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工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样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学资源”随之变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课程教学改革都已开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1]中,在电工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少。电工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目标。电工是一门实践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可当前教学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致教学效果不佳。(2)学生方面,学生一味接受理论灌输式学习,缺少相关实际经验和实际技术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办学条件不足。近年来由于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再加上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目标提高,课时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以致课时紧张,造成主观上重视电工基础教学,客观上却忽视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以上问题,受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启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2]进行教学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寻找相关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学习目标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钟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景教学法,在教材编写方案中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理论知识与实践分开的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将工作任务训练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每个任务的能力训练部分再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和课堂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通过一系列实践验证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改革效果。
三、《电工技术》教材的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改革内容1.编写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特征,适合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改专业的教学使用。2.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教材是独立的,打破原有模式,以理论教学教材内容为基础,将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与其进行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在做的过程中深入领会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3.教材中应明确学习目标,对任务准备、实施步骤描述清晰,为实施任务做铺垫的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充分。
(二)具体案例本文以教材中的“交流正弦量的认识”为例。我校普通电气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电工基础》,该节内容在第四章,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分别给学生讲解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正弦量中的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学生对这些相位关系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单纯靠想象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枯燥,没有目标,从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一知半解。可是,当讲到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时,需要使用前面学到的知识,但是由于前面学习时一知半解,这样就给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带来困难。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3]的《电工技术》教材中,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实施以“任务”为线索,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1.提出任务。情景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及操作,认识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及操作。情景二:正弦波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了解正弦量的特点及基本要素。情景三:相位差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的相位差。2.教学流程。情景一:(1)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结构;(2)学生分组,认识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了解其原理,将示波器校准;(3)检查校准结果,师生讨论、小结。情景二:(1)布置学习任务,先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识读正弦波的参数,了解正弦波特性。(3)查看显示情况,师生讨论、总结。情景三:(1)布置学习任务,按图9-1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同时显示两个同频正弦量的波形,了解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3)画出两个正弦波形,计算其相位差;(4)师生讨论、总结。3.情景讨论。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每个要素的含义是什么?超前、滞后的概念?相位及相位差的范围?4.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全体学生都能正确完成作业,取得圆满的成功。本次课的成功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波器学生看到交流电的实际工作波形,不再是纸上谈兵,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以此为线索,将重点知识隐含其中,内容紧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经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法给电工教学活动[4]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表现在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探索性等方面。本研究及实践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许多学生除了完成教学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求参加课余开设的电工尖子班学习,为的是更深层次地学习;不少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完成质量较高的电路设计作业,而且学习兴趣愈加浓厚。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技术》教材将原有理论教学教材与实践教学教材内容打破重构,教材在内容上突出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设计任务,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编写适合发电专业教学改革使用的《电工技术》教材,进一步深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5],促进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及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宗海焕 贺莉 李翔 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