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艺术设计探讨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艺术设计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画艺术设计探讨3篇

动画艺术设计篇1

在动画艺术长期的发展中,其始终与工艺美术、绘画、建筑等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为动画设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创意素材。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在外来动画风格的影响下,中国动画艺术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越来越多的动画企业依赖于外包业务,动画设计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传统文化内涵缺失问题,因此,推进动画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尤为必要。同时,近年来我国动画制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世界日益富足,审美水平逐步提升,对动画作品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好动画场景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动画场景设计是一部优秀动画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可以明确传达动画作品的实际意义,多种不同的场景设计可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场景设计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彰显动画场景设计的特色,让整个动画作品很好地赢得观众的关注。如我国早期大多数经典动画均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开展创作的,近几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一批优秀国产动画中,大多数场景设计均广泛运用了传统建筑、绘画、服饰等文化元素,让整个动画作品彰显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因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动画场景设计的相关概述

动画场景主要是指动画角色活动的环境、场景,不仅涉及单个镜头对应呈现的空间感,还包含不同镜头之间的衔接所建立起的时间要素。动画场景设计作为动画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环,主要包括设计动画角色的自然环境、生活场地、社会背景等。设计人员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对一系列元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定场景的设计风格。优质、巧妙的动画场景设计对动画作品的整体艺术美感、表现力至关重要。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曾说:“没有我的环境,那么就没有我的人物。”动画场景设计在动画作品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动画场景设计在动画作品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动画场景设计可以展现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动画艺术中视觉方面的基本元素,角色与场景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一些特定角色应当有与其相契合的场景设计,换言之,动画场景设计不可与动画角色、动画剧情相违背,不然势必会对动画作品表现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而,设计人员在动画设计实践中,必须深入把握动画作品的剧情背景,根据动画主题架构确立场景的风格、个性等,同时在场景中融合与社会文化相符的特征、与时代相适应的元素等。所以,动画场景设计有助于展现动画作品对应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二,动画场景设计可以烘托剧情氛围。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场景的建筑都有着科学严谨的规定,动画艺术同样应当遵守这些规定。设计人员应当设计适宜的场景,服务剧情发展,动画角色的活动范围受限于动画场景,故事剧情也需要紧扣场景进行。通常而言,动画作品都需要设计明确的故事主线,而故事主线与动画风格有关。动画场景有主要场景和次要场景之分,前者用以推动动画事件的发展,后者则用以塑造动画角色。比如,为了烘托寒风凛冽的故事氛围,倘若画面完全偏向动画角色设计,而不关注动画场景设计,观众势必会对角色做出的打寒战、蜷缩等动作感到费解。而倘若场景预先展现了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故事背景,观众就可以理解角色的动作。所以,动画场景设计在烘托氛围,提升观众对动画的认知水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动画场景设计可以影响观众的体验。动画场景可以让观众获得多样化的体验,并对观众的感官形成冲击。随着动画故事剧情的推进,动画角色会出现在各个空间单元,在此过程中,场景的色调、陈设等都会影响观众的感官体验。比如,在动画作品《白蛇:缘起》中,设计人员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识设计在山水之间,让观众沉浸在轻松和谐的观看氛围中。山水此起彼伏,线条流畅,极易赢得观众的认同与青睐。而在反派角色蛇妖出场时,设计人员为该部分角色设计了死寂沉沉的溶洞场景,再结合冷色调的应用,以及粗犷的石块重叠,让动画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可见,动画场景设计对动画叙事、剧情烘托、人物塑造等都发挥着作用,影响着观众的体验。

