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艺术本性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艺术本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画艺术本性探析

本文作者:佟婷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动画艺术的神话性、游戏性和新奇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正面反映客观现实,只能是在虚幻的影像中折射客观物质世界。从美学角度讲,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统一。动画艺术虽然也符合这一本质规律,但却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动画艺术反映客观社会生活不是正面的、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曲折的。在对现实的表现中,动画呈现出六种模式。

一、写实人物赋予动画特性

动画作品的写实人物是指通过现实人物再现,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但作为动画人物的行为又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物理时空的真实运动,而是赋予了动画特性,使其超越现实,超越时空,做出了许多奇妙而浪漫的行动。日本动画家宫崎峻的很多作品都是从真实展现现实生活开始,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逐渐展开,人物的动画特性也展现出来。如《魔女宅急便》一开始小魔女KIKI很真实地作完成人仪式之后,她就带着黑猫琦琦和一台老爷收音机,驾着新扫帚飞上了天,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上空飞来飞去传送着快递邮件,开始了动画世界的生活,完全是想象和幻想的景象。但这种主观因素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依据小魔女成人之后,渴望新生活,幻想能够在广阔天空自由翱翔的思想性格发展逻辑进行想象推测而设计出来的,它虽然超越现实,却来源于现实。这种动画作品的人物虽是写实的,但必须赋予他(或她)具有动画特性,也就是必须展开超现实的主观想象,否则便失去了动画艺术独有的魅力。

二、现实社会生活的移置

大量动画作品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事件纠葛、人物故事通过对动物或物体的拟人化处理创造出完全非现实的动画世界,完全摆脱了社会生活真实性局限,为主观想象和幻想提供了无限的自由。但是,这种想象的自由是以动物或物体之形模拟人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简言之,即以物之形赋人之魂。《小鹿斑比》的成长历程,《海底总动员》的父子情深,《黑猫警长》的智勇擒敌,《玩具总动员》的化敌为友等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佳作。《大闹天空》中孙悟空和其他的神仙妖怪也都各有神通,这是将人间的矛盾斗争转移到天上的虚幻境界,构建起神界法律。这种秩序其实是人间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变形,各路神灵的思维行为的逻辑也是人间社会活动逻辑的翻版。

这种模式的动画作品从感性形式上已经失去了社会生活现实的影像,将真实的客观因素隐藏在主观想象和幻想的虚幻情境之中,虽然仍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但其中主观因素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哲学命题的形象表现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很多严峻尖锐而又深刻的现实问题,政治家、哲学家难以做出明确的理论回答,一般文艺形式也很难形象地反映这类社会问题,如人性异化、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间是否有真情等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作品虽力求表现种种扭曲的社会现象,但却艰涩难懂。唯有动画艺术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能够形象而通俗、夸张而诙谐地表现这些哲学命题。

美国动画大片《冰河世纪》的故事令人深思:三个冰河时期的史前动物护送一个被人类抛弃的婴儿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重返人类的家园。当今人类有许多行为由于自身私欲膨胀竟然不顾后代的死活,而动物却在努力地拯救人类,这实在是人性异化的悲剧《。熊的传说》里主人公肯耐猎杀一只熊时,受到了大地精灵的惩罚:把他变成被他杀死的那只熊。于是,肯耐作为熊亲身体验到被人追杀的惊惧和痛苦,同时也感受到其他熊的关爱和保护——使他懂得人与动物(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的道理。这两部作品故事曲折、形象生动、触动人心。前者动物保护人类,后者人类感恩动物,如此深刻的哲学命题只有超越现实的动画艺术才能正面而直接,形象而隐喻地揭示出来。这类动画作品是动画家从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出发,寻求并设计运用动画艺术将悲剧化作喜剧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

其中虽然理性认识的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这些主观认识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社会现实。况且,动画家创作冲动正是基于对现代社会种种扭曲现象的观察、感受和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并燃起他的创作激情,向世人警示。由此可见,这类作品中的动画形象、故事情节、时空情境完全是古今物质世界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幻影,完全是主观想象和幻想的产物,但其中揭示的问题,蕴含的思想,表达的情感却反映了现代社会深层弊端,这正是动画艺术创造生命运动的魅力所在。宫崎峻的《风之谷》、《千与千寻》也属此类作品。

