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艺术多样化交互艺术融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式动画成为数字媒体语境下动画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分析和阐述交互式动画的发展脉络和技术基础,探寻动画艺术与不断丰富的新交互方式的融合和实现途径,对数字媒体时代动画艺术交互多样化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动画艺术;数字媒体;多样化交互
动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果认为这种艺术形式只是让静态的画面产生运动的效果,未免限于肤浅。动画艺术是人类思维的伟大变革的体现,是一种内涵深刻、应用广泛的艺术形式。当前,动画不仅在艺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还活跃在教育、医学、军事等诸多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抽象化的概念和行为具象化、现实化的重要途径。动画艺术不仅具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假定性的美学特征,在数字媒体时代,交互性也成为动画的重要特征。在这个技术腾飞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艺术品具有教育和娱乐的基本功能,还需要通过作品达到人际沟通、实现自我的需求,动画的交互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结合交互式动画的发展脉络,研究和分析动画艺术交互多样化的艺术融合与技术实现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交互式动画技术基础与发展脉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动画艺术带入了新的时代。从简单的插卡游戏到Flash动画的出现,交互式动画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文化的视觉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Flash电影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交互性特点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创作者可以利用ActionScript系列脚本工具进行动画脚本添加,从而使Flash动画本身产生强大的交互能力。对受众而言,依靠对Flash动画的操作成为电影的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动画无法比拟的优势。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在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人们的需求更多表现为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实现,这也进一步促使艺术沿着“以人为主”的理念发展。人们更倾向于参与艺术创作、掌控艺术作品,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这就需要作品、创作者和受众三者之间的不断交互。以Flash动画为代表的交互式动画恰好满足了上述要求,成为动画实现更大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的传播、媒介与艺术领域,最为流行且影响力最大的概念当属“新媒体”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其良好的联接性和互动性。受众是否能够充分参与并获得艺术体验成为新媒体作品质量判断的重要标准。对动画艺术而言,动画与新媒体在表现与传播形式上的结合催生了交互式动画的产生,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动画理念和形式。交互式动画是新兴的计算机交互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动画领域的应用与相互作用催生的产物。从互动的概念来分析,交互又称为互动,指自然或社会事物之间有反馈现象的相互作用。对人的交互来说,一方的行为、信息或意愿得到另一方的应答就是一个基本的交互过程。由于时空距离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相当数量的交互需要通过媒体来进行,因此产生了人类个体与媒体之间的交互。相对于传统媒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一开始就具有人机交互的特征,而交互式动画的产生和发展也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完善[1]。2012年美国强生公司推出的“魔法邦迪”可谓交互式动画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应用。“魔法邦迪”利用一系列互动画面的展示,不仅拉近了产品与受众的距离,还实现了真人与动画之间交互关系的新的有益探索。如果说“魔法邦迪”刺激了受众的主动交互,那么初露端倪的智能环境则可以实现受众不由自主地与动画交互,并形成一种新的表演关系。网络世界的日益繁盛,人机交互技术对文本叙事的超越使人物角色变得更为鲜活,交互式动画本身也超越了科技层面,而在经济、社会、文化上响应受众的交流需求与交流欲望,并为观众带去重叠交错的理想体验[2]。
二、动画呈现方式与多样化交互的艺术融合
(一)受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交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受众的参与和反馈使其获得全身心的进行性体验,以迎合现代社会人们对动画作品日益提升的要求。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代,人的需求已经超越了生存层面的基本需求,并逐步向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转换。传统形式下的向受众单向灌输式的艺术作品,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艺术传播的缺陷也由此变得更为明显。没有交互就没有反馈,创作者、受众、作品间交流的阻遏也使艺术品本身处于“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动画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成为当前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由此体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和获得广泛的市场。在数字工业化的发展浪潮中,数字技术不仅推动了动画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其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的变化。从动画艺术的受众来看,传统的“被动接受”模式逐步被“主动参与”的多样化互动体验取代。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创作者、受众和作品之间的交流渠道被无限拓宽,而人类则在这种交流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交互式动画创作中,不仅需要利用简单的交互形式来满足受众的基本控制需求,还可以利用按钮、遥控和光控等多种形式实现多样化的交互功能,不断丰富观赏者的体验角度。受众可以自由决定看与不看,看什么地方,这些都是交互式动画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正如一切发明创作都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那样,强调用户体验是交互式动画的基本创作原则,因此动画艺术实现多样化交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二)动画艺术内涵的变更
