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动画艺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动画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文化动画艺术论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模式

由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文化物质三大层面构筑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渗透其中的文化精神精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也为中国传统动画情感基调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从精神文化层面探讨动画情感的表达是最实质的出发点。动画艺术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等主流文化中吸取养分,形成情感表达。

1.儒家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是古典文化在昌盛时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干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其鲜明的特点,深奥的内涵,也使其成为众多动画创作所追求表现内在情感韵意的主要载体。“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最基本的观念,主张通过对人类普遍规律的自我感知,将其贯彻到人与自然、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与人生价值等方面。从而教化众人应心胸宽广,心态健康平和,举止优雅得体,才学渊博而灵动。“仁者爱人”是儒教伦理精神的体现,提倡以道德来规范伦理,促进了道德自我的建立、人性智慧的提升与开发。造就中国人重气节、重操守,正义爱国的民族性格,也正是动画情感表现的本源。此外“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是儒家思想对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处理人际关系方法的高度集中概括,培养中华儿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这些都为动画人物性格设计提供了鲜明丰富的情感表达,也是动画片中英雄气节的文化缩影。2.道家的“道法自然”天地万物自然循环的规律及其本质是道家所主张的“道”。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天地万物以“道”为其基本的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应自然,对待事物不要过于刻意。道家有着平和、宽容、淡然的处事态度。超脱自然,除去心中烦重心事就是快乐。心虚者,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趣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也教育世人虚心谦卑才是做人的美德。王强在他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提到“中国人在本性上是道家,文化上是儒家,然而其道家思想却更甚于儒家思想”①。道教对人生态度的情感表现也为中国传统乃至现代动画片在衣着、场景的设计方面提供了质朴、简约、淡雅、清新等风格的视觉元素。另外,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动画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蕴含民间丰富创作力与想象力的道家文化为动画设计提供了创作借鉴的源泉。如道家吸收了各地宗教神话传说,形成的庞大的神仙世界体系,为我们创建动画人物关系、人物性格造型提供了合理依据。

3.佛教“含而不露”的意境之美

佛教文化具有强烈的世俗性精神,认为宇宙和人并不是由造物神主宰和创造的,而是因缘而起,世上的一切都存在于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流”中。王强还在他的书中提到“生命被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世的轮回之中,强调因果报应来奉劝世人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②。禅宗是印度佛学在中国创造发展的产物。在禅宗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书法、绘画、园林都呈现一种幽远清静、别有一番意境之美的魅力。佛教文化精神对动画的情感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意境”二字,“意境”一词起源于佛教,动画设计中的意境更凸显它在美学上的应用。比如,一些经典的水墨动画,其灵动性,浑然天成,充满了诗情画意,已经超脱了动画单纯的娱乐功能性,更多地用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情感与思想的产物,也是自然流露的情感艺术瑰宝。

4.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习俗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民族的多样性也成为传统习俗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传统习俗文化精神更是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被作为传达民族情感的重要媒介。传统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不同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文化宝藏,也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传统习俗文化又包括节日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贯穿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的表现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传统习俗文化在动画设计中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激励作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不同的民俗节日表达着不同的民族情感,不同的民族服饰风格代表着不同民族的个性彰显,也蕴含了动画设计者想要表露的情感基调。

二、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设计情感表达的影响

1.对动画造型风格中情感表达的影响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文化,也造就了中国传统动画造型风格的多样性。可传承的文化风格有皮影、木偶、戏曲、建筑、剪纸、年画、水墨等。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使动画以不同的风貌和形态带给观众更多独出心裁的审美体验。剪纸动画是从皮影、木偶、年画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汲取发展创造而成的。艺术家运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赋予了剪纸动画片独特的情趣美感,表达了民间百姓对生命的热爱,对喜庆事物和大地丰收的赞美。比如,在动画《渔童》中,渔童从汉白玉鱼盆的莲花中诞生,莲花在古代民间象征着神圣,纯洁与美好,有用来辟邪的说法。继而渔童也成了正义、勇敢、机智的化身,担负起了惩恶扬善、除暴安民、保护百姓的职责。这是人们对传统剪纸文化心灵的寄托与依靠,也是对生命延绵不息和对大地母亲养育之恩的崇敬。《渔童》中渔童的形象非常可爱,也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情趣。以大量夸张的侧面表现形式来增加人物的艺术感染力。色彩明亮和鲜艳,乡土气息十足。剪纸动画具有形态上虚实相间的独特艺术美感、内容上朴实而热烈的精神内涵。

