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电影儿童心理创伤解读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电影儿童心理创伤解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画电影儿童心理创伤解读分析

摘要:儿童心理创伤理论为动画电影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的心理机制,经由维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到拉康的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三元组中的幻象,表征了儿童心理创伤的症候,及疗愈儿童心理创伤的过渡客体。同时,儿童电影的动画创制,通过对幻象的辩证凝视、主观镜头客观化,搬演了儿童心理创伤的影像表达。《神奇乐园历险记》中母亲的缺场导致了小女孩朱妮无法言说的心理创伤;受创主体通过主观的客体“神奇乐园”,发现神奇乐园的非我之维;动画中呈现朱妮在神奇乐园的历险幻象,作为过渡的游戏空间与母亲的缺场商榷,使朱妮体验到不可能的主体性的凝视,最终克服心理创伤。

关键词:《神奇乐园历险记》;创伤;过渡客体;凝视;镜头

好莱坞全家欢动画巨制《神奇乐园历险记》,由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影片动画制作精良,五彩缤纷的游乐园、簇新别致的游乐设施、脑洞大开的刺激玩法,给观影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置身在奇幻的乐园之中。在《神奇乐园历险记》中,小女孩朱妮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游乐园,然而妈妈患病外出治疗的缺场,导致朱妮恐惧自责、沉默自闭。在神奇乐园与小伙伴们的历险助力朱妮与现实中妈妈缺场进行商榷;通过正反打镜头编码,融合客观镜头主观化与主观镜头客观化的影像搬演;在他者欲望与主体空无欲望的中介处,将神奇乐园作为现实的支撑物,最终朱妮认同并穿越幻象,由母亲缺场导致的心理创伤得到弥合。

一、儿童的心理创伤表征

影片的主人公朱妮经常会问妈妈“神奇乐园真的存在吗?”妈妈耐心地告诉朱妮“只要你相信,它就真的存在”。朱妮与邻里小伙伴们将自己家的花园布置成过山车的场景,虽惊扰四邻惹了麻烦却也收获了乐趣。朱妮父母的时刻陪伴、耐心引导和鼓励,使朱妮的梦想变成现实:手绘神奇乐园蓝图、搭建迷你游乐园。然而,朱妮的妈妈突然患病外出治疗,与妈妈分离给了朱妮巨大的打击,她对妈妈的依恋和思念逐渐变成了焦虑和恐惧,因此朱妮尘封了跟妈妈共同搭建的迷你游乐园,拒绝姨妈赠送的游览车模型,把亲手绘制的游乐园蓝图扔到壁炉中烧掉。朱妮的表现是与母亲分离表现出来的心理创伤。儿童心理创伤是创伤理论研究的起点,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及后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关注的焦点,从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到客体关系理论,历经了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费伦齐(SandorFe-renczi)、亚伯拉罕(NicolasAbraham)、托罗克(MariaTorok)、克莱因(MelanieKlein)及维尼科特(D.W.Winnicott)等精神分析学家的推演。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强调力比多拒绝从失去的客体中撤回,客体丧失的创伤症候就是客体内并(incorporation)入自我,结果是被客体化的主体自我谴责。亚伯拉罕与托罗克借用费伦齐“心力投入”(introjection)概念,对其重新定义:“通过与客体接触,心力投入将无意识、被压抑的力比多导入自我的领地。”[1]在心力投入过程中产生内并(incorporation)心理创伤,隔离埋藏失去的、想象的客体,在自我心理空间中形成秘穴(crypt),自我对创伤茫然无知、无力悲悼[2]。内并排斥语言的隐喻和象征再现功能,产生受创主体无法言说的体验。朱妮在妈妈住院离家后变得沉默忧郁,不参与伙伴们的游戏,成为孤独的宅女。忧郁的表象下是朱妮无法改变妈妈生病离家的现状,忽略了妈妈的健康状况、没有帮妈妈分担家务内并入自我的领地使朱妮感到自责,具体表现为八岁的朱妮开始操持家务,担心爸爸的身体健康,对爸爸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朱妮对爸爸的担忧、照顾非同寻常,自己却茫然不知,她只问过爸爸一次“她(妈妈)快回来了吗?”,之后便绝口不提妈妈,失去母亲陪伴的心理创伤成为朱妮无法言说的体验。为了让朱妮走出阴霾,爸爸给朱妮报名参加数学夏令营,当忧郁的朱妮在校车上看到爸爸的留言“我会想念你的”,竟认为这是爸爸向她发出的求救信号。她的脑海中映出爸爸在家懒散倦怠、饥肠辘辘的场景,甚至浮现爸爸在厨房做饭摔伤、厨具失火、家宅爆炸等一系列幻想。在朋友班克的帮助下,朱妮成功半路逃离夏令营。在回家路上,未被烧尽的游乐园蓝图引领朱妮进入一片森林,来到她梦想中的神奇乐园。

