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动画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问题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报告网2018年2月显示,动漫行业受益于IT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产业规模由2013年的876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15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100亿元。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7年动漫行业从业人员仅为25万人,行业人才缺口由2012年的33万人扩大至2017年的50万人,预计2020年的动漫专业的人才缺口约为60万。动漫产业的迅速兴起与发展使得市场与行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为了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符合动漫行业标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与相关企业展开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的校企合作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与稳定性、学生个体发展受限、企业培养资源有限等,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高职院校动画教育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直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培养质量。随着行业不断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大,未来必然会对高职动画教育的校企合作从理念到实践、从制度到模式都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且随着教育部在职业教育上的重视和1+X证书的试点工作的开展,高职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或将迎来更好的前景。寻找解决当前校企合作中的问题的对策变得十分迫切,我们既需要研究问题的成因也需要探究解决的办法,同时还需要展望未来,引入新的思路与建议,促进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1师资缺乏专业性或稳定性
动画专业虽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兴起的时间较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VR、AR技术的兴起促进了动画行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融合,使得动画行业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导致动画专业在各高职院校中快速和集中开设,造成了一定时期内教学师资的短缺。动画专业的高等教育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符合高职院校教师要求的高学历人才,且动画专业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本身也处于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师资招聘中,用一贯的高学历用人标准来设立动画专业教师的引入条件限制了很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不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进入学校任教,这使得许多开设动画专业的高职院校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部分高职院校的动画教师是由平面设计、油画、计算机专业转型而来,缺乏动画专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学习,导致了教学依靠经验,专业水平能力不足、授课照本宣科、教学闭门造车等现象,使得学校的动画教育难以符合行业标准。面对师资缺乏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能在师资力量上进行一定的弥补,常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程,任课老师有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从企业聘请来的专家,第三年则送往联合培养的动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完毕后的学生基本都能留在企业工作,这样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师资力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动画公司聘请来的专家或一线员工会因为缺乏教育教学的理论经验,难以将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上升到教学的理论层面,同时还会因为企业工作任务量大不能按时派遣专家来校教学,如果企业发展遭遇瓶颈,还会出现专家或员工离职的情况,这必然会对师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最终影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君兰动画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就遇到了专业技能课程会因为企业客观原因不能让相关专家按时到岗授课,从而造成了教学的真空,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2学生个体发展受到限制
在高职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对于人才的培养到底是“培养”还是“培训”的界线似乎不够清晰。例如在培养模式中出现的“订单班”,其培养目标锁定在针对合作企业进行专门化的人才培养,虽然针对性强,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展现出自己的特性,一旦这样的特性有别于“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设计思路,势必会造成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或者是在毕业后未按要求去往“订单班”企业,给企业也带来了损失。大多数学生选择动画专业的初衷并不是以进入动画公司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动画专业的学习掌握自己所热爱的专业技能,对于动画专业的知识技能也是有选择性的学习,比如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专业方向选择上,多数学生只热爱其中的一个方向,或是喜爱二维动画中精致的绘画风格,或是喜欢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这些高科技的融合。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学生在进入动画专业的学习后都会在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多数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难以顾及到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兴趣和方向选择上的差异,更多的是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进而为学校的就业率提供一定的保障。这种相对单一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在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限制,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学习到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或创意设计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而对这种学习模式产生厌学情绪。动画专业的职业教育虽然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但不能仅限于培养符合某一个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培养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几乎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高职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高级复合型艺术创作人才为目的,培养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平,这一点与校外的培训机构或“培训”人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需要去思考如何兼顾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上的差异性,让这种差异性也能与行业需求接轨,满足行业的用人标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过硬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技能。
3企业资源有限,培养针对性不足
当前动画专业校企合作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实训环节,企业受制于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提供的实训条件相对有限,除高职院校外还有很多本科院校也在与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企业更倾向于与本科院校合作来提升培养的效果,进而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这也给高职院校寻找企业合作增加了困难。对于没有校企合作经验的企业而言,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时间,还需要相对较长的培养过程才能看见最终的培养效果,其中存在着投入的风险,比如人才培养完成后出现学生不愿意留在企业工作的情况,这些因素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临着合作的困境。多数具备校企合作条件的企业会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效果的最大化,进而会在校企合作中与多个学校进行合作,不仅包括高职院校也包括本科院校,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在实训过程中会将各院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完成项目任务,没有针对高职和本科进行教学区分,从而导致学生因为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不同出现工作进度上的差别,间接对学生形成了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企业的资源有限难以针对高职学生进行专门的实习实训,基本是选择折衷的、符合该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培养方式对来企的各院校学生进行统一的培养。在对部分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因为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相对缺乏,使得一些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标准较高,工作强度较大,较难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自信不足。
