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产儿童动画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产儿童动画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产儿童动画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一、暴力合理化,把暴力当做获得正义的正当途径

在2005年-2014年所有广电总局推荐的555部优秀动画片中,以正义战胜邪恶为主题的动画片共有134部,占总体的24.1%。①当邪恶降临之时,正义之士会用什么方法驱赶邪恶迎接光明呢?从这134部动画片中,笔者得出的答案是:以暴制暴。《虹猫蓝兔七侠传》中动画角色虹猫和蓝兔铲除黑心虎的方法基本就是暴力、打斗。有人对其前十集的打斗场面做过统计,每12分钟一集的动画片,打斗场面每集平均约有6分钟。②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虹猫蓝兔获得正义也是依靠暴力手段。如此密集的打斗场面,很难不让儿童认可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动画片于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国内800多个电视台同步播出,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而当时原本108集的动画片在央视播出到第89集时突然停播了。究其原因,是广大儿童的家长强烈要求禁播。这部作品充斥了低级、暴力、脏话、恐吓、欺骗以及威胁的内容,认为一切问题都要靠暴力解决。③但暴力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儿童应当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角色将动画中的暴力符号化更易使儿童接受

人类文明产生最早的思想成果时,符号学研究的历史就已经开始。符号学总与“认知”、“意义”还有“意识”等联系在一起。现代符号学源自索绪尔的现代语言符号学。能指和所指是其理论中的重要两个概念。能指是内容,即借用画面、语言、声音表达的内容,是符号的形象。所指是主题,是表达抽象的概念,是符号代表的思想或者是观念。一部动画片中的能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所指是在理解能指的前提下,在大的文化环境中被人们理解,从而实现符号的意义。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作品中因其有许多暴力情节而在2014年的新闻联播中被点名批评。而在2013年连云港就有三名儿童模仿动画片中架火烤羊的情节,致使其中两名重度烧伤。有媒体报道称:在动画片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此,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④数据的准确性暂且不论,在这部作品中暴力的场景过多,角色之间的暴力过多,灰太狼对羊群施暴的场面,红太狼对灰太狼施暴的场面经常出现。不要说是儿童,成年人在看到有些灰太狼被红太狼砸的场景也觉得很搞笑,对这样的角色以及情境也有深刻的印象。就像当时网络上还有“嫁人当嫁灰太狼”的流行语。

三、国产动画塑造的自损型善人角色并不能真正地引导儿童向善

中国的道德教育或者说整个价值观的趋向都陷入了一种人我不对称的境地。它提倡抑制自我或者是牺牲自我而把他人放在一个更优先的地位上。我国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牺牲自己以成就他人。我们通常认为爱人是善,而爱己是恶。如果一个人堂而皇之的为自己谋利益,那么就会被他人不齿。其一,这种角色刻画的善并不能被儿童所接受。众所周知,自爱是个体爱护自己的生命,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如果每个人都没有要自己过得更好的意愿,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从何谈起?退一步讲,如果人类没有这样的自爱的本能,那又如何在生物进化的自然困境中生存下来?自爱是无法消灭的,自爱是爱自己,但其也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既然自爱无法消灭,人类不可能做到不爱自己,那么动画片中的角色对儿童进行消灭自爱的灌输是不合理的,塑造的动画角色损己利人,儿童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会是善。其二,长期以来宣扬以他爱为善,以自爱为恶的观念最终会导致人格的异化。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人都是有正常的基本的需要的,而且重要的是这样正常的需要是应当被合理地满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等,这些需要都是人类基本的、正常的需要。在这样的基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人类是无法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儿童何为善或者是在宣扬善念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来自本能的自爱和来自本能的需要。如果人合理的需要没有得到正当的满足,长时间掩饰自爱的本能,往往最终会走向人的异化。真正的善,是正确地处理他爱与自爱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他人必然会发生种种关系,自爱是本能,而人总是在他人之中存在,人是无法离开他人,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与他人发生关系也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爱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的,要引导儿童将自爱转移为他爱。

四、结语

动画角色将暴力合理化让儿童无法正确地区分善恶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暴力的符号化更加深了其对儿童日常生活的消极影响,强化了他们对暴力的认知。过度地宣扬他爱而抑自爱的观念最终会导致人格的异化。如果儿童是观看这样的动画片长大,那怎么可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动画片一直被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工具,而动画片确实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行不教之教。社会、学校、家长都赋予了动画片不一样的功能,但是儿童心灵的善良与美好、人格的健全才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者:张兆锦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