水墨动画是中国特有的动画创作形式,在强调诗情画意墨韵的同时更多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注重对意境的营造,虚实艺术的结合,画面景色淡雅柔和,人物生动传神,用细致的笔调传达了艺术家对传统美学精神的追求。水墨动画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设计成为中国传统动画艺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借鉴了齐白石的水墨画笔法,并给予它们生命。那活灵活现的小蝌蚪,毛茸茸活泼的小鸡,惟妙惟肖的大对虾爷爷还摆着长长的胡须,生动传神而又如影如幻的金鱼妈妈,这些绘声绘色的动画形象让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水墨风格带给这部动画更多的温馨、宁静、祥和之美。其角色的情感表现也刻画得细致入微,例如,小蝌蚪把鲶鱼当成了妈妈,吵醒并惹怒了它,小蝌蚪们吓得四处逃散,拼命地摇着尾巴躲进水草中。青蛙妈妈来帮忙,鲶鱼赶快道歉逃跑了,最后还不忘再伸出小头来看一下。非常传神地描绘了动物的人性化情感,让人不自觉地会心一笑,同时又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传统动画造型风格的神奇力量。显示艺术气息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成为动画造型风格表现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偶类动画是我国最早期的三维立体动画创作方式。和其他国家的偶类动画不同,中国的偶类动画是借鉴民间传统特色的泥偶、布偶和木偶等形式,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立体的人物背景效果,直接进行逐格拍摄。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亲切,立体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中国偶类动画的造型风格融入了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感。常以古代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为脚本,描述的多半是不辞劳苦大众百姓的生活内容,彰显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朴实无华、粗犷豪放的个性。短片《神笔马良》就是运用了泥偶的造型风格,以内涵丰富的中国童话小说为剧本,生动地刻画了马良这个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并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形象。小马良的外观造型简单朴实,脸型透露着善良与天真的个性。官老爷的形象是圆滚滚的肚皮、华丽的衣裳,脑满肥肠大腹便便的样子,揭示了官僚阶级肮脏丑陋的面孔。还有官老爷身边的师爷,脸型略尖而瘦长,一双狡猾的小眼睛,有点驼背,显示了其诡计多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丑恶内心。让观众在欣赏优秀泥偶动画作品的同时,又得到传统艺术审美的一种身心享受,更在无形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外柔内刚的民族气质与文化情感。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动画造型风格设计,中国传统动画所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都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正义与善良的赞美、对自由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动画艺术中最真切的情感表达。

2.对动画场景设计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动画场景设计涉及片中材质、光影、色调的设计,是剧情发展与角色表达的衬托与辅助,同样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表现主题,传情达意。传统文化在场景设计上对情感的抒发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装饰性设计的表达十分强烈。如水墨动画《牧笛》一片中,牧童沉睡在梦中,寻找丢失的水牛。一路上翻山越岭,遇到了渔翁,渡过潺潺溪流,询问了正在斗蟋蟀的牛娃们和羊肠小径上挑柴下山的少女,终于向着山顶奔去。艺术家借牧童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重峦叠嶂的山峰、云烟的美景、壮丽的激流。用儒雅的水墨风呈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憧憬,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与心灵的共鸣之音。又如《大闹天宫》这部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动画电影中,山、水、云及宫殿造型都是中国传统表现形式。山、树、楼阁的设计有棱有角,给画面增加了几分硬朗和坚韧感。云的形象加上其色彩背景,突出了朦胧仙境的意境之美,把整个环境烘托得逼真而又富有神话色彩。到处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风情韵味,达到了“以形写神”的完美境界。

3.对动画剧情节奏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剧情的节奏,指的是影片情节进展的缓急,是影片内在的节奏与韵律。剧情节奏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传统文化既有提倡“含而不露”之美的,也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情操,决定了中国动画影片节奏的内在韵律。动画剧情的设计既要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又要做到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性,才是其创作的最终目的。在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所以,中国传统动画的剧情都是健康向上、带有正面影响、具有教化功能的内容。比如,结尾都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或者结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带给观众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在中国传统动画人文精神的传达中,作为五千年历史积累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贡献的艺术价值是功不可没、绚烂而又夺目的。因为传统动画秉承“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所以更注重对剧情的塑造。因受众群体的定位多针对儿童,所以故事叙述相对简洁直白。中国传统动画深受绘画艺术的美学影响,强调了意境的创作和内在的情感表达。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汲取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选取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和结尾所表达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样一个立意,作为影片的主题内容。叙事既直白简洁又具有强烈的煽情性和感染力。短片中出现许许多多重复内容,加强了叙事的节奏性。