2传统文化对动画场景设计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将它们融入动画设计中,可提升动画作品的传统文化特色,进而使大众的情感需求、视觉体验得到极大满足。以传统戏剧为例,我国的戏剧人物讲究通过不同的脸谱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人们可通过人物的外观形象直观地感知其内心。随着动画行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已达成一项共识,即可以基于人们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识,进行动画角色设计,并且可以利用各种立体、浮夸的表现手法,表现动画角色的内在特征,进一步使人物形象特征充分展现。新时期,我国动画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近年来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为例,《哪吒之魔童降世》仅上映1小时29分钟,票房便已破亿,不少观众将其称为“国漫之光”,最终这部动画作品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正是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支持下,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设计都更加饱满。《大鱼海棠》作为又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同样融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以其中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福建土楼为例。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具有显著的民族代表性,是一种群居文化的重要体现。《大鱼海棠》设计团队通过对福建土楼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对动画场景进行了人性化设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大鱼海棠》的画面也颇具表现力,设计人员通过对画面的细节化处理,让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极大满足。综上,传统文化对动画场景的设计有显著影响,不论是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元素,还是色彩元素,都可用于提升动画场景的装饰性,在丰富动画场景的同时,烘托动画作品整体的氛围,真正意义上让动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传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实践

动画题材不同,涉及的文化元素也不尽相同,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展现的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展现的文化形式也有所不同。现以传统建筑元素、传统水墨元素、传统装饰元素为例,探究传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实践。

4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动画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动画场景是动画角色活动及剧情开展不可或缺的环境,不管是夸张的,还是写实的动画场景设计,我国传统建筑的造型、色彩、图案等均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而言,在进行动画场景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会根据故事剧情,对动画场景进行写实处理。这里的写实是根据真实的结构、比例对动画场景进行设计。通常人们将动画场景界定为除去角色以外,随着时间转变而变化的所有造型设计,建筑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设计人员需要预先开展实地考察,立足于动画设计角度,对实景进行表现,同时对时空关系进行艺术化处理,保证动画场景与观众的观看习惯相契合。比如,在动画作品《功夫熊猫》中,设计人员运用了大量中国宫殿庙宇建筑元素,如红墙碧瓦、斗拱飞檐等。这部作品虽然是由国外设计团队完成的动画作品,但一经推出,就让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印象深刻,并得到了中国观众的追捧。动画作品《梦回金沙城》中也运用了我国传统建筑元素。现实场景是动画场景设计的重要基础,动画是对现实场景进行简单处理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门类,所以其具有平面化的特征。通常来说,对于靠近动画角色的场景,要有意识地关注其局部色彩处理及细节装饰;而对于距离动画角色稍远的场景,则可省去细节处理步骤。比如,在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设计人员在对动画场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从传统艺术中提取装饰元素,并借助装饰手法将这些元素融入动画场景设计中。这两部动画作品中,还运用了龙凤纹、云雷纹等传统纹样,通过场景设计,赋予了动画作品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5传统水墨元素的运用

水墨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传统动画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超然、古朴的主题,细腻、素雅的点线,可展现出气吞山河的文化气度,故而成为我国传统动画场景设计的一大典型元素。水墨元素所打造的动画场景,与动画作品追求的氛围密切相关。动画场景中的各个视觉主题都是为动画角色、剧情推进而服务的。同时,水墨主题动画中,设计人员的思维观念、创意设计、艺术表现手法等,均应与观众的审美趣味、情感需求相契合。因此,在将传统水墨元素运用于动画场景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故事剧情,剖析动画角色,并分析动画作品艺术构思,从而将传统水墨元素与动画场景合理组合,生动直观地展现故事剧情。另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设计人员还应对剧情发展、色彩色调等进行全面统筹,包括对水墨画面“留白”艺术的合理运用,对水墨元素技法的巧妙运用等,以此实现对动画场景氛围的有效渲染,提升动画的视觉表现力。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创新对传统水墨元素的设计,进而让水墨主题动画的艺术效果充分呈现出来。如Expresii水墨绘画软件,可以将传统水墨元素与数字化场景相整合,为动画作品创造丰富多样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手绘动画存在一定差异,比如,通过手绘运用传统水墨元素,可以更真实地展现水墨视觉效果;而对水墨绘画软件的运用,则偏向于展现各种笔刷的绘制效果。水墨绘画软件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笔刷的软硬程度,来表现水墨的深浅变化,提升晕染效果,增强水墨场景的层次感。

