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本科电工技术课程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本科电工技术课程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科电工技术课程建设

摘要:《电工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合格学生,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与实验基地建设、学生创新能力与学风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如何结合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和电工技术现状,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是我校于2012年升入了本科院校行列后我们电工课程组在承担《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升本后几年来的教学摸索,就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风建设几个方面与同仁进行探讨,以利于课程教学适应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发展,实现“秉承航天精神,依托航天办学、依托工业兴学”的办学宗旨。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文件的建设

《电工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基础。教学内容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与铁芯变压器、三相交流电动机及控制电路、工业企业供电及安全用电等几个模块。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将该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A)、电工技术(B)两块,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电工技术(A)》,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电工技术(B)》。这两大块教学内容交叉的部分是必要的基础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主要模块,另一部分是针对课时相对多一些的《电工技术(A)》设置有暂态分析、工业企业供电及安全用电这些模块,以及交叉模块中有些内容的深入要求。实验内容的设置有基础能力和理论验证内容,有综合性应用内容,有任务性设计性内容,其中学生也可根据自身能力从一个实验大项中选择不同层次要求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项目方面的设置也有交叉和不同的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训练掌握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具备基本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具备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能力,以及合格实验报告的书写这些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文件有:教学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教材方面的建设,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参考书,自编符合本校教学实验设施和实验目的的实验指导书。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保证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讲授、习题课、课堂讨论这些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前,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听课、查阅资料、作业演算,以及实验,通过完成这些学习环节消除依赖心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譬如在直流电路的学习中,参考方向的概念很重要,如何启发学生体会到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在计算中的实际运用呢?各种定理、分析方法在计算中是以公式体现出来的,参考方向是否相关联公式中的正负号不一样;而求解出来的电量也是一个代数量;只有结合参考方向才能确定电量的实际方向;这些结论可以通过一个实用电路的演算让学生去体会出参考方向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最终使学生摒弃中学在解题过程中先判断电量实际方向再进行求解的习惯。在讲授各知识模块时,推陈出新,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讲授正弦交流电路时,引入复数表示正弦电量后再定义一个阻抗,对比直流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相量式,再由此举一反三,得出电路定律、解题方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应用的异同,本质区别在哪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学习效率高,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的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讲授概念性的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一些特殊电路现象,电路的短路状态,这种现象又有哪些危害和可利用的时候,比如电焊机就是利用短路来工作的。正反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实例既掌握了原理还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学会善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习题源于实践和生活,通过习题课我们只要选择和引导得当,体会到学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兼顾后续相关课程的衔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本基础课程的必要性。由于本课程信息量大,课时少,通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些信息和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地获得,要及时关注本学科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及时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后备人才的培养

该课程共有四位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另外还有一位后备教师。其中副高职称3人,讲师2人,年龄构成老中青成梯队分布,课程组教师年龄和职称构成较合理。对于新教师新上课和老教师上新课,学校有制度规定,采取“听课—试讲—讲课”的考核模式来保证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系部领导以及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随机听课并随时与授课教师交流,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进度的制定,教案、讲义以及实验内容的编写和制定新老教师作为一个团体共同讨论制定,这样有利于新教师尽早融入正常的教学当中,同时也发挥年轻人观念新、知识新的特点,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保证有活力有未来。

四、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与工程问题联系较广,因此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实验教学学时的设置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目前我校已建有两个电工实验室,该实验室安全系数较高,易于维护和管理,能满足验证性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要求。对于实验内容的设置,我们目前采取的是针对实验设备设定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大类实验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实验项目对学生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课时少,实验设备还不够完善,引入资金购置不同类型适合不同专业的有关自动控制的典型设备,让学生在低年级就能接触到本专业相关的现代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更有利于学生走出学校后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应该设立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开发开放实验教学平台,从时间、空间、内容上全方位进行开放,但是这也给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增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还需要协调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对于这些困难我们可采取阶段性逐步推进克服和实施,首先协调场地和设备,先进行阶段性的开放,时机成熟再实行全方位全时间对学生开放。通过开放实验课可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合作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创造能力,学会自己走路。办好教育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我们还应该发挥企业的设备资源和培养作用,与企业合作签订教学实践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学生创新能力与学风建设

教学当中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学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现阶段学生具有如下的特点:由于高校扩招,各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以辅导员为主,学生的自主空间较大;由于网络的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也较易,学生易于沉溺网络信息而难以专心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难度较大;学生个性较强,做事考虑问题自主性强而不易于接受家长和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习兴趣,首先重视第一堂课的导引,要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课程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程的学习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程的学习是学有所用的,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也要注意选用实用的例题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与实际不脱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辅导、答疑、习题课、讨论课,甚至可以开办讲座、开放实验室、成立课外兴趣制作小组等等形式,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介绍课程的关键点和系统性知识,课后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上机及实验使学生进行实际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风。

六、结束语

课程建设涉及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件,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规划必须合理、可行,课程负责人应该能够带领课程组成员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有效组织任课教师分工合作,确保《电工技术》课程建设各项工作达到本科合格课程要求。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只要我们致力于以人为本,善于吸取国内外好的教学经验,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模式,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使我们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强.电工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3):110-113.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3]陆晶晶.电工电子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作者:杨端 贾磊磊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