寻求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体现韵味的意境。例如,三个和尚的赶路情景,小和尚赶路时被乌龟绊倒,瘦和尚赶路时与蝴蝶做伴,胖和尚赶路时趟过河水和鱼儿玩乐。动画片中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不想出力,为了小利益而锱铢必较。但影片却在后半部分出现了转折,寺庙因为老鼠吃断了蜡烛而引发了火灾,在危急时刻,三个和尚终于明白了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困难。影片以小事见大道理,更抓住了作品内在的灵魂与情感,并陶冶了我们的艺术情操。中国传统动画在叙事上有着单线顺序式的模式,着重表现一个主要人物和一个贯穿整部动画的主要事件。人物的发展为情节做铺垫,从而更好地突出主角的性格特征。《骄傲的将军》这部动画片所表现的主角是将军,配角是师爷,还有一条“不刻苦,就要落后”的简单思想主线。所有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将军而存在的,师爷无时不在的奉承满足了将军的虚荣心,也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部动画短片虽然剧情简单,但蕴意却很深刻,故事对“临阵磨枪”这个成语进行了加工再造的延伸想象,使传统文化在动画的运用中得到更加丰满充裕的阐释。短片把将军这个打了一次胜仗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最终一败涂地的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夸张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韵味。传统动画的剧情设计在对民族文化故事进行改编的同时,又对其包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整合,使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优秀的传统动画剧情设计中发扬光大。虽然在剧情设计方面,关于矛盾情节制造的复杂性,中国传统动画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传统动画所注重“以形写神”的内在精神文化,才是艺术家对动画剧情设计更深层次的情感抒发与艺术追求。

4.传统艺术对动画人物刻画的影响

在动画中,关于角色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我们往往会对人物动作的脸部表情、外部形象以及动作的姿态进行夸张处理,再加上象征性、比喻性的动作细节处理,使这个动作更趋生动与完美。比如,刻画一个处于极度愤怒的角色,在文学中会用“怒发冲冠”来形容。如果绘制在纸面上,可以从他怒目而视的表情,高高竖起的头发将头上的帽子都顶起等细节体现。一个“火冒三丈”的人物,细节上可以表现为大发脾气,挥动双拳,甚至用升起一团火苗表现其极致的情绪变化。在动画动作设计中,透过几个关键帧将动作表现得自然流畅,并能充分体现角色的个性和当时的情绪,除了从角色的行、走、跑、跳等动作下工夫,还要配合脸部的表情。动作和表情的配合可以得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假设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仅仅是打斗而面无表情,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会食而无味,味如嚼蜡。这可以通过借鉴戏曲艺术中,戏曲表演对人物情感表达的处理。分析戏曲人物表情和情绪配合的合理性与特定性,结合动画想象性和夸张性的特点,表现鲜明的人物个性。戏曲是通过动作来展现冲突以及人物的性格。戏曲的心理动作除了通过人物形体动作外,还配合表情动作传递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情与身体动作的配合,使人物更具有真实的情感。成功的动画设计就像一面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表演“吃鱼”动作时,从剔刺到食肉,动作准确,表情满足,观众顿时闻到飘香四溢的鱼味;又如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在诠释“武松”饮酒这一情节时,神志清晰,但朦胧的醉意使得脚步踉跄,对人物微醉状态出演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三、动画艺术的情感表达与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

我国当下动画创作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及传统文化情感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浓郁神秘的东方文化气质,但是当下动画并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财富,去加以总结创新,这也是导致文化竞争力缺乏的重要因素。中国动画产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把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放在第一位,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艺术作品在创新中发展传统,在传统中寻求新的突破。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为动画创作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充分地挖掘传统文化中最能学以致用的地方。要真正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情感作为表达的途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例如,将传统文化所宣扬的重气节、爱国等精神内涵,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融会贯通到动画的创作中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向来讲究对内在情感的表达,情感也是对动画“内心”色彩的渲染。所以,正确地继承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所传达的意境,并融入时代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让观众体会到具有中国特色艺术价值的动画所带来的另类审美感受与绝妙的情感享受。

作者:朱幼华 单位:吉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