6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

我国传统装饰元素具有典雅、庄重的特性,这些装饰元素在各种艺术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融入传统装饰元素,可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我国动画场景设计有显著的平面性、装饰性特征,原因在于其中运用了大量传统装饰元素。比如,传统壁画装饰元素、民族图案纹样、戏剧装饰元素等,这些传统元素给场景设计人员提供了创意灵感,赋予动画场景以形式美、韵味美。除此之外,对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还有助于提升动画场景的故事感、氛围感,建立起剧情、氛围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装饰特点。比如,在动画作品《大鱼海棠》中,探究其动画场景设计不难发现,设计人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刻画了土楼上数百处精美的木雕,土楼的地面则采用了龙图腾元素,作品中的核桃铃铛花纹运用了阴阳鱼的造型,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显著提升了整部动画作品的气度。又如,《大闹天宫》中引入民间年画作为装饰元素;《九色鹿》中采用敦煌壁画元素作为装饰元素;《渔童》中引入民间剪纸作为装饰元素。这些传统装饰元素的合理运用,大幅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说,动画场景设计是创作出动画角色活动、故事剧情发展的空间,是动画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高水平的动画场景设计。设计人员应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动画场景设计的有机融合,让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切实为动画场景提供强大的生命力及创新力。

作者:周勇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

动画艺术设计篇2

我国民间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影视动画角色的塑造上深入挖掘与应用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对提升动画作品的文化价值有重要意义。如今,影视动画行业对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十分重视,从角色的服饰、场景的搭建、色彩的搭配等诸多方面均可融合民间美术元素,形成独具文化内涵的影视动画特征。我国民间美术资源有着丰富的类型,可从多元化的角度融合到影视动画的设计中,使角色造型更具独特民族文化韵味。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价值

我国民间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壁画、剪纸、皮影、泥人等多种多样,深入剖析民间美术元素,可以发现其蕴含的艺术特点极为浓郁,是我国各民族美术文化的直接呈现,对我国影视动画的发展而言,也帮助甚大。二十世纪我国影视动画的开发对大量民间美术元素进行了应用,以《大闹天宫》为例,其中充分的融合了京剧脸谱、剪纸和年画等民间美术元素,强烈地展现出了我国民族文化特色。该作品在法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与迪士尼动画一样具有美感,并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迪士尼难以创造的。现如今,国内一部分影视动画的创作过于注重内容的趣味,动画风格也出现了模仿其他国家动画风格的情况,忽视了民间美术元素在角色塑造上的应用,导致角色形象过于单调,难以体现出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影视动画方面应加强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合,为其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与文化内涵,以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满足本土人民鉴赏倾向的基础上,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二、影视动画中民间美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一)年画

年画是在春节期间广泛流行的民间绘画形式,年画着重关注人物形象的写实与环境的塑造,画面呈现出吉祥的寓意。人物形象鲜明是年画显著的特征,充分体现在人物的服饰、动作以及背景方面。在影视动画角色中,年画的适用性十分突出。采用年画的形式设计动画中的英雄、神仙、名人大家等,能够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现出来。年画艺术形式的应用,可使影视动画形神兼备,既能准确把握与放大动画角色的不同个性,又能以简单的线条描绘角色风采,实现形神合一。

(二)剪纸

剪纸这种艺术形式通常以夸张的手法抽象地描绘与修饰现实中的物象。在影视动画中剪纸元素的呈现,一般需要以设计稿为根据分析角色的比例,以场景变化为依据设计人物的造型,大多通过侧面展现剪纸人物造型。此外,角色的半侧面比例十分重要,塑造好角色造型之后,剖析角色的圆形,对各个关节之间联系与合理性进行充分思考,和身体各个部分连接得当,关节活动自由。剪纸造型相比于其他造型,能够良好地把握造型的动态。