二、作为过渡客体、游戏空间的神奇乐园

朱妮误打误撞进入神奇乐园,让她相信神奇乐园真的存在。可是与朱妮想象中的神奇乐园迥然不同:乐园荒凉破败、上空阴云笼罩,患迟发性冬眠失忆症的蓝熊布莫,破坏乐园的猩猩僵尸,还有与猩猩僵尸打阵地战的刺猬史蒂夫、豪猪格里塔、海锂兄弟库珀和格斯,以及失踪的猴子魔术师花生。它们告诉朱妮神奇乐园遭遇了危机,上空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充满欢乐、繁华、奇迹与爱的神奇乐园。神奇乐园的灾难是朱妮心理创伤的隐喻,也是朱妮克服焦虑和寂寞,与现实商榷的过渡客体及游戏空间。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维尼科特(Donald.W.Win-nicott,1896-1971)的过渡客体理论有助于研究、治愈儿童心理创伤,其代表作《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1951)和《游戏与现实》(1971)中研究过渡客体在主体建构过程中积极的塑形作用[3],成为精神分析学客体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环。过渡客体、过渡现象与潜能空间是维尼科特创伤愈合理论的构成要素,他认为在人类发展中最困难的事情是承认客体是外在的而不是主观投射的。朱妮与妈妈共同想象神奇乐园、搭建迷你乐园,妈妈称朱妮“神奇乐园的奇迹”,堪称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加之朱妮家里和谐融洽的环境形成她无所不能的全能幻觉。朱妮使用神奇乐园———过渡客体,想象她自己的世界,以主观的客体构造世界,在外在现实与内在心理之间形成潜能空间———连接心理想象客体与外在真实客体的经验领域[4]。维尼科特称其为未定型(formless)空间[5],个体可以自由自在地存在;它既不是错觉空间,也不是想象空间,是真相所在地,是离我们最深的现实最近的连接点,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维尼科特将过渡客体从个体心理分析模式中剥离出来,发挥其在心理成长过程中、文化秩序中独特的创造功能。儿童跟随投射和心力投入心理机制的影响,意识到游戏既不属于内部的精神世界,也不是外部的现实世界,而是在我的延伸和非我之间的潜在空间,我与超出全能控制感之外的客体在潜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朱妮与小伙伴们共同应对猩猩僵尸的围追堵截,无意间在零重力乐园遇见失踪的猴子魔术师花生,花生的沉默与回避源于启发它创意的声音消失。这个声音曾经来自朱妮的妈妈,因为妈妈的病情,花生听不到任何声音,没有灵感,陷入了沉默、孤寂之中,甚至觉得魔术笔对它来说毫无意义。尽管如此,面对猩猩僵尸的侵袭,花生还是帮助朱妮成功脱逃,不过自己却沦为囚犯。此时的神奇乐园俨然不是朱妮全能幻觉的想象,因为花生、布莫等小伙伴的反常行为证明了神奇乐园的非我之维。朱妮在神奇乐园的潜在空间中发现:神奇乐园衰落的真正原因,以及乐园上空的紫色阴云,正是由于朱妮思念、担心妈妈的恐惧心情所致。潜在空间如同画家创作入境,是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的区域。过渡性的潜在空间就是儿童所处的游戏空间的直接延续。

