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主义绘画对动画的作用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主义绘画对动画的作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主义绘画对动画的作用探析

本文作者:李丰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商业美术系

一、绪论: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Greenberg)在《现代派绘画》一文中提到“现代主义包罗万象,几乎包囊着我们文化中真正有血有肉的全部内容”。今天,现代主义绘画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理念仍然影响着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动画短片是20世纪出现的视觉艺术新形式,注重表达的风格化、个性化及绘画性和实验,强调直接的视觉感受与自由的表达手法,是用绘画形式组接起来的一种叙事体。20世纪大量艺术动画作品本身证明了现代主义绘画对其的深远影响,对这一影响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把握动画美术风格、创作观念和艺术动画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主义美术及其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美术,通常被称为“现代主义美术”。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美术流派,五光十色、眼花瞭乱的艺术现象使人应接不暇,带来了新鲜的视觉经验、价值观念与各种思潮。现代主义美术排斥含有学院派特征的绘画传统。画家们提出了“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形式上艺术语言伴随着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强调个人存在独特性、主体意识的真实性方面唤醒人的自我意识,表现“纯精神世界”,极大改变了西方艺术的审美范畴和价值尺度。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现代主义绘画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审美原则和哲学理念强烈地影响了20世纪艺术的各个领域。在动画领域里的艺术动画,几乎可以寻迹到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艺术语言及思潮对其的影响。不仅因为二者同处在工业化时代背景并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与创作动机,而且相当数量的动画艺术家也曾经是现代主义艺术的追随者。更直观的证据从大量艺术动画的造型风格可以清晰梳理出现代主义的主要脉络。

三、动画与艺术动画概述

作为一般概念来讲,动画(Animation)一词被译为“赋予……以生命”,意指赋予本无生命的静态事物以动态的生命活力,这种事物可以是图画、人偶,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各样的造型材质。通过人类的创造技能,使原本没有生命的造型符号活动起来,并赋予其某种含义。这不仅包含了大量美术层面的设计制作,而且也直接体现了动画作者的艺术理念与思想表达。当然,动画这一门在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的交叉点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独立艺术样式,其美术风格也必然处于美术和电影两大艺术门类的共同影响之下。动画作品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产业动画、艺术动画、广告动画以及科教动画。“产业动画”或者叫“商业动画”,主要指电影院上映的动画片和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艺术动画”指带有探索性的、从观念到技术方面都有新的建树或突破的作品。艺术动画里的“画”自由地借用和移植绘画等造型艺术手段,更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强调直接的视觉感受与自由的表达手法,这一点则非常接近现代主义的架上绘画,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

四、现代主义绘画对艺术动画的影响

(一)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Worringer)在1911年发表于《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表现主义方法适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艺术家————其中当然也包括动画艺术家。具有表现主义语言的艺术动画作品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和异常的光影,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格,20世纪大量动画艺术家追寻表现主义的理念,动画作品从它的诞生开始,便强调情感的直接宜泄,有着更强的视觉张力。

波兰的PiotrDumata的艺术动画片《GentileSpir-it》中的人物造型受现代表现主义精神领袖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的影响。动画片的人物的造型与色彩也与蒙克早期笔下人物的敏感、纤弱、神经质特征非常接近,如蒙克的《青春期》中忧郁、惊恐的精神下的扭曲的线形图式被灌注了一种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动画片也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冲突,充满蒙克式的悲观主义情绪。

如果说纯粹意义上具有绘画特性的表现主义动画片,日本动画导演野坂昭如的作品《大鲸鱼爱上小潜艇》更加典型,这是一部在绘画方法上创作者的探索综合了诸多的元素,不拘一格。有单线、平涂的蜡笔、彩墨、油画等不同绘画材质,有时不同的绘制方法会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之中,野坂昭如对于生命与战争的问题极为关注,动画片强烈地反映了战争令人不安与绝望的一面。片中一部分造型接近蒙克的《呐喊》,强烈、夸张的人物,将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表现作者对战争的极度反感与对和平的呼吁。

波兰动画导演JulianAntonisz1967的《Fobia》,其美术风格充满强烈感情和忧郁与表现主义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如出一辙,诺尔德认为“没有什么固定的艺术标准。艺术家得根据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进行创作。”而JulianAntonisz的《Fobia》中跳动、强烈的色彩同样将观众引入到一个激荡不安的世界,让观众感受到作者所谓表现“内在需要”的艺术追求。强烈的大红色与绿和蓝色的对比,产生热烈动荡的气氛。狂放的笔触如火舌颤动,显得尤为触目,给人以狂躁而暴烈的感受,情绪化表现达到了某种极致,使画面充满原始而强劲的力量。

(二)立体主义

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1908年,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他们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或将形象分解再重新拼组构成画面,试图在同时展示对象的不同空间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

20世纪初部分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追随者开始另辟蹊径,试探用动画这种新形式表现新艺术的理念。芬兰的画家舍唯吉(L.Survage)、瑞典的维金•艾格林(Eggeling)及德国的汉斯•李希特(HansRichler),都是1920年代运用动画追求新艺术的画家。李希特(1888~1976)生于柏林,最早以“立体主义”画家的身份进入动画摄制领域。他的作里重复出现几何建筑图形,在不同节奏下做角度和大小远近的变化,作品再创几何图形变化的过程,深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的许多动画片成为许多着迷于图形组合及潜意识关系的前卫艺术家的参考。可以说汉斯•李希特是受立体主义艺术影响的最早期的动画艺术家之一。