(三)脸谱

脸谱是我国戏剧经常出现的形象,不同脸谱是不同人物风格的代表,丰富的线条与颜色的对比,使脸谱抽象的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与身份。脸谱造型以其生动性特征可以展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将其应用于影视动画角色塑造上,能够使角色的个性充分地展现出来,为角色赋予生机与活力。我国经典启蒙教育动画作品《葫芦兄弟》,其中葫芦娃的脸部造型则是参考京剧生角的脸谱设计的,剑眉适当缩短及加粗,凸显人物稚嫩及正直的形象。

(四)皮影

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皮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皮影受戏剧、剪纸、壁画、汉化石像等艺术形式的影响颇深,通常表现为色彩丰富、人物性格鲜明、纹饰华丽等特征。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应用皮影艺术形式,一般用于呈现人物性格的塑造,并格外重视头部造型的设计,通常这种形式下的人物头部比例要远大于身体。此外,由于皮影受戏剧的影响最大,故此比较善于眉目传情,以平眉和皱眉区分人物性的阳刚与阴柔,平眉通常表示人物沉稳、安详,皱眉和凤眼通常表示人物威武俊朗,而线眼弯眉则是表现人物温文尔雅。《葫芦兄弟》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不仅借鉴了剪纸艺术元素,同时也充分融合了皮影艺术的精华,以葫芦兄弟面部神情的变化最为突出。

三、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方法

(一)应用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创作

若是想在影视动画中融入年画、剪纸、脸谱、皮影等民间艺术元素,就必须重视传统绘画艺术的应用,否则将难以呈现出传统民间艺术的神韵。老一辈动画师创作的具有民间美术元素的动画作品,无不使用了精湛的传统绘画艺术。例如,我国最早期动画作品中的《螳螂捕蝉》,则是以花鸟写意的传统绘画方法,对螳螂、黄雀、蝉的形成进行了生动地描绘,同时又不失高雅与精致;以水墨泼彩的传统绘画方法完美地呈现了画面中的山川、河流、荷叶等场景。此外,该动画的创作也并非全部借鉴了我国的民间艺术元素,而是以民间艺术元素为基础进行了适当地创新,这一点需要引起当代动画设计师的注意。若影视动画角色的设计上参考了剪纸元素,还需对雕、剪、刻等剪纸所需技法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传统绘画艺术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法。由于传统剪纸艺术材料所具有的特点会限制人物造型的线条,容易使人物线条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难以生动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所以老一辈动画师改善了传统的剪纸工艺,创造出了拉毛剪纸技术,提高了影视动画角色对剪纸艺术元素的应用性,以《鹬蚌相争》为例,则是利用了该项技术,使渔夫的蓑衣和鹬的羽毛完美的呈现出了水墨意境,而拍摄过程中却不需要创造水墨画面,有效降低了动画拍摄的难度。当代动画师应更多地了解与掌握这类工艺技术。

(二)应用当代艺术作品进行创作

我国当代绘画艺术同样十分丰富繁荣,影视动画角色创作可从其中找到源源不断的素材,上世纪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影视动画即从当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取材。比如,特伟导演于1963年导演的动画片《牧笛》则是取材于山水大师李可染的作品,质朴的牧童、生动的水牛、轻快的河水,无不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动画为李可染笔下静默的形象赋予生气,展现出鲜活而强大的生命力。《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则是借鉴张光宇的得意之作,黄色上衣、虎皮裙、短黑靴、绿围巾的孙悟空身材矫健、神采奕奕,使得这该形象一度成为了孙悟空想象的设计典范,根植于人们心中。《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则是以张乐平笔下三毛形象进行创作的,只有三根头发的三毛,却有着聪明伶俐、勇敢正直的性格特征,生于乱世、生活窘迫,却仍能做到不贪恋钱财、不畏惧权势与强暴,而是选择勇敢地活着。该片塑造的三毛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之深,可见,将当代艺术作品合理的融入影视动画角色的设计中,对角色塑造而言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应用民间手工艺术进行创作

