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画艺术审美特性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动画艺术审美特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动画艺术审美特性研究

摘要:动画艺术审美属性与艺术门类的本体属性一致。文章从动画艺术的发展入手,触及动画艺术的本体属性,着眼于动画的艺术形式,借鉴动画诞生时的艺术雏形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艺术形态,联系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给动画形式带来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综合评价动画的艺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画作为一门艺术理应具备的审美特性,从而给动画创作者提供可供参考的动画创作方向。

关键词:动画艺术;审美特性;艺术本体

动画的鼻祖埃米尔•雷诺用充满探索与创新意识的科学头脑和对绘画艺术境界的执着追求创造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动画。埃米尔•雷诺为艺术家对动画领域无止境的探索创造了可能。从动画诞生时的雏形可以得知,动画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技术发明与图形艺术。由技术发明创造得到的机械装置,为图形符号的动态变化呈现提供了可能。审美意象的呈现是所有艺术门类共有的特质。动画中图形符号的连续动态变化并不是随意的或漫无目的的,而是艺术家在理性和感性因素的双重控制下所创造的美与智慧的结晶。之所以研究动画的审美特性,是因为动画有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特质——图形符号以艺术家的意志为导向,通过有规则的连续运动呈现出动态画面,给欣赏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意象。动画的审美意象包括两点:一是造型符号通过动态变化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的心灵震颤;二是艺术家赋予这些动态画面的生命美,即内容美。

一、抽象图形符号的动态美

动画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自由性和幻想性。如果把动画片比喻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构成动画的图形符号就是躯体中活跃的细胞。动画由无数图形符号有序排列而成,这些图形符号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在具有实验意义的艺术性动画短片中,艺术家往往采用抽象的图形符号,组织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运动状态,以此探索动画的艺术语言。这种独特的动画艺术语言旨在追求符号与符号之间因变化而产生的碰撞,以及因符号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实验动画短片《节奏21》的作者汉斯•李希特(HansRichter)曾说,当他意识到画在胶片上的都是符号(画)而非实拍电影的制作规律时,他就选择了用最简单的图形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节奏21》中,他采用了正方形符号元素,这些简单的正方形能够让他在创作时暂时忘掉绘画技法,转而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动作与时间的“交响乐”上。这部伟大的“交响乐”就是动画片中无数图形符号有规律的连续变化带给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和感动。这些符号与符号有时相处友好,比邻前进;有时又发生激烈碰撞,似灵魂的冲突;有时碰撞后交融,似冰与火的表演。这些符号的动态变化配合着音乐旋律进行充满生命力的舞动,带给欣赏者欢乐、悲伤、沉思、幻想、自由等不同的感受。这些抽象符号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正是动画这一独特艺术的审美特性所在。

