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角色色彩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角色色彩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画角色色彩设计

摘要: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动画角色的设计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的运用则为动画形象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让电影的消费者即受众获得最佳的观影体验,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着重探究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电影角色中的色彩搭配原则,我们将在电影动画角色设计中沿用设计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这一概念,为以后的动画角色色彩创作提供指导性原则。

关键词:动画角色;以用户为中心;动画色彩

1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

在传统的动画创作中,设计者凭借自己的绘画功底和艺术底蕴塑造一个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语言、行为以及鲜明的个性,这就是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1]对于一部动画影片来说,动画角色无疑是创作的核心,关系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和与用户情感的交流。与传统题材的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动画角色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运用夸张解构的艺术手法,使其超现实地将设计者的幻想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影片中的情节会逐渐被淡忘,但经典的动画形象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并传给下一代人。动画中塑造的IP形象也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深受大家喜爱的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每年就可以接待1100万游客,2018年爆火的儿童IP小猪佩奇也已经成为真正当红时尚带货“女王”,与国内知名大牌合作生产了各式各样的动画衍生品,实现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2动画角色中的色彩运用

2.1色彩与影片整体风格

在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的色彩风格与影片整体风格是密不可分的,在确定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再对特定动画角色进行色彩设计。对于不同的影片类型,其整体的色彩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喜剧片的配色比较鲜明艳丽,运用更多饱和的色彩,而科幻片则会选择具有科技感的金属配色和具有神秘感的暗黑色系。在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中,包含了戏剧脸谱、剪纸、皮影戏、古代书画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语言。剪纸和皮影戏由于制作成本较高,色彩的运用比较简单,而水墨动画片则很充分地运用了水墨画清新素雅的色彩风格和收放自如的创作特点,通过细微的点缀突出影片整体色彩层次的变化,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影片中的配色风格也截然不同,例如,面向低龄化儿童的动画影片会从儿童的视角描绘梦与现实,整体的色彩风格会融入更多大胆新奇的元素,对于面向大众的影片,当要反映社会问题、揭露人性阴暗面时,影片的主体背景、故事基调和色彩运用上就会更加暗沉。

2.2色彩与影片情感

确定了影片的整体风格,设计者可以对动画角色进行色彩设计,这里包括单个角色的色彩塑造和对不同角色间的色彩差异设计。当然,动画影片中的颜色并不是仅仅为了美化角色形象,它也承载了设计者赋予动画角色本身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正是因为色彩的这一属性,它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闻一多曾在他的一首哲理诗《色彩》中充分表达了色彩带给他的对生命意义的情感体验:“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2]从这段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力量,这一点在动画创作中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划分,颜色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其中暖色调的色系多以橘色和红色为主,带给人亲密、温暖、热情的积极情绪,冷色调的色系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带给人高冷、凉爽、寂静的消极情绪,中性色调介于两者之间,以灰色、黑色和白色为主,融合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特点,既有积极的情绪又有消极的情绪。男女受众群体在对色彩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男性更喜欢冷色调,女性更喜欢暖色调,这与男女的生理结构有关,设计者可以在动画影片的创作中利用色彩的情感表达,使动画角色更加丰满。

3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设计

一部电影中的动画角色设计,其整体风格往往由导演决定。例如,电影《红猪》和《起风了》均为宫崎骏“给自己做的动画”,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导演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想要在影片中表达的内容,而忽视了该片作为商业电影的受众人群、上座率和利润等因素,导致影片的社会评价及观影者满意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导演过度考虑电影的商业价值,将电影制作的大部分资金投放在流量演员身上,导致电影后期资金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拍摄目标,最后只能靠“粉丝”为电影买单。以用户为中心作为设计领域被熟知的概念,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用户优先的设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到最终上线的过程中,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来,强调用户体验,这一设计模式发展至今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注重用户观看体验的动画影片,会将这一设计理念引入动画角色的创作,让影片的受众参与到角色的色彩搭配中,同时将他们的反馈融入创作过程,探究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搭配原则。

4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设计原则

对于一部动画电影,用户最在意的是电影情节和电影角色,尤其是电影情节的设置,在保证情节吸引人的前提下,设计者要将重点放在动画形象的塑造上,这也保证了我们研究的可行性。被调查的用户大多为21~30岁的年轻人,这部分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创新,也是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后期会优先参与我们的试验。为了控制变量,我们选择了题材相似的四部科幻动画类电影,分别为《天才眼镜狗》、《超能陆战队》、《星河战队》、《驯龙高手》,40名被调查者会从中选出最喜欢的动画角色的颜色搭配。

4.1突破传统配色方案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科幻题材的虚构动画电影,大多数设计者会采用固有的模式化配色方案,如具有科技感的金属配色和具有神秘感的暗黑色系,但从我们实际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人对于该题材电影的配色喜好程度是存在差异的,从统计结果看,大家最喜欢的配色方案是《超能陆战队》,这与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的男性在科幻电影里更喜欢冷色调搭配这一事实是不符的,因为这部影片以暖色系为主,展现人文关怀,通过色彩搭配传递出温馨与快乐、积极向上的影片主题,大白呆萌的外表和善良的本质深受观众喜爱。在创作动画角色时,不能单单依靠固有的配色方案,应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特点对形象进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观影效果。除了对《超能陆战队》的一致好评外,在其他的三部电影中,男性更偏爱冷色调的配色风格,女性则更加喜欢暖色调的色彩搭配,这是设计者在面向用户的角色创作中要考虑的问题,可以通过佩戴不同的颜色校正眼镜,使不同性别的用户看到不一样的配色。

4.2用户参与式设计

现阶段受访者对于目前动画电影中的动画角色色彩搭配评分为3.8分(满分为5分),说明动画电影角色的色彩搭配还有上升的空间,同时有57.5%的用户表示愿意参与动画电影角色设计,因此可以让部分目标用户参加角色创作,设计者可以分析他们提出的非专业性但却很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并应用于角色的再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设计不是一味强调按照用户的想法去搭配色彩,而是要以设计师的配色方案为主,针对不同性别、文化背景的用户,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推出满足其需求的动画影片。

5结语

动画色彩是动画影片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应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整部片子的整体风格来确定影片的整体色调,再依照配色原则进行动画角色设计。不同的受众群体对色彩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要积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体系,同时根据动画影片面向的不同观众,在色彩处理上加以主观的刻画和运用,也可以采用外在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强观影体验,将色彩的变化附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更加突出电影主题。

参考文献:

[1]马子凌,杨明刚.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色彩表达[J].设计,2018,31(9):37-39.

[2]韩琳.动画色彩设计研究——浅谈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73-76.

作者:彭心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