我国民间艺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影视动画角色创造可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参考。皮影、剪纸、泥人等常见民间手工工艺,在众多艺术作品中均有呈现。动画片《渔童》则融入了剪纸艺术,小渔童、金鱼、莲花组合在一起,呈现了一幅“连年有余”的年画,氛围喜庆且和谐。动画片《火童》则是利用壁画、油画等工艺进行了人物设计,人物穿着富有古典壁画色彩的服装,身处油画温情色彩的场景中,正是民间艺术的融入,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动画片《大闹天宫》更是融入了木刻、脸谱、绘画、版画等多种民间艺术,为人物形象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其中孙悟空的脸面形象借鉴的是传统脸谱、民间版画,玉皇大帝则是借鉴传统佛像、年画、民间木刻。民间手工艺术是十分强大的素材库,可为影视动画角色创造提供广阔的素材,现阶段的动画设计师应当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以便于合理地在影视动画角色创作中应用这些民间艺术元素,为观众创作出备受喜爱的动画形象。

(四)创新民间艺术元素技法

以影视动画塑造为例,需要重视对传统民间美术造型手法的实践应用,这也是影视动画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的一种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基本使用的为焦点透视法,也就是以观察者为视角拍摄,所有镜头中都呈现出明晰的兴趣点,能够将画面更加直观与形象的表达,但是受视觉单一的影响,难以将视线之外的事物进行呈现,从而就导致画面比较固定、呆板。以国画艺术为例,其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侧重的为整幅画面中空间意识感的表现,观众在欣赏国画时视线是变化的、流动的,从而才能以全境视角体会自然之美。焦点透视法侧重突出事物固定与静态,而散点透视法强调动态化表现。所以影视动画角色的塑造应合理引用国画艺术散点透视法,利用镜头的移动与切换实现角色塑造。例如通过对长镜头进行科学利用或是移动机位等,就能够实现动态拍摄,为观众呈现宽阔的视野空间。近些年来,信息技术更迭速度极快,影视动画创作中三维动画与虚拟摄像机等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实现了景深、焦距等相关要素的有效模拟,为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目标点的控制提供了较大帮助。总而言之,通过对民间美术技法进行创新,促进影视动画创作民间美术精髓的深度结合,从而有利于实现影视动画角色造型的创新突破。

(五)借鉴与优化经典作品角色造型技法

积极借鉴与学习优质影视作品采用的造型手法,然后进行适当地创新、创造,这也成为了影视动画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以日本动漫经典作品《七龙珠》为例,其充分借鉴了我国动画片《西游记》中相关人物的塑造,但是并没有100%复制《西游记》角色造型,充分结合了本土民族文化特色,实施了大量改造与创新设计,由此就形成了极具时代感与鲜明叛逆特点的角色形象,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多面性和丰富性。纵观我国影视动画发展情况,其中早期制作的影视动画在角色塑造方面主要刻画的为传统人物形象,比如《宝莲灯》等。而在2019年7月播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异常火爆,其从角色塑造方面虽然取材于传统人物形象——“哪吒”,但是对哪吒进行了夸张与变形塑造,赋予了与传统人物形象不同的特点,即顶天立地与叛逆活泼,实现了影视动画角色塑造的涂抹。但是现阶段国内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角色造型设计仍然倾向于传统民间艺术手法的复制模仿,整体上缺少创新,这也直接影响国内影视动画的创新突破与发展。因此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在角色塑造方面需要积极学习与借鉴民间美术手法,同时寻求突破与创新点,从而促进我国影视动画制作的高水平发展。图2“哪吒“形象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视动漫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正在逐步崛起。虽然我国动漫产业市场庞大,但是国产动漫设计制作水平仍然与美、日等国家的动漫存在差距,所以如何有效提升动漫设计制作水平,使我国动漫产业能够冲出包围,并推动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国民间艺术底蕴丰厚、源远流长,为影视动画角色创作提供了强大的素材库,不仅有利于创作出令人喜爱的动画角色,还能促进我国悠久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艺术元素在影视动画中呈现的方式通常有年画、剪纸、脸谱以及皮影,可应用传统绘画艺术、当代艺术作品、民间手工艺术等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影视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大量老一辈动画设计师的作品也充分展现出了影视动画角色塑造应用民间美术元素带来的极大成就,为现代动画设计师提供创作指导。