二、具象图形符号的真实美

与抽象图形相对应的具象图形符号的运动、审美亦忠实于符号所代表的审美冲击和审美情感。具象符号的运动需要艺术家动用理性精神,用理性判断和直觉共同创造具有艺术真实的活动画面。这是图形符号在动画审美中的另一层意义。具象图形符号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一个生命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每个动作都在讲故事,动作形态的美又构成了动画独特的叙事美。约翰•哈拉斯认为,动画所描述的故事是另一种对真实的反映,这种真实是来自精神层面的真实。与看起来像什么比起来,动作所传达出的意义是什么更为重要。电影不同于动画的关键因素在于,电影通过摄像机复制现实生活中的表演,通过剪辑、编排等处理再现于荧幕上。动画将现实生活中未曾见过的画面创造出来,是创造图形而非复制图形,动画诞生于艺术家的头脑中。如果说电影的工作主要是呈现物质现实,那么动画电影关心的更多的是形而上学的东西——不是它们看起来是怎样的,而是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电影艺术家爱森斯坦曾这样评价动画:“只要它运动了,它就是活的。”动画具有一种由内在的独立意志所推动的活力。动画作为美的形式之一,有着与其他艺术门类类似的美学特点,即艺术美的内涵。中国古典美学强调意境美,西方美学则强调内容美或有意味的形式。动画图形运动符号的独特性在于它是由纯粹的自由意志所创造出的图形动态的生命真实,这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有的,也是动画艺术区别于电影艺术的根本特点之一。加拿大动画艺术家卡洛琳•丽芙(CarolineLeaf)的沙动画《街》可以对动画的这一特性作出完美诠释。《街》改编自作家莫得盖•雷切勒的小说,导演用独特的视觉影像完美诠释了自己对这部经典小说的理解。浓郁古老的沙土色彩,生动绵延的人物动作,不规则变换的镜头,微妙的转场,真诚质朴的配音……所有这些元素均出自卡洛琳•丽芙导演的创想。由沙土与灯光的配合创造出的符号元素,被导演赋予了智慧与灵魂,一旦运动起来,就不再是简单的动作了。这些运动有着独特的意义。祖母睡着时上下起伏的被子,妈妈为姐姐梳头,妈妈扶祖母起床,爸爸站在窗前抽烟,谈话的人们……所有的动态变化都是如此耐人寻味,连续的动态变化创造了影像,真实可信的符号动态变化则构筑了短片的灵魂。动画的这种独特性从动画片的制作上亦可看出。一部成功的商业动画需要众多动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每一个镜头的画面布置、场景设计、概念设计,每一个角色的动作、表情等,都需要动画师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一个逼真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逼真的视觉画面与动画图形符号的运动共同创造现实感。高畑勋导演的作品《萤火虫之墓》中,妹妹在得知妈妈去世的消息时扭动着身体抽泣,哥哥奋力在双杠上翻跟头,妹妹的笑声和眼泪……具象的人物形象和逼真的动作表演赋予了角色强大的感染力。

三、图形符号运动美

科技作为手段作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角落,艺术的产生、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也不例外。动画与科技的结合非常紧密,动画这一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科技的产物。埃米尔•雷诺本着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无上追求,创造了动画的雏形。没有技术带来的动画机械装置的发明,就不会有动画艺术的产生。从原始社会的产物山洞壁画,到19世纪的幻盘、诡盘、活动幻境、光学影像,再到后来的摄像机、定格拍摄技术、声画合成技术、数字技术等,动画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技术的发明,动画就不会产生。动画虽然诞生于机械装置发明的基础上,却并不完全依赖科技。科技为动画制作的方法带来了可能性,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代代新的动画艺术形式,但动画所遵循的艺术性与审美观念并不是科技所赋予的,动画的美源自艺术家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新的技术形式带给动画新颖奇特的特点,带给观者前所未有的感受。动画传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科学美、技术美、生命美三者融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了动画艺术的审美特性。瑞士动画艺术家乔治•史威兹贝尔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没有影子的人》《黄鹿之年》《78转》等,其中《78转》是他的代表作。笔者曾有幸于2012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见到这位大师,听了他的讲座,并在现场欣赏了他的短片《78转》。乔治•史威兹贝尔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人,这里的科学并非指狭隘的机械技术上的进步,而是代表着永远进步。他执着于动画镜头与镜头之间衔接的艺术,探索复杂的镜头,尤其是旋转镜头、慢镜头等动画语言性处理。如,用画笔一张张绘制出优美流畅的旋转镜头,并与下一个旋转镜头巧妙地连接,最后回到原点。这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探索,更是智慧的探索、科学的探索。乔治•史威兹贝尔同时具备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才华,他为作品赋予了庄严而伟大的思想之美。抽象图形符号的运动变化,具象图形符号的真实表现,图形符号运动的科学性探索,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动画艺术形式的审美特性。这些特性又通过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客观理解、感知、审美、探索和不断努力得以实现。动画的自由和灵活特质赋予其形式与内容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动画世界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人们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佟婷.陌生化追求:动画艺术的形式审美特性.现代传播,2011(8).

[3]司志会.高畑勋动画电影的影像表达.文教资料,2011(36).

[4]黄爱民.浅谈影像的特点及其在动画中的发展趋势.电影文学,2012(6).

[5]韩永毅.择善而从,学以致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一点感受.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2).

[6]党明,郑东,王勇智.当代中国动画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电影评介,2008(19).

[7]李丰.浅论现代主义对艺术动画的影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8]李慕珽,汪少明.动画片的超现实性.电影文学,2012(23).

作者:董云志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