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艺术和技术关系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艺术和技术关系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画艺术和技术关系浅谈

摘要:动画艺术自诞生以来,以其富有想象力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其艺术价值毋庸置疑。而针对借用怎样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这一问题,人们往往没有将其上升到与艺术对等的层面加以探讨。实际上,动画艺术伴随着相关技术的研发而产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动画艺术随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而不断表现出多样的艺术面貌。该文首先从艺术和技术的相关界定中区分并明确两者的特征,其次,从动画艺术的诞生、发展过程及对其未来的展望剖析相关动画技术如何在不同时期影响动画艺术,并论证动画艺术和技术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动画艺术;新技术;动画创作

艺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早已存在,从原始部落岩洞壁画到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文学典籍、音乐、书画艺术,从古希腊文明中先哲的古典文学、雕塑艺术到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又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雕塑,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到杜尚的观念艺术,艺术似乎从未远去,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身边。如果说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那么,艺术学就更为古老且年轻[1]。这就意味着,艺术比艺术学更为古老,因为艺术学是关于艺术的反思[2]。关于艺术的定义在人类历史中一向有着广泛的讨论。一般说来,艺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3],如常见的音乐、舞蹈、文学、绘画、书法、电影、电视、动画等艺术形式。而技术的存在也从未脱离过艺术,技术会限制或助力艺术的发展。如:数字技术的出现使电影艺术的拍摄更为高效;3D技术的出现使动画表现得更为立体、逼真。相对艺术而言,技术没有完全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因此,技术是被捕捉到并被使用的现象,更准确地说,是那些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现象的集合[4]。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可以被捕获、提炼的现象经过系统化的总结,才可以被人们利用,进而进入生产与创作环节。从这个层面上说,技术是一种经过规律性的提炼并经过练习而可以被利用的能力。事实上,如何使连续的静态画面稳定地快速移动,并契合视觉暂留现象出现在人的眼前就是一项技术活,而这就是动画的物理本质。

一、动画艺术伴随着新技术的发明而诞生

动画艺术自诞生之初就有着深深的技术烙印,甚至可以说,是技术催生了现代胶片电影艺术和现代早期动画艺术。从原理上看,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同源,都基于视觉暂留原理。在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现代动画艺术的诞生是在1888年12月,夏尔埃米尔雷诺将魔术幻灯与西洋镜结合,经幕后光源和镜片将活动影像投影到幕布上,由此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产生了最原始的动画雏形[5]。一般认为这是电影的起源,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动画还是电影的原理都是基于彼得罗杰为英国皇家学会撰写的《论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一文[6]。该原理认为,人的眼睛在看到一幅画面之后,画面因为不会立刻在眼睛里消失而产生残影。如果在残影消失之前,眼睛立刻接收到另一画面,这两个画面会形成连续感。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动画,都是利用人眼的这一特性为观众带来动态画面的。因此,到目前为止,也有学者将动画艺术视为电影学科的分支。从动画的起源可以发现,动画艺术和电影的界限不是很分明,并带有很强的技术意味。光学影机是技术型现象的集合,而这些现代技术也得益于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力、扩大再生产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对于手工化生产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有着迫切的需要,于是大力奖励社会上的各种机械发明和创造,由此促进了新机械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光学影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机械的发明从来都是与技术分不开的,新的机械带来了新技术的发展,而正是新技术的发明催生了现代电影和动画的出现。其实近年来,国际动画界也越来越倾向于将中国古代皮影戏归为动画艺术诞生的标志。皮影和动画都需要通过画稿的绘制、上色及动作的设计实现。同时,皮影戏也透着浓浓的光学原理意味,皮影戏的造型脱离不了剪裁、绘制的技术,表演更是脱离不了操作技巧。动画的诞生伴随着电影的诞生,二者都透露出浓厚的技艺结合的意味。

