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剪纸动画艺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剪纸动画艺术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剪纸动画艺术分析

摘要:剪纸动画是将民间艺术———剪纸融合在动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独有的动画类型。通过各种民间艺术的结合使剪纸动画有深厚的历史和坚实的民众基础,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审美,阴阳观念和文化特征。但目前这种品种正处于消亡状态,荧屏中剪纸动画越来越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加入技术的元素,它变得更加有韵味,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提高制作质量和效率,与时俱进,为未来的剪纸动画寻找发展道路。

关键词:剪纸动画;民族风格;造型审美;创新设计

1中国传统剪纸动画的造型与审美的特征

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所形成的审美特征和整个民间的社会背景,文化理念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们一种“爱”的表达,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是人们在彼此交流中必需品,承载着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的人事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1.1审美特征

在创作剪纸人物时,不受自然形态的约束,凭借作者对各种事物的理解表达。《南郭先生》中,为了方便人们观看,所有景物都是平面的展开,不存在互相遮挡和重叠的情况,这种布局格式按照常规理解是错误的,但这正是民族艺术的魅力所在。剪纸艺术最大审美特征就是线与面的体现,不同的变化就有不同的质感。直线,曲线都是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在《猪八戒吃西瓜》中用圆润的线条体现出猪八戒憨态可掬的形象。而在《渔童》中,老渔民身体采用直线,体现出他不惧邪恶,勇于反抗的精神。色彩在动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信仰和习俗。皮影戏中主要运用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按和谐比例搭配在一起,使人在视觉上有了强烈的对比,夺人眼球,加上灯光的渲染,使皮影能源远流长。尤其在《渔童》影片中人物身上的红绿搭配竟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配乐影响着整个画面的节奏,中国动画历史悠久,乐器种类繁多,二胡,唢呐等,将这些不同的乐器恰当的融合在一块,加上戏剧的鼓点,使影片风格更加浓厚。20世纪70年代,水墨拉毛技术的发明出来,告别过去那种生硬的手法。利用皮纸能吸墨的特点,利用手撕代替雕刻,使边缘纤维具有毛茸茸的特点,《猴子捞月》的形象就是采用了水墨拉毛技术,突出猴子毛茸茸的质感,符合观众的心理特点。 

1.2造型风格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百姓们的生活习惯,构图饱满,色彩斑斓。在点缀明亮的色块,整个工序有六道,即画,订,浸,刻,染,包。《抬驴》就是结合蔚县剪纸的特点,大红大绿形成强烈的对比,仔细品来,发现其中的搭配及其和谐。广东的佛山剪纸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朝,在明朝就有许多关于剪纸的产业。包括剪和刻,而雕刻是在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作复杂。注重色彩的搭配比例和形态,在《渔童》中都有体现。瑞昌因地理位置特殊,瑞昌剪纸将南方的阴柔之美和北方的阳刚之气结合在一起。而它的题材也非常广,勇于创新,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瑞昌具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可见剪纸的魅力。中国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审美表现,也是民间艺术的载体。遵守儒家观点,侧重美与丑的审美体现。

2中国传统剪纸动画的阴阳观念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艺术之一,它有着空灵的韵味和独特的魅力。以描样雕镂为技术,鲜艳的着色为基调,以此达到通体剔透,肢体协调的舞台效果。再加乐器唱腔的配合,便有“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以美术元素为基础,具有基本的色彩和人物动态加上音乐元素,具有了小范围的规模。1957年的上海美术制片厂成立,标志我国动画迈向新的一步,各个时期都有对剪纸动画做出新的探索,剪纸俨然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各时期的民族思维上的反映。我们沉浸在剪纸艺术独特的魅力时,为它所展现的丰富变化而惊讶,同时也为这个强大的民间艺术团体思想意识如此统一而惊奇。剪纸艺术造型中隐约体现了哲学,时空,宗教等。中国的民间剪纸善于将各种美好寓意的事物拼凑一起,由此满足心中美好的愿望祝福,多个对象进行拼接,都是“以象寓意”“以形构象”的造型,均衡稳定的构图,同时用比喻的手法把约定成俗的物体加以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出来。耳熟能详的“女娲造人”“伏羲造八卦”等,是古人对于阴阳的概括。古人创造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贯穿着阴阳,八卦等自然界的观念。剪纸中阴阳观念还有“异物同构”将本没有的事物进行恰当的组合排序,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编排,并不在乎是否合乎自然规律。如:“虎头蛇尾”“人鱼娃娃”等。民间剪纸之所以能长久不衰,纳福迎祥是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不幸生活或者自然灾害,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剪纸所表现的并不是图案的看法,而是借物抒情。