三、辩证凝视的镜头编码

神奇乐园真的存在么?上文提到朱妮半路逃离数学夏令营偶入神奇乐园,当她最终回家时,得知她离开家仅有半小时,神奇乐园的历险原来只是幻象。此幻象不是弗洛伊德母婴同一的幻象,而是拉康在想象-象征-实在三元组中给予现实客体以一致性并让主体投射欲望的幻象。顺呈上文中儿童心理创伤表征、过渡客体功能性的潜在空间,继续探寻语言符号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即从想象界到象征界的过渡。朱妮承认是自己创造了神奇乐园的黑暗,小伙伴们得知朱妮不关心乐园时愤然离开她。妈妈消失的话语在象征界表征为花生的沉默、神奇乐园的破败;妈妈的鼓励在象征界的回响是“无论到什么时候,心里都要留一片阳光”“你就是乐园的奇迹”。朱妮重新启动蜘蛛飞船,修整乐园的断壁残骸,重建通往钟表秋千的大桥。小伙伴们看到朱妮恢复生机,信心满满地追随朱妮复活乐园。朱妮也坦然自己的心理创伤来自对妈妈的思念,语言贯通想象界与象征界,但象征界获得的在场是不完全的,此刻猩猩僵尸押解花生至黑暗阴云,朱妮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拯救花生。欲望的真相不在语言墙里,而在语言墙外[6]。为了解释无法被符号化的部分,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中,拉康通过“凝视作为客体小a”的观念在主体和凝视之间搭建图像的屏幕[7]。屏幕作为幻象是现实的支撑物,幻象的建构功能填补主体的空无,敞开大写他者的欲望,所以认同幻象才能穿越幻象[8]。影片运用光影效果强化神奇乐园的屈光度,使人物遭遇的缺失凭借幻象侵入现实,构造出比梦境本身更像梦境的现实,需要凝视才可体会其含义。其中,主观镜头的客观化在视听语言上集中体现。朱妮在乐园蓝图的指引下进入神奇乐园,她的主观镜头中,朱带领着观众探寻神奇乐园的一草一木;在镜头未经切换的情况下,朱妮从镜头一侧进入屏幕之中,主观镜头变成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客观化出现在与猩猩僵尸进行阵地战的重要节点,及朱妮冲向阴云拯救花生的关键时刻,它把叙事中已充分铺垫好的主客观扭结影像化,把实在界与现实相对峙的重影强化放大。在拉康的凝视的意义上,它看起来好像是主体以某种方式进入他/她自己的画面之中;接续上文提及的既不在里面也不是外面的潜在空间,再改写拉康的那句话就是:不只是那幅画在我眼中,而且我也在那幅画中[9]。神奇乐园在朱妮眼中,朱妮也身处神奇乐园中。从电影镜头凝视转接至朱妮的主观凝视,再使朱妮进入屏幕成为客观呈现,使不可能的主体性凝视逐渐浮出水面,也使缺席的他者成为画面中可视的在场,克服了主体身份面临的在场/缺场的分裂[10]。影片中,从花生自问“我想要什么?”到朱妮拿着乐园蓝图自语“妈妈,我到底要怎么做?”,正是拉康式问题的一个倒影,是主体在面对大他者、面对大他者的超我一面的发问。朱妮最终发现了乐园蓝图残片的奥秘,原来妈妈在蓝图右下角写上June(朱妮)正是复活神奇乐园的密钥。朱妮指导花生按照自己名字的字母笔画,在蘑菇伞的轴承上搭建吸管滑梯,转动的蘑菇伞驱散了乐园上空的阴云,神奇乐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四、结语

好莱坞动画电影与国产动画电影均呈现全龄化趋势,然而儿童题材的动画电影应避免仅仅表征成人对儿童的看法,需要更加关注、展现儿童所思及其心理发展轨迹。与动画电影呈现的烂漫无忧的童年相比,儿童心理创伤及疗愈的影像表达为动画电影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6]冯抒琴.“欲望”的电影:齐泽克电影理论解读[J].电影文学,2019,(1):37-39.

[10]孙柏.从缝合到界面:齐泽克论基耶斯洛夫斯基世界的重影[J].电影艺术,2016,(2):124-128.

作者:孔令然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