二、动画艺术由技术的推动而演进

动画在诞生之初,因为技术的落后,未能达到制作出精美的长篇动画电影的程度。最初,动画只是能使绘制的人物和造型运动,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画面能够动起来就足够有趣了。不过尽管如此,观众的审美欲望总是会有疲劳的时候。在视觉暂留原理的启发下,欧洲人发明了相当多的光学玩具和设备。法国人夏尔米埃尔雷诺在设备中镶嵌镜子而改进了西洋镜,提升了画面的清晰度,随后又发明了最早的放映机,但是只能放映一些简单、粗糙的手绘动画。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实景电影抢走了他的风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缝纫机的启发之下发明了活动放映机,进一步发展了电影的拍摄技术和播放技术。各种电影器械的发明和发展为动画电影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实拍电影的发明、发展,连续拍摄、胶片洗印、连续放映等技术的成熟,为动画电影的制作提供了物质前提,而逐格摄影技术的发明最终促进了动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光学影戏催生了动画和电影的诞生,逐格摄影技术催生了动画电影的诞生。1908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用逐格拍摄技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此片无情节、无主题,但是有人物线条的运动与变化。全片不到两分钟,创作者先拍摄白纸上的黑线,再通过负曝光,使画面看起来像是黑板上的白线效果。即使是从今天的角度看,《幻影集》也有着精彩过人的动画表演,其中物象的夸张和变形体现了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其将动画的假定、虚拟等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该片十分接近现代动画片的风格,只有开头部分和中间部分出现了真人的手参与拍摄,从某种程度上也可将其视为真人和动画的混合拍摄手法。此外,其他的动画艺术家也用逐格拍摄技术创作了《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闹鬼的旅馆》《奇妙的自来水笔》《粉笔脱口秀》等影片。其中,《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诞生于1906年,早于《幻影集》,是英国人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在美国纽约拍摄的。1867年生于美国的动画家温瑟麦凯对美国动画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14年,他制作了动画史上的名篇——《恐龙葛蒂》。该故事以真人表演和动画角色结合的方式展现,全片流畅、自然、生动,在画面质量和流畅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温瑟麦凯的成功激发了后来美国动画技术的创新,动画定位系统、多层摄影法、赛璐珞动画制作工艺、转描机等依次出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动画艺术的质量不断提高。这一时期的动画制作技术尤其是以传统二维的赛璐珞动画为代表的动画制作技术延续至动画电视时代,以及电脑数字技术发明以后的一段时期,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极具价值性的动画制作技术。

三、新时期的动画艺术风格由于技术的丰富而更显多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数字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更加便捷地制作一些动画片。数字动画技术有硬件和软件之分。硬件方面有生产工具与传播工具,生产工具包括各种数字化的动画制作工具,从素材采集需要的数字化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等,到美术设计需要的数字手绘板、平板电脑及数字绘图笔等。数字动画的传播媒介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公共数字大屏、虚拟现实头盔等。即使是传统电影和动画播放领域的电视动画与电影,如今也采用了数字化的播放方式,而非传统的胶片放映,并在制作上也采用了数字化的方式。这种从胶片向数字的转变,得益于技术的变革,由此使动画艺术制作更加高效,成本更加低廉,艺术家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注入作品,从而大大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质量。不同的软件有着不同的特性,制作出的影片风格也不尽相同。如早期比较风靡的Flash动画影片,其由于简洁性和易操作性吸引了大批非专业动画人员参与动画的创作,甚至形成了群众基础极为广泛的论坛性质的网络平台,如“闪客帝国”。Flash制作的影片具有极强的平面风格。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Flash不再是网络动画制作的首选,而被升级为AdobeAimate继n续存在。风格类似的替代软件还有ToonBono、Moho等。而利用3D、MAYA和C4D等其他软件,都能制作出立体感极强的三维动画片。三维软件Zbrush甚至能直接在建造模型的同时,通过3D打印技术直接输出成品,可以用于定格动画的高效制作,也可以用于文创产品的制作。传统的二维动画中的赛璐珞上色方式,可以通过数字上色软件Paintman实现云生产。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头盔这一新的传播媒介催生了新的动画创作方式。新时代的动画技术体现出多元性,丰富了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技术类型带来了艺术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但是其彼此又不是相互孤立的,各种风格之间也会有融合。其实,动画在诞生之初就是以真人和动画合拍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的,三维和二维的融合在动画创作中较为常见,水墨这种二维传统动画甚至可以在三维技术中表现,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动画可以与剪纸动画相统一。为让动画独具风格,设计者需要有效地使用相关技术,使其为动画作品服务。

四、结语

动画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技术催生了一次又一次动画的创新与飞跃,艺术审美的不断发展也反过来推动着技术的创新。学习各种艺术理论,熟练使用各种实现艺术的工具与技术,是动画艺术创作者乃至所有门类的艺术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顾永芝.艺术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

[2][3]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

[4](美)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M].曾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63.

[5]姚桂萍.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34.

[6](美)史蒂芬卡瓦利耶.世界动画史[M].陈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35.

作者:唐铎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