作者:韩琳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动画艺术设计篇3

引言

角色动作设计是动画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由原画设计师基于动画运动规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动作设计。千篇一律的动作设计很难吸引观众,因此,原画设计师在进行角色动作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动作设计的影响因素,使动画角色更具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使角色变得更加鲜活,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角色动作设计,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传达角色的情感情绪,更好地推动影片情节发展。

1动画角色造型结构

角色的身体比例和造型风格作为角色动作设计的基点,决定了动画角色表演的风格特点。不同身体比例、不同造型风格的动画角色身体的可动性与表演风格存在很大的差异。动画角色需根据角色造型结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动作表演,才会使观众觉得合理、自然。即使适度的夸张与变形也需要在符合剧情的前提下根据角色造型结构而设计。

1.1角色身体比例

不同的动画片会根据影片内容、风格定位、受众群体等因素设计不同比例的角色造型,我们按身体比例即头身比分类,一般可分为二头身、三头身、五头身、七头身、九头身等造型。受众为低幼年龄段的动画片,角色造型一般以二头身、三头身造型为主,如动画片《小猪佩奇》,佩奇一家及其他小动物角色造型比例采用二头身设计,大大的头部突出各种动物的特点,身体则统一采用拟人化设计,又大又圆的身体和极为纤细的四肢形成强烈对比,造型独特且可爱。二头身、三头身比例的角色往往造型特点突出、形象可爱、辨识度高,但该种造型因四肢和身体都比较短小,动作设计受到的限制较大,无法完成大幅度夸张的动作设计。低幼年龄段儿童对角色动作不追求过多的真实感,反而会对该种造型印象深刻,对角色因受身体比例限制产生笨拙的可爱感也甚是喜爱。受众为中小学生的动画片,角色造型一般以五头身、七头身造型为主,与该年龄段学生真实身体比例较为接近,容易拉近角色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系列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牛仔玩偶胡迪角色造型比例采用五头身设计,头部较长,上身比例较短,腿部比例较长,整体造型设计极具西部牛仔特色。角色造型比例接近真实人物,加之四肢较长且纤细,使其能够完成大多数常规人物动作,甚至可以根据剧情和角色的玩具身份特征做出突破真实人物身体构造限制的动作,如身体大幅度弯曲,手臂、腿部关节反向运动等。而受众为青年、成年的动画片,角色造型一般以七头身、九头身造型为主,七头身与大部分成年人身体比例较为接近,而九头身造型则会着重放大角色腿部比例,超越现实,使角色身材更加优越,提升角色造型美感。如,三维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小白角色造型比例均为九头身,采用古装造型设计,轻柔丝滑的琵琶袖对襟长袍、飘逸的秀发与发带,为角色增添了很多美感。角色动作设计追求真实,使影片极具代入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总而言之,五头身至九头身的角色造型都较为接近真实人体比例,角色动作设计也可参照真人表演与运动规律,能够诠释复杂的剧情,制作较大幅度、较为夸张的动作设计,更能从细腻的表情动作与肢体动作中表现人物情绪与情感。