美国艺术动画片《Beyondthedistortion》中,导演JunKinoshita用电脑绘制了具有分析立体主义画面风格的一部分镜头,展现了一个多维空间里的运动形象。影片前半部整个空间充满互相重叠、互相渗透并运动着的肢体,神秘如鬼魅。形式上类似乔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真实的提琴被分解为各种色彩、曲线和不规则形状,奇妙地组合为一种新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无独有偶,布拉克在综合立体主义时期首创的拼贴手法在如今的艺术动画作品中也大量出现,可见其影响之深。当初的立体主义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尝试着“拼贴法”,发掘了拼贴的无限可能,使绘画造成新的综合。这种技法的出现给现代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美国动画短片《MindlessBob》在造型上就大胆采用了拼贴的手法,用各色纸片拼成的场景、角色和其他物品的各个部分都保持着报纸、牛皮纸、彩色蜡光纸、网格纸等特有的纹理和色彩,拼贴的动画使艺术符号彼此互相增色。

(三)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也称抽象艺术﹑抽象派,是20世纪初以来在欧美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因为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及纲领的特定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抛弃了对自然时空的摹拟,步入了探索内在精神实质,探寻一种新的自由的时空世界。

抽象艺术动画则深受抽象绘画影响,动画艺术家在创作时,也偏向探索内在结构、内在精神与形态之间的联系而走上分析、综合、抽象的道路。抽象主义风格的动画作品不同于其他动画片,它所表现是对物质世界的诗一样的感受,从抽象绘画中找到色彩、形状、线条本身的象征意义,将纯视觉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时空艺术整体,以表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诗的意境,观众则用自己的幻想力去感受。当时相当多艺术家选择用动画作品来诠释抽象主义。

奥斯卡•斐兴额(1900~1967)是第一个将一生都投入于抽象动画的艺术家。1935年,斐兴额完成了“蓝色构图”《CompositioninBlue》,这部抽象动画视觉风格在平面与立体、主动与被动等相对性质之间的互动。平坦而被动的蓝色背景前成了活动的舞台,造型如舞者一样行经镜面般的舞台;由背景放出的光彩映在立体的表面上,现出层层的色彩变化;同时红色柱不断上下穿越,分解了整个转为红色的背景。作品不论在造形还是色彩方面都杰出地表现“虚实、阴阳的交替变化”。

加拿大著名的动画导演诺曼•麦克拉伦(Nor-manMelaren)的《线与色的即兴诗》的实验不仅仅在绘画上,而且还在技术上尝试各种可能性,如直接在胶片上作画、曝光,通过洗印调节颜色等等。麦克拉伦在五十年代创作的动画片《线与色的即兴诗》就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的组合,富有个性的线条,跳跃的色彩,配合节奏和韵律,传达抽象的概念,使音乐与视觉化的线条、色块的组合达到了最自由、和谐的境界,这种即兴诗的动画,足以让我们从视觉及听觉上享受到畅快的愉悦和放松。

(四)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美术运动承自于达达艺术,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放弃逻辑,放弃有序的经验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希望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对艺术动画的影响从20世纪早期动画诞生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其中直接的例子之一是劳尔•瑟瓦斯(RaoulServais)和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德尔沃(Paul•Delvaux)合作的艺术动画《夜之蝶》。1928年生于欧洲的艺术动画师劳尔•瑟瓦斯和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德尔沃合作完成《夜之蝶》,德尔沃式的人物造型,德尔沃式的神秘气氛,德尔沃式的梦幻的环境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梦幻之中,产生了地点和人物的奇特相遇。无论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它们的相互对比,都往往成为忧郁的诗歌。人物与氛围展现了德尔沃特有的超现实情结,是让德尔沃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动起来的产物,充满童话诗意般绮丽。

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达利对超现实主义艺术特别是影视艺术的影响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加拿大著名动画导演NormanMcLaren的《APhantasy》(幻想曲)所展现给观众的同样是达利作品梦一样的世界。一些令人迷惑的蛋形物体流转变幻组合着,最后降落在一些树状物体上,同时深邃神秘的天空暗了又亮,一只大鸟被定格在半空,被随后射来的一支箭一分为二……这些也许只有在迷醉的人的幻觉中才出现的场景与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一样深深吸引了观众。波兰动画导演PiotrDumata1的实验短片《wolnoscnogi》,其讲述了男主人公在午夜时四肢、躯干和头颅会分散下床进行荒诞的活动,其中一条腿决定出逃,在天明时其他各部分重回床上,主人找寻自己的腿,最后无处可逃的腿忽然展出一双翅膀,像一只天鹅一样飞向遥远的天际。有趣的是除了主人公,街道上还出现了一大帮单腿人士共同追赶那条腿。看似荒诞的故事似乎在述说人类内心深处黑暗的欲望与逃离的冲动。动画画面与人物造型也符合略带阴森神秘的气氛,像超现实画家契里柯作品里的场景一样,充斥着有悖常情的不安和压抑神秘的情绪。

五、结论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动画的发展如同哲学,也经历着一个由继承走向创新的过程,纵观艺术动画的发生和发展,其所表现出的艺术手法和思想观念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和流派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作为世界动画艺术的一部分的中国动画片,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出现过不景气的迹象。面对美国、日本等国的外来动画片所占领,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看清未来,笔者认为,对动画造型风格和创作观念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的把握艺术动画以及作为大众文化的商业动画的语言元素和发展脉络,以创造出更优秀的中国动画艺术作品。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