4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师资准入机制和师资库建设
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师准入条件需要做到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的使用高学历一刀切的方式来设立准入的门槛。学校动画专业在教师引入前期要进行充分的人才培养调研,对引入人才的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标准设置要有针对性,许多院校在动画专业教师准入条件上的定位较为模糊,常把范围设定在艺术大类专业上,虽然扩大了应聘人员的准入条件和数量,但从教师的专业性角度而言,在教学的源头就已经造成了专业水平的不足。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将企业来校教学的技术骨干人才的教学能力和效果作为教师引入的基本标准,适度降低学历门槛,重视人才的专业能力,让更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加强实践型教师的比例。教师准入机制的设置最终要为动画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要朝着专业化和高标准的方向发展,而不能是为了在岗位上引入高学历人才来填补岗位空缺。学校可与所在区域的其它院校和企业建立师资库,通过师资库的建立将学校所在区域的其它院校同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纳入其中,按照专业方向和工作资历将师资进行分类,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系,在面临部分专业课程缺乏师资的情况下,就可以聘请师资库中相对应的专业教师或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教学,从而暂时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在师资的专业水平上保证一定的专业性。
4.2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国外的校企合作院校融合度很高,大学与企业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与市场接轨来获得实践经验或是为企业“量身定做”专门的人才,而是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实践和行业标准与学校教学高度融合为一体,贯穿学生入校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大纲,在保障大纲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也将行业一线最新的信息融入其中,减少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专业互认体系与继续教育体系并报请教育部门,共同收取和分配学费,企业可以利用这部分学费来提供场地设备,学校则可以在进行正常教学同时为企业提供生源,毕业时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企业的认证证书以及学校的学分,不仅能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也能为人才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但使得教学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而且也不会像国内高职院校的“订单班”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都与企业展开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对于“订单班”和企业仅派员工来校教学这样的合作模式而言,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双方更深度的合作,是一个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和管理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在模拟的公司环境和岗位上进行学习实训,在校期间就能提前完成未来就业的岗前培训,同时因为企业方对实训基地进行了管理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市场上最新的技术,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了解到市场行业的最新动向。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技能学习和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学生培养和企业用人紧密结合,最终能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也能有效避免因为企业方的员工不能按时到岗而形成的教学真空,因为实训基地里的教师一般是由校企双方共同派出,师资相对稳定,并且双方的师资还可以互相学习,学校的教师可以前往企业进行岗位实训,企业教师可以通过学校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从而保障和提高实训基地师资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4.3加强教师的“纽带”作用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打造成为适应行业需求的一流人才,学校的主要职责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与企业的合作虽然可以弥补教学实践上的缺乏,但不可能完全依赖企业去弥补这一短板。企业受制于规模和资源的有限使得校企合作模式不可能在所有的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教育中都能积极和健康的发展,更多的可能是面临着企业与学校沟通不畅、合作程度不够深入等实际问题,并且动画专业过快的开设导致专业教师缺乏也将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中教师要积极的发挥“纽带”作用,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的技能需求,将在企业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保持专业教学知识的更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将学校的教学情况反馈给企业,听取企业对于课程教学的建议,促进教学能更好的结合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学校还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双师型教师不仅拥有教师系列的职称同时也应具备动画行业的资质证书,对于非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去企业进行阶段性的挂职锻炼,依据企业和行业对教师的专业资质评定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首要条件,逐步建立起一支以科研作为前瞻和导向,以实践技术为支撑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对动画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专业的要求,有助于解决当前阶段动画教育在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教学师资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在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的关键点落在了学校而不是企业,将师资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接轨,才能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教学保障,夯实教学的基础。
51+X证书制度的引入与结合
1+X证书制度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能反映出学生在校的学习水平,而职业证书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综合能力。1+X证书制度中职业技能证书的颁发主要是通过有颁证资质的企业机构与学校建立试点基地,通过标准的开发、教材的资源开发、严格的考核标准制定等一系列流程来完成证书的培训。1+X证书制度引入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中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仅限于以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而是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职业证书的评价考核体系。部分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本身就具备了职业证书的颁布资质,因此可以在1+X证书制度引入后进行人才培养上的调整,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动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未具备证书颁布资质的合作企业,学校可以牵头将具备颁布动画职业证书资质的企业机构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共同制定符合职业证书培训的体系,再通过颁证企业的考核确定证书的发放。1+X证书制度的引入对于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能提供专业能力上的保障,一旦学生在培训完成后没有留在企业方工作,可以凭借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在动画行业中更好的就业或创业,如果能将多个动画专业的职业证书颁布机构引入校企合作中来,就能为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在完成企业实训的过程中,可选择未来所希望从事的动画专业方向(如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动画后期等方向)考取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从而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1+X证书制度的试点基本上是学校与颁证机构进行一对一的考核试点建设,如果未来学校能进行一对多的试点建设并将其融入到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去必然能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培养质量,为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6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让当前高职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更明确,能与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接轨,为人才培养的适时性提供保障,当前动画专业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是阶段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才能进一步完善合作模式,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加速了动画产业的发展,还使得动画产业能够向更多的行业领域延伸,未来在高职动画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累丰富的经验,让动画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作者:张鹏凯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