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动画的出现不断拓展着动画创作的手段。动画创作的灵活度不断增大,表现形式也不断突破传统创作原则的束缚而变得复杂多样,在动画审美上也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首先,就动画叙事而言,交互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者的控制者地位得以解散,受众第一次成为主导。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在受众的多路径阅读中呈现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局。相对于传统的线性叙事而言,“交互”和“叙事”是一种悖论。但是交互式动画语境下,叙事艺术并未消亡,而是在新媒体的土壤中找寻并获得了新的叙事模式。交互式动画中的叙事并不是作者展示故事的窗口,而是受众进入动画文本空间的一扇门户,叙事超越文本更为流动化、表现形态更为立体化、人机界面更为透明化。在这一过程中,交互式游戏中的打斗将逐步让位于更为复杂的社会心理描述,数码叙事也将由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形式[3]。其次,交互性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对象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不仅与当前的科技发展相得益彰,还在艺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新媒体艺术与传统媒体艺术之间最显著的差别。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可以说是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典型代表,目前网络游戏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基于感官刺激的、肤浅的快乐体验,而是通过多样化交互的方式与体验者进行交流,以满足他们的情感享受。因此,交互式动画不仅具有传统动画的基本特征,还具有潜在性、交互性与共享性的特征,并依靠动态图像与网络传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4]。
三、动画艺术多样化交互的技术实现方式
(一)基于数字技术的受众与作品的全方位沟通
受众与作品之间的全方位沟通是动画艺术实现交互性的重要表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是指感知和传输信息的器械,能从一个系统接受功率并将其以不同的形式传送至另一个系统。人们要获取外界信息必须要借助感官,但是要研究自然规律、获取社会生活中的复杂信息,仅仅依靠人类自身的感官就不够了,就必须要借助传感器。在新媒体时代,要实现动画艺术的交互性作用,就需要将传感器加入到动画艺术作品中去。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融合传感器交互的动画艺术作品并不鲜见。例如一些Flash动画设计大师将红外传感器与动画本身巧妙结合,当受众在屏幕前运动身体的某一部位时,在特定位置布设的传感器就会将捕捉到的信号传给电脑,而屏幕上的动画人物也就会进行相应的运动。例如交互式游戏《愤怒的小鸟》中,当参与者在屏幕外操纵弹弓时,瞄准装置和小鸟就会进行相应的运动。由此可见,由于传感器的运用,动画作品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交互,从而摆脱单向性、单线性的形式,充分体现出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动画艺术达到的新高度。
(二)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交融
交互式动画的创作和传播不仅需要传感器等硬件的支持,还需要后台程序的编写,以实现传感器、芯片和动画作品之间的信息沟通。首先,距离传感器一般用于机器人行走避障中,但是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可以用于交互式动画创作,以实现实物控制动画中虚拟物质的十分奇妙的交互过程。例如交互式动画《鼠目》中就应用了此类传感器来控制动画片中的小猫和老鼠的运动。这种交互方式完全摆脱了交互式游戏中利用鼠标和键盘的进行控制的交互形式,拓展了动画交互性的实现手段。其次,以前的动画交互往往只注重动作的交互控制,但是声音感测在交互式动画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声音感测可以拉近受众与作品的距离,增强受众与作品在交流空间的上的融合感。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声音引起动画人物的注意,从而推动剧情的变化与发展已经成为现实可能。这样,动画中的角色已经不是屏幕上冰冷的画面,而是能够融入观众现实空间的鲜活的形象。另一方面,观众也可以基于这种交互方式充分融入动画叙事中去。最后,光线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将光线的感知和探测用于交互式动画创作,对实现动画角色与真人动作同步,改变单线式动画叙事结构,使观众参与动画角色的心理体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5]。
(三)多样化交互的整合
只有完整、流畅的动画作品才能带给受众完美的视听体验。在交互式动画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各分部的交互,还需要从作品整体的视角进行修饰、润色和调整,使受众进行的交互式操作与作品的故事情节本身具有自然的联系。例如对按键的设置要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和依照情节发展进行抉择的心态。只有如此,动画的交互性才能带给受众极强的参与感,似乎自己就是动画中的某个角色,产生传统动画难以获得的心理体验。要达到上述目的,不仅需要技术与艺术的充分融合,还要在不破坏叙事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交互式体验的探索与创新,力求使受众获得全方位的欣赏视角。
四、结语
人类社会的进步对动画作品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断促进动画创作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手段,始终是艺术存续和发展的保证。新媒体的出现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而动画艺术本身也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创造着奇迹,特别是艺术性和交互性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交互式动画在交互形式上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广大动画创作者要紧跟技术前沿,积极融入动画创作新技术,以发掘动画艺术交互的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彬.数字新媒体时代的互动电影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5):29-32.
[2]沈嘉熠.邦迪的魔法视界———互动动画的理想体验[J].当代电影,2015(8):162-164.
[3]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4]沈浩,马莹莹.新媒体艺术对动画发展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3(4):16-17.
[5]廖雪澄.数字媒体时代动画交互多样化探析[D].上海:上海大学,2014.
作者:马莉 樊匀 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