1.2角色造型风格

角色动作设计需遵循角色原有造型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剧情、角色性格特征的动作。不同的动画片会根据剧情需求为一切角色形象、物体赋予生命,使之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运动,并具有独立的思想,这些角色设计充满想象,形象各异,我们按造型风格分类,可以分为写实人物造型,动物拟人造型、道具物品拟人造型等[1]。其中,写实风格人物造型最为常见,可以充分参考运动规律、真人表演,寻找灵感进行动作设计,以人物生理结构为基础进行叙事与抒情等表达,角色表情动作、肢体动作与真实人物动作限制相似,更接近真实生活,观众较容易理解角色的身体语言。如,动画电影《冰雪奇缘》采用写实风格的人物造型,爱莎、安娜等角色肢体动作、表情动作都与真实人物动作较为接近,当人们感觉寒冷时,会出现耸肩,双臂抱紧,弯腰、身体蜷缩,不自觉发抖等动作;当爱莎告诉安娜不要嫁给第一次见面的人时,安娜叹气,肩膀下垂,眉毛呈八字形,睁大的双眼里充满惊讶与不解;这些表情动作与肢体动作都表现得恰到好处,符合角色的定位与当时所处的环境与心情,没有过分的夸张,与真实人物动作很接近,很容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动物拟人角色造型,通常以动物的形象、身躯进行拟人化的表演,动物可为四足着地,也可为两足着地。如,动画电影《狮子王》中狮子辛巴为四足着地,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始的体貌特征,肢体动作设计也大量参考真实狮子的运动规律,奔跑、打斗、吼叫等动作都保留狮子固有的动作特征,着重通过细腻的拟人化表情动作设计突出角色的内心情感与情绪表达。又如,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中同为狮子造型的亚里克斯则为两足着地,头部、爪子、尾巴保留狮子的造型特点,将具有人物造型特点的躯干与四肢融入其造型设计之中,动作设计也以拟人化动作为主,模拟人物站立走路,前爪完全代替人物的手臂,可以完成打电话、打拳、叉腰等人物动作,表情更是进行拟人化处理,丰富夸张的表情设计使影片充满趣味性。观众喜爱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同时又更容易理解人物造型的表演,所以以动物的身躯进行拟人化表演,可以将两者结合,形成趣味性与反差感,在动画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道具物品拟人造型,一般指非人物、非动物造型的角色,原画师根据其原有造型特点为其添加或改造眼睛、鼻子、嘴巴、手臂等部位,赋予其生命力,并根据其造型特点量身定制拟人化的动作设计,能够做到其他造型无法达到的可爱与幽默效果。如,动画片《超级飞侠》中各种可以变身的小飞机,造型设计师将机头的挡风玻璃处转化为一双传神的大眼睛,并添加可以升降、变形的眼皮,机头最前方转化为鼻子,并在其下方添加嘴巴,机身部位则基本保留飞机造型特点。当角色变身为飞机时,其动作设计遵循飞机的运动规律,当角色变身为机器人时,角色动作遵循拟人化动作设计,可以站立、行走、奔跑,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眉弓部位传神的表情动作设计,能够更好地呈现角色身体语言。

2动画角色设定

角色设定主要指角色的内在属性,包含了角色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性格特征、习惯爱好、身份职业等,这些属性由内而外地影响了角色的身体语言,决定了角色动作设计的框架和范围。优秀的角色动作设计应充分考虑角色的设定,只有符合角色生理、心理、身份的动作设计才能深入人心,使角色真正“活”起来。

2.1角色生理设定

角色身体机能方面的设定可以概括为生理设定,其中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身体构造等。在进行角色动作设计时,需基于动画运动规律,充分考虑角色生理设定,设计出符合角色生理特征的个性化动作设计,使角色表演更生动,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2]。如,影片《你的名字》中女主角三叶与男主角泷互换身体后,三叶会表现出一些男性动作特征,对同学的议论不满时扔下铅笔,双手交叉抱于胸前,眼神充满愤怒,毫不顾忌穿着短裙,抬起腿踢翻桌子的动作;与朋友聊天时,双腿岔开,一只手架在腿上,一只手架在书桌上,并随意盘起一条腿,完全不顾及同学异样的目光。同样,泷也会表现出一些女性动作特征,当来到陌生环境时,充满了惊恐与紧张,一直保持着耸肩、双臂加紧,小心翼翼、不知所措的动作特征;被朋友搭肩膀时,涨红的双颊透露出无奈与羞涩;与朋友在球场吃饭时,双腿并拢跪坐在地上的动作与朋友的坐姿和恢复真实身份后随意的坐姿形成强烈对比,也突显了剧情冲突。