四、抽象理念的具象化

动画家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提炼出某些抽象的理念,然后,通过超现实的想象和幻想创造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结合,通过具象化的物体运动将抽象理念渗透其中。动画短片《铁丝》将人的“得与失”这一抽象理念具象化、戏剧化地表现出来:一段极为普通的铁丝折成了人形,使他具有了人的意识。于是他用剩下的铁丝折出房子、家具、女朋友等一切他想得到的东西。但当他拥有一切之后,突然又感到很不安全。于是他又用铁丝折成狗,又想折成高高的围墙,把自己保护起来。当铁丝不够用时,他不惜拆了房子、家具、狗,最后连女朋友也被他拆掉当成了造墙的材料——围墙终于造好了,但当他感到安全的时候,又突然发现完全失去了自由。这种模式的动画作品与前一种模式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在非现实的动画世界里创造虚幻的动画形象来揭示抽象的理性意识。但是二者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所不同。首先,前者是对某一社会问题产生的点滴思考而引发的创作动机,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动画形象,后者则是对人类面临的某些重大哲学问题进行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幻想,并运用动画形式加以表达。显然,前者不如后者丰富、厚重。其次,前者是为了阐释某种理论思考而设计一些符号性物体进行一系列机械性的运动程序,而后者则是创造性格鲜明的动画形象和曲折生动的动画故事,构成丰富而优美的动画艺术整体。

五、实验动画对现实的超越

不论是改编于传说还是故事,传统动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创作出角色和故事,确定一个故事发展的前提和它的结果——或者是主人公努力争取一个目标的成功或者是他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去接近这个目标,同时在他不断失败的滑稽行动中制造出幽默,进一步引起观众的同情和理解。随后,当角色要面临附属于外界环境等破坏性的力量的时候,动画情节则关注角色的矛盾对抗以及一系列结果“。故事”这个定义主要是伴随着确立并设置问题困境、制造喜剧效果和寻找解决途径的过程而成的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主要角色那些能够引起观众同情和鼓励的情绪的行动确立的。

但抽象的实验性动画不同,在正规的叙述模式确立之前,早期的实验动画都是在解释音乐的形式。抽象的动画作品坚持艺术家个性化的创作,并达到对现实的理解和表达。实验动画拒绝讲故事,拒绝用常规的和假想的“有形”的方式去描绘和表现外部世界,它更关注形的抽象运动,趋向于使用动画家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从而解放了艺术家的思维束缚,避免强制性地非要给作品赋予一种意义或者功能。与那些叙述性策略较强的作品中创作者的意图明显地在作品中呈现完全不同,实验动画的观众需要调动个人体验去重新解释作品,去理解抽象背后的含义。实验动画专注于它独有的材料,并通过色彩、形状和材质表现出来不同的形式,以激发起某种情绪和灵感,形成创造性的作品,实现视觉化的形式美感和工业制作成果。用这样的方式工作意味着这些手段和方法可以给创作者的创作带来乐趣,而不是像那种商业化的、流水线式的框架模式的工作状态。实验动画更看中材料的发展,而不是叙述和主题内容。

六、非逻辑性——对现实逻辑的颠覆

“实拍”影视作品的想象、思维遵循客观事物的必然逻辑,构建合情合理的“或然”境界,始终没有脱离客观现实,因而其中的人物、行动、关系、情境等都是可能发生的,合乎逻辑的。但是,动画思维则不然。动画的想象、幻想构建起一个虚幻的世界,那里的神鬼妖怪、花鸟虫鱼、各类物品都可以大行其道,为所欲为,完全违背了现实世界的逻辑规律。可见,从现实的逻辑转化为虚幻的非逻辑的转折点在于想象、幻想的超越。当然在动画的虚幻世界建立起来的新的逻辑也是基本遵循人间现实的逻辑规律的,否则观众就无法理解了。从这一点说,两个世界的逻辑与非逻辑既对立又统一。其统一的交汇点就在于人的思维、心理的内在逻辑性,也就是人的可理解性。动画片《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人、猴、神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艺术形象。他既有人的心理情感,又有猴的机灵风趣,还有神的魔法妖术,所以,他能在人的思想感情支配下,以猴的机敏和幽默,充分发挥神的“七十二变”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之类的法术大闹天宫。

动画艺术的本体和本性共同决定着动画艺术的本质——创造生命的艺术。其本体为动画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物质性超越,本性为动画艺术的精神性超越,上面的六种模式从两者结合的整体角度揭示了动画艺术对现实的整体性超越。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