3剪纸动画中的文化特征

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作为传播者,更有必要重新拾起,加深传统民族文化,对于剪纸艺术不可估量的价值。儒家崇尚“忠孝仁义”,也被应用到剪纸艺术之中,祈求神明实现自己的愿望,将这种思想融合在剪纸中,如《送子观音》,《招财童子》。我国早期的剪纸动画大多改编自民间神话或寓言故事或者历史故事,有着画面艳丽生动活泼的特点,运用夸张的手法,用诙谐的语气或者配乐,让听众从中能感受到真理重视教育化。使中国的动画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将动画和剪纸相结合,构成中国独有的艺术风味,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深刻内涵。1961年《人参娃娃》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标志着剪纸动画的成熟。[1]而万古蟾,钱运达导演的《金色的海螺》更是成熟中的优秀作品,在形象上融合陕西皮影和北方剪纸的特点,不再是平面的效果,而是结合了多种颜色的晕染效果,使角色更加栩栩如生,同时运用了特技的拍摄,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2]《济公斗蟋蟀》是根据我国传统传奇故事而改编的,都是由民族文化在起着作用关键作用,里面象箸玉杯的情节,不禁让人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笔价值不菲的宝藏,合理利用能加深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应加以保护,不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4剪纸动画的创新设计

上个世纪,由于政府的强有力推动移风易俗,市场竞争的压力,现代的新式生活方式和消费品的诱惑,促使人们不断接受和沉浸在科学的世界观中,从这人们开始不再崇拜神灵,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圣贤训诫,也不再顺从老一辈的意志。科学民主成为当代新青年的主流思想,而这所谓的“科学化”使民间艺术丧失了传承者,他们意识到科学才是“福祉之源”。曾经的创造者这个庞大的主体群,正在逐渐的老龄化,边缘化,归为尘土,而他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脱胎换骨式的改变,逐渐失去原有的意义和形式。尽管如此,为了顺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或许带着原始生态的风味。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年画,用于陈设的彩扎,仅用于节日娱乐的龙灯舞会等,正在城市乡镇方兴未艾发展着。民间艺术与动画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其传承发展;而且发挥动漫产业的优势,运用自身的优势将其发扬,通过这种捷径的手段,能够达到这种共赢的局面。剪纸动画可以发挥民族自身的优势,开发周边产业,扩大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本土文化入手,比重新学习欧美等其他国家文化更加容易接受。近几年中,数字技术逐渐运用于动画中,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传统剪纸动画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根据剧本绘画出故事草图,将剧本的基本内容表现出来,对比原画,反复斟酌,直到能做出一系列流畅的动作,这是决定动画质量关键的步骤,在经过后期的定稿、上色、配音、字幕等,使传统剪纸动画出产率极低,一部动画短片得到连续的放映效果,可能有百万张的底片。现在,在电脑前,动画师运用绘图工具建立起虚拟的数字影像,角色设定,场景绘制,画面特效加强了动画的表现力,还可以灵活的修改剪贴,减少很多的时间精力。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渗透到动画制作各个部分,包括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动画后期等。中国数字动画《桃花源记》开创了三维动画的先例,将水墨,皮影,剪纸传统艺术相结合。通过贴图渲染的方式,从而模拟剪纸的创作风格,并且保留了剪纸的韵味。模拟人物动作效果,呈现出新的视觉体验。[3]三维动画的出现,既保留了剪纸动画的朴素纯美,也满足现代人的对情感的满足,作为后辈的我们要不断领会中国传统精神,使自己的作品与之产生共鸣,结合现代技术科技,传播民族特色,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曹国洪,隋春艳.浅谈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J].影视评论2009年第10期

[2]周南平.动漫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30-131

[3]张爽.以现代数码技术承继传统剪纸动画[M].2008年

作者:韩佳怡 邹国豪 单位: 江西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