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设计观念对动画创作的促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设计观念对动画创作的促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设计观念对动画创作的促进

本文作者:陈淑姣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当今时代,是充满设计的时代,设计无处不在,社会、生活、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设计观念是文化的体现,与时代的生活方式、科技及生产水平紧紧相连。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全新的设计观念,且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本质上讲,设计观念是一种创造,观念的重新设计会带来一种新的开始、新的方式方法和行为。本文拟从现代设计观念对动画的影响和作用做一些分析。

一设计与设计观念

设计,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传统意义的“设计”,指一种人类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现代意义的“设计”不仅仅是指一种设想和规划,还和艺术观念结合在一起,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设计者的意图就是要表现美,创造美,所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现代“设计”的概念中技术与艺术息息相通,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活动”,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A.Simon)说。

设计观念是一个现代设计的范畴。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之上,与时代的生活方式、科技及生产水平紧紧相连的。19世纪工业化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始,近代都市的出现,人类社会迎来了标准化、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时代,这也迫使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设计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设计概念确立,设计观念逐渐形成。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我们的文化理想的变化,设计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人性化、生命化设计被极力推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在设计全过程。

二“以人为本”现代设计观念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近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同时精神文明并没有紧跟物质文明的步伐快速的发展繁荣。在水泥钢筋的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在机械文明的程序化中,人被同一化了,在这种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中,人成了物的奴隶。20世纪以来,人们从这种自身个体的失落中开始寻找自我,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革“。以人为本”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被迅速的广泛传播。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在不同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和自我实现,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以人为本”表现在艺术设计领域是人的共性需求的满足不再是艺术设计的核心,个人与人性至上将占据人的思想观念,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追求真正的自由。

早期的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根本,也当作人活动的唯一尺度。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出发点是相当危险的,把人放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发现人类自身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应该追求人类、自然与世界万物的和谐相处。所以,现代的“以人为本”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一致,追求科技、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科技、艺术、人文的和谐统一。

再来看看动画艺术的发展。动画艺术是从电影艺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早期的动画电影只是电影放映前的加映的动画广告短片,沃尔特•迪斯尼和中国的动画开创者万氏兄弟都曾专门从事制作加映的动画广告短片。在动画前辈们不懈的努力下,动画电影在上世纪30年代独立了,特别是迪斯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白雪公主》的上映,使人们真正肯定了动画电影是有别于实拍电影的一门艺术。

在随后的发展中,动画艺术长期被看作是“小儿科”的艺术,因为其长期被定位为低幼群体的消费品。在中国动画更是被定位为小孩子看的艺术。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的动画创作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即为儿童服务、做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在这个原则统筹下,中国动画创作主体雷同、低水平重复,鲜有独特发现和思考的作品。中国动画的弊病积重难返。

但在另一方面,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却因为本着探寻人文、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小儿科”的动画具有了史诗般的恢宏气势和震撼人心的魅力。2002年初在柏林传出了一个震惊的消息,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获得了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千与千寻》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描述了千寻如何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宫崎骏在其他的动画创作中也一直贯彻着这种人文的现代设计理念《,风之谷》《、幽灵公主》等无不流露出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反思和人类未来的忧虑。这种在科技和艺术中关注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的设计创作理念,最终改写了动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动画电影具有了大片的魅力。

关注人文、关注社会,让科技与艺术结合、科技与人文结合,才是动画创作的发展之道。

三设计观念促进动画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人类行动,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MarcoDiani语)。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是一种创新。设计观念的本质义是改变创作者的观念,在新观念的导向下重新得到一个方案,一种新的设计,一个新的开始。换句话说,设计观念,就是设计一个创造的世界。动画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观念设计的创新,每一次观念的变化,都使动画艺术产生一次质的飞跃,每一次新观念的出现,都意味着动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从动画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看看以“创新”为特质的设计观念是如何引导动画艺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成熟,美国人J.斯图亚特(J.Stuart)创造了第一部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第一次赋予图画以生命。这样通过技术手段,使画面动起来了,通过大量的技术探索,大批的动画作品面世上映,动画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这时动画艺术被看做是“会动的画”。

