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绘画、漫画、影视、摄影、剪辑、数字设计、音乐、文学等艺术元素,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结合体。目前,动画产业在中国势头正劲,涌现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远未达到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需的水平,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亟需加强,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较薄弱,动画设计和制作缺乏创新。本文拟从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和发展策略三方面浅谈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关键词】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发展策略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绘画、漫画、影视、摄影、剪辑、数字设计、音乐、文学等艺术元素,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结合体。动画专业为国内高校艺术学中的影视与戏剧学下设的专业,分为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与数字动画等方向,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动画理论知识和动画制作策略,设计动画人物、背景,掌握剧作、分镜、视听效果等动画知识,提交完整的动画短片作品作为毕业设计。动画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对弘扬中国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不容小觑。目前,动画产业在中国势头正劲,涌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远未达到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需的水平,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亟需加强,学生对动画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比较薄弱,动画设计和制作缺乏创新,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在高校与社会的对接上,动画专业曾经几度进入中国高校十大就业困难专业,出现了动画毕业生就业的“疑难杂症”: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业内确实需要大量动画人才;另一方面,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学生刚毕业就失业,被誉为“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的动画行业,失业率却是最高的,这些现状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拟从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发展难题和发展策略三方面浅谈国内动画教育的得与失。
一、国内动画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零起步到爆发式增长,再到遭遇瓶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中期到九十年代,当时我国只有一所高校设有动画专业,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动画教育的起点。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将动画产业定义为“朝阳产业”进行大力政策扶植,国内动画高等教育出现了几何型增长,短短二十年间已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1000多所高校开设了动画系所,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都是个中翘楚。然而爆发式增长的弊端也开始显现。2010年以后,我国每年都有50多万动画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高,每年15万以上的人才缺口数字严肃地澄清了这个事实。虽然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画从业人员群体,而这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却并未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回顾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我国在最短时间内,将动画教育的影响范围波及到最大,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动画教育体系。从客观上讲,确实为动画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动画作者,早期的毕业生也已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创作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让热爱国产动画的人们热泪盈眶的作品,但是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还不够多。其次,动画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作为一名优秀的动画人需要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国内动画专业的学生合作意识很强,团队的默契度也很高,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不乏优秀的动画短片作品,但是如何将资源整合为团队所需,是动画专业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我国动画事业起步时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客观地说,我们较欧美、日本这些老牌动漫强国还差距甚远。首先,由于国内动画产业的先天不足,专业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机会,绝大部分高校也并不具备让学生自由施展才华的硬件条件。举例来说,美、韩都对动画教育有独到的经验,而这些是我国现在所无法模仿的:美国拥有强大的动画公司资源,优秀的动画专业在校生能够获得世界一流的动画公司如皮克斯、梦工厂等实习机会,资质一般的学生也能进入规模较小的动画公司实习,既解决了在校生的实践问题,实习之后的入职机会也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韩国大学则采取宽松的政策,鼓励学生办理延迟毕业,随时去海外地区的优秀动画公司进修或工作。而国内高校无法提供这些优厚的物质保障,造成了在校动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作品又与商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二、国内动画教育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我国动画产业起步较晚,这个成长中的产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人才需求量很大,动画产业同样是一个更新换代极快的行业,只想混一口饭吃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只有专业水平过硬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而“学艺不精”正是我国动画教育出现的一大问题,除了政策补助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动画教育体系内的“心态”问题。白岩松曾经采访过一位在日本手冢治虫工作室工作的中国青年,当问到当今中国动画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青年回答:“是心态”。动画制作是非常细致的过程,需要惊人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对动画这份事业发自心底的热爱,如大师手冢治虫一天只能完成十幅手稿,浮躁气氛笼罩下的国产动画又能走多远呢,国内动画教育“”遗留下的问题很多,中国动画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优秀的动画人才不愿意到高校任教,动画专业的教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动画人,一部分老师本身就是缺乏热情和创造力的,一部分略有名望的教师又因社会兼职牵扯了大部分精力,造成了动画教育中教师心态的浮躁。也有少数充满热情的优秀人才愿意放弃优厚的待遇留在大学里培养艺术人才,但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个“美丽的新世界”:漫画家吴淼是国内一流画手,近几年他选择到某大学教授漫画,而高校动画专业的现状让他感到力不从心。他谈到:“国内动漫教学和创作都处于恶性循环中”,无论是老师、学生的态度都颇为散漫。无奈的事实是,很多学习动画专业的学生并不热爱动画这个行业,艺术类较低的分数线反而成为选择原因。一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动画,同样是出于对动画行业的错误认识。诚然,如今动画教育中的经济投资还远远不够,但是国内动画教育中出现的心态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我国在经济条件极为险恶的时期,仍然制作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如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还有八十年代面世的《九色鹿》等。其中《九色鹿》的五个主创人员在敦煌千佛洞整整待了23天,画满了五大本速写,短短24分钟的动画竟然有近200幅场景设计,最生动地还原了九色鹿的神话背景。在物质条件充分发达的今天,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感叹还是过去的动画片好看?钱钟书说,做艺术不仅需要天赋,还要肯下功夫,物质条件固然重要,摆正心态才是国内动画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动画教育的发展策略
国内动画专业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专业,尽管过去动画教育“”为现在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但是近期优秀动画作品的强势来袭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产业将作为重要力量,带领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综合前文提出的一些观点,笔者认为国内动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树立踏实严谨而又生机勃勃的学风。动画容不得一点马虎,动画人的心思体现在作品的每一帧中间,用心与否高下立见。动画教育应克服急躁冒进的缺点,借鉴表演、绘画等其它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让精益求精的艺术火花在动画师生的心中跃动不息。学校应当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边办学边发展,将招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断弥合自身办学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之处。其次,广纳贤士,用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教学资源。动画教育资源在国内还比较匮乏,学校之间应该展开合作,进行资源流通和交换,让有限的条件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很少有高校的动画专业能够同时具备教师、实习机会、制作设备等资源,校际之间应取长补短,以良性合作取代恶性竞争。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从社会上的动画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或客座,同时向企业输送需要磨练的在校生,开辟海外引进人才战略,以及以作品的好坏来衡量是否聘用一位老师而非学历等外在标准。第三,鼓励学生拓宽眼界,动画专业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要制作动画片,还有更多的人活跃在电影、游戏、电视、广告等舞台上,各种动画的衍生行业也需要吸纳大量动画专业人士从业。应当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同时,还从中华文化传统中发掘动画的灵魂。中国动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日本等国家做外包工作,若想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就需要把中华文化作为动画艺术的精髓。发达国家常常在动画中加入中国元素,他们注重的是商业利益,并不重视还原中华文化的本来风貌。作为中国动画人,在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更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内容。综上所述,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以及对当前动画市场具备一定的认知,都是一名学生将来能否成长为该领域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这是国内动画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动画产业是21世纪的国际朝阳产业,是国家发掘文化软黄金的不竭源泉,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对发展动画产业尤为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动画产业的利好政策,国内丰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提供中国动画的灵魂,加之借鉴欧美、日本等国家优秀经验,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相应地,国内动画教育也应紧握时代脉搏,做出相应的改变,将发展历程当中的得与失转为动画产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敏.从动画专业就业之怪现象浅谈高校动画教育[J].电影文学,2011,(02):61-62.
[2]张立.对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实践,2006,(02):101-103.
[3]杨瑛.中外动画教育的现状与启示以中美韩高校动画教育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50-252.
作者:吴艳 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