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发展问题的,亟待改进,不仅从业人员的数量存在缺口,技术水平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这种现状,从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着手,探究了人才培养创新途径,旨在全方位提高动画设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0引言

近年来,动画产业进入了蓬勃而富有朝气的高速发展期,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岗位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然而当前高校动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较为落后,动画行业人才存在技术层次低、人才缺口大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课程学习与岗位需求严重不匹配。当前的培养模式造成了动画行业所需的动画设计专业的实际应用型人才缺口以及动画设计专业人才结构的严重失衡,严重制约了动画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高校动画人才的创新培养途径入手,探索了动画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1创新课程结构模式

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尊重社会经济需求与人才发展规律,重视与实际接轨,在课程结构上重视综合性,力争进一步整合当前的动画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前期认真调查行业需求,根据动画行业一线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尽快改革动画专业课程门类设置,并在日常教学中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努力打牢动画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强调造型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动画设计专业中的实践环节。在了解行业需求与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从根源着手,搭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让高校人才在有利的教学体系下茁壮成长。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与课程安排方面,要按照层次对动画专业课程进行安排,形成以主要课程为主线,支线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体系,将教学任务均衡地分布在合理的课程框架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主要重视前期剪辑与后期制作等主线课程内容,以动画绘图基础与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为支架,形成较为稳定的创新型课程结构模式,这种课程结构最大程度上强化了动画专业课程的针对性,重视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2引导学生实践教学

高校人才综合素质薄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动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实践。动画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多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缺少实际锻炼的机会,往往会陷入理论与实际脱轨的发展困境。针对这种问题,当前高校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适当引入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知名动画设计公司合作,设置实习岗位与合作项目,为高校人才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增进创作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能够用心体会并学习动画行业制作中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工作程序,从整体上把握与了解动画制作的整个过程,这样从高校毕业的动画制作人才才具备实战性与经验性,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技术层次与能力水平,有助于行业良性发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搭建与成型,需要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动画创作设备改造工作,人才实践每一步的建设工作都需要长期、合理、有效的教学引导,需要校方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平台。

3夯实师资队伍基础

师资队伍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高校应该为学校现有的动画行业师资力量提供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条件和机会,进行有计划性的培训和进修,促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兼具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专业教师。采用“以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模式,既保证教学的实际效用,又提升教育的创新活力。除了本校的教师培训之外,高校应当开设“名人大讲堂”等系列讲座活动,聘请行业知名人士进行定期的实地讲课或者教学指导,从宏观上指点高校人才的学习方向与成长目标。以专家名人为学科领路人,积极引领学校开展相关的动画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丰富学科厚度,为进一步培养优秀人才,吸引优秀学生打好基础。此外,高校还可以加强行业与教学间的直接联系,到成型的动画公司邀请专门的设计与制作人员来学校进行定期讲课或直接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理论知识之外的最直接的动画设计行业知识与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人才需求,确定个人发展方向与目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为动画专业教学提供了生机与活力,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在当下的动画行业发展过程中,复合型人才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与发展难点。人才的更替与技术的成长是数字化动画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与支撑点。高校作为动画人才学习发展的园地,应当积极以多种创新途径引导并支持动画人才的茁壮成长,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生机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孙雪梅.谈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9(8):33.

[2]贺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装饰,2004(3):88.

作者:杨雨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