训的原理与操作标准,导致实训课程开展效果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非电类专业“电工实训”课程改革创新策略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是“电工实训”课程开展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安全知识主要是通过老师课前讲解来完成的,这种方式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不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老师可以将一些真实的、经典的安全事故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安全问题带来的重大后果,从而从思想上对电工实训安全产生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5-8]。(2)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对电工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许多学生参与电工实训课程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进行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时,必须要改善这一状况。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主体地位,杜绝“满堂灌”教学现象的产生,在电工实训课程中引入不同形式的电工设计以及测试软件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将电路原理以及电机等晦涩难懂的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视频中真实体现出元器件的连接以及电气特征,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实践操作的要点[9-10]。(3)完善教学内容,推行分层教学。传统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中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能够实现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完善教学内容,推行分层教学[11-13]。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进行三相异步电机基本控制相关的教学,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开展三相异步电机PLC控制教学,高水平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延展,增加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小车定向运动项目等。
3结语
“电工实训”课程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的课程,非电类专业教学应当充分重视“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思维的限制,逐步构建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体系。
作者:朱英辉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