动画是“会动的画”的概念在我国表现尤其突出。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动画艺术曾取得“中国学派”的辉煌,对动画的美术风格进行了深度的探索,美术思维在动画创作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我国动画家大部分都是“美术行伍出身”,更擅长绘画上的创作。这时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技巧的设计。比喻说《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的设计,创作者借鉴了《西游记》中漫画孙悟空、戏曲脸谱和民间版画上孙悟空作为参考,设计了一个头戴软帽、腰围虎皮、长腿蜂腰、细胳膊大手的孙悟空。这种包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形象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但也因为《大闹天空》一片在国际上的巨大成功,也给后来的动画设计带来追求美术设计的思维定势,动画创作者们孜孜追求的是画面的美感而忽略了电影的动感。

在中国,动画电影被叫做美术片。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美术片:一种特殊的电影。美术片是中国的名词,在世界上统称为animation,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美术片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象来表现艺术家的意图,是一门综合艺术。从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美术片是以美术设计思维来主导影片的。

动画是什么呢?从技术层面上讲,动画是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影像;动画片是指动画形式的影视艺术。所以从起源和概念上说动画片仍是一种影视艺术,遵循着影视艺术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动画艺术的创作应该遵循电影思维,只是一种独特的电影思维。如果一般实拍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语),那么动画艺术是纯粹的人造世界,具有高度假定性。从这个层面讲,现代动画理论认为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强调电影语言的重要性。现代动画艺术的要求将电影的时空观念、音画观念、蒙太奇观念贯穿在整个动画创作的设计观念中。动画艺术的本质内涵从“会动的画”到“画出来的运动”的变化体现了观念的设计,观念的革新。只有拥有了新的观念,拥有了对动画本质新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过去的动画,建立全新的动画新观念。摆脱了旧观念的同时,建立起新的观念。

强调“画出来的运动”,强调动画电影思维的观念近年来在很多影片中得到体现。2004年获得动画学院奖特别奖的动画短片《生活原来是这样的》描写了一个人给了一个乞丐一个硬币,由此引发出的三条故事线索。作者通过剧情有意识的流动和运动镜头的自由转接架构了几条交织的叙述线,取得了新奇有趣的心理感受。例如一个经典的通过虚拟摄影机的夸张运动实现转场的段落:女主人在出租车内打手机,镜头模拟了无线信号的快速传播,摇出车窗,掠过红绿灯,快速穿过城市的楼群来到大洋之上继续前进,越过巨大的轮船和飞起的海豚,前景不断出现、后退、消失,新的前景又不断的吸引观众的视线不断前行。当模拟信号继续快速前进至新大陆上的自由女神像,镜头推进表现女神高举的火炬特写,信号围着女神旋转一周。镜头再拉开时,出现与女主角用手机对话的大洋彼端的另一人物。这里用运动镜头快速的转接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充满快感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探索了全新的动画语言和视觉效果。获得奥斯卡短片奖《平衡》是劳恩斯坦兄弟制作的6分钟的艺术短片,画面简洁、纯朴、凝练,以具有超强的影视动感的流畅的镜头,向观众阐述了一个深邃的哲理。劳恩斯坦兄弟在该片的造型上运用了减法,仅仅选择了一个悬在画面空中的一个大平台,一个代表财富的八音盒,五位长相惊人一致的木偶垂钓者,但是作者在镜头运用上显得繁复多变。随着故事展开作者随时变换机位、视角,推拉摇移镜头的快速转换,以跟拍的视角表现五个木偶争夺“八音盒”的僵持对立关系。一组组组接镜头,无论是木偶走位、平台移动还是镜头间的衔接,都构成了奇幻的镜头运动效果,《平衡》片中原本极简单的视觉造型元素,因为一系列运动镜头的组接,在视觉上呈现了极具美感的张力,同时增强了作品的内涵的表达,真正体现了“画出来的运动”。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全新的观念设计再次让动画艺术腾飞“。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在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后果的大辩论后,设计的作用将会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戏剧化地增加。随着其重要性的扩大,设计的本质也要改变”。MarcoDiani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高速、互动、多媒体的宽带网将逐步成为文化、艺术、娱乐的主流传播媒介。文化与技术的这种大汇合,让动漫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新型立体式、全景式、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未来动漫艺术揭开了序幕。动漫艺术同新媒体如网络媒体、手机电视媒体结合所产生的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必将彻底改变人类交流、娱乐的模式,同时也将快速促进人类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