2.2角色心理设定

角色爱好、性格、心理活动、行为习惯方面的设定可以概括为心理设定,其最能体现角色的个性,对角色的动作设计影响较大。赋予角色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可以使角色更具真实感与亲和力,仿佛角色可以自主思考、自主行动,使其拥有了个性与个人魅力。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瓦力是一个性格开朗,可爱、友善、意志坚定,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十分孤独的机器人。他独自生活在地球上,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收集、整理垃圾的工作,希望能够与人交流,有人陪伴,并对爱情充满渴望。瓦力的造型结构设计偏向于多功能的工程车,该造型在角色情绪表达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原画师通过对其眼睛、手部细节动作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出该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如,当电视机中播放情侣牵手画面时,他眼神中充满期待的表情动作,双手交叉握紧的肢体动作既能突显它对爱情的渴望,也能反衬出它孤单无助的现状。当伊娃被锁定,他一直在旁陪伴多日后,倍感无聊,抠“腿部”履带的动作;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伊娃撑伞,被雷击,毫不犹豫再次撑起伞,再次被雷击……表现出他虽无奈但意志坚定的性格特征。

2.3角色身份设定

角色身份背景方面的设定可以概括为身份设定,其中包括职业、职位、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设定。角色的言谈举止受家庭背景、职业环境、社会阶层等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动作特征。在动画前期角色设定中,充分考虑角色的身份设定,可以更深入地塑造角色形象,使观众可以快速熟悉角色,了解角色心理。基于角色身份设定的动作设计更具真实感与代入感。以角色走路动画为例,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角色走路动作会较标准运动规律有一定区别。如女性模特走路,肩部后倾且向外伸展,胸部挺拔,躯干弯曲幅度较大,头部保持不动,目不斜视,上臂略微加紧,肘部弯曲夹角较大,小臂后摆幅度较大,前摆偏向身体外侧,手部呈自然放松状态弯曲,腿部跨步幅度较大,且迈向身体中间甚至身体另一侧,肩部、胯部呈反向运动状态,且摆动幅度都较大,尤其左右方向的摆动突出了女性特有的走路韵味,身体重心起伏较大,步伐充满动感与节奏,步伐速度需与背景音乐相匹配。小偷走路,整体呈现蹑手蹑脚状态,躯干前后摆动幅度较大,向前迈步时身体与腿部呈向后弯曲的弧度,头、肩、背均向后拉伸,重心靠后;双腿交替时,躯干整体弯曲前倾,重心很低且靠前,腿部始终保持弯曲状态,胯部左右运动幅度较小,通过腿部向前迈带动胯部前后扭动,肩部随之大幅度扭动,脚落地时始终保持脚尖轻轻着地,并迈向身体中间,手臂为配合平衡不产生大幅度前后摆动,双臂同时前伸,呈自然弯曲状态,配合肩部轻微交替摆动,手指张开,呈现扶东西状,头部可配合剧情前视或左右张望,整体运动节奏轻而缓慢。

3结语

原画设计师在进行动画角色动作设计时,需基于角色身体比例、造型风格特点,充分考虑角色的生理、心理、身份设定,设计出符合角色定位与特征的个性化动作设计,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影片更具代入感,提升影片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淼森.浅析动画创作中动作细节设计对角色性格的塑造[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03):130-132.

[2]李响.浅谈角色设定对动画动作设计的思路指引[J].美与时代(上),2019(11):80-82.

作者:李媛棣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