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影视动画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影视动画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影视动画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

摘要:影视动画与文学同属于艺术领域,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从影视动画艺术本身来看,不管是动画形象的设计、动画场景、内涵,甚至在音乐设计上都与文学紧密相连,可以说,文学对于影视动画起到一种丰富与延伸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现当代文学背景下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角色创造进行探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影视动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影视动画;原型意识;角色创造

在影视动画艺术中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影视动画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文学与动画两种表意媒介,一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两者之间是一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文学背景下,影视动画创作要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要重视文学形象与现代动画的有机融合,也就是说要协调好文学元素与动画元素之间的比例,两者要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一、影视动画艺术

影视动画艺术是传统动画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融合下的产物。动画是一种特殊的电影,其集合了叙事性、造型性与电影性,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型技术。动画更为注重阐述处于单纯环境下,富有幻想意识又具有深刻含义的故事①。影视动画艺术中往往都是利用恰到好处的线条、声音、运动等元素来建立奇妙而又独特的形象。影视动画艺术不仅仅是普通电影物质现实的再现,更多的是物质现实的变形,其具有显著的虚幻性与假想性。动画片建立了超越现实的世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好奇、想象、幽默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心灵欲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影视动画艺术所创造出来的动画形象都是陌生化的,其能够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与欢快。动画银幕中的人物、动物、植物、事件、环境等的动作、声音均是观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曾看见的、十分陌生的,所以往往能激发观众观看的兴趣。

二、现当代文学与影视动画相辅相成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多面的,其发展过程也是矛盾的,影视动画也是如此。多年来,影视动画艺术在情感表达以及故事发展方面的表现都过于直白,虽然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剧中的人物一同悲伤、快乐或者恐惧,但是这种共鸣存在的时间也同样十分短暂,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会显得十分苍白无力,缺乏内涵,人们哭过、笑过之后,很容易忘却。文学作品恰恰弥补了这部分空缺,人们在阅读、观看、欣赏过文学作品之后,对于其中的内容和情节,常常念念不忘,在这个部分,文学之于影视动画是一个良好的补充。反过来,从影视动画的角度看,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人物形象以及各种镜头的具体化展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于美的需求,这是文学作品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影视动画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发展。在进行影视动画角色创造的过程中,合理借助文学艺术的优势,凸显影视动画角色的特点与原始意象,达到一种更加真实和谐的效果,这是基于现当代文学背景下,影视动画形象塑造得以成功的关键。

三、现当代文学背景下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

(一)原型意识

原型,即为原始意象,其更加注重的是先天的一种意识,不在于个人的经验或阅历。当人们都拥有这一种意识的时候,原始意象所获得的共鸣会得到一致拥护,在经过时间的酝酿会转变为特定的艺术形式,包括语言、舞蹈等②。将原型意识渗透到影视动画艺术当中来,具体来说通常都将其打造成为各个类型的原型。例如,母亲、英雄、上帝、反派等。在影视动画艺术中打造原型通常都是有既定的规则与模式的,以角色的性格与影视动画的主题来划分可以将原型分为四个类别。第一,母亲。在影视动画艺术中母亲的形象十分常见,她们拥有所有母亲的特点,善良、勇敢、博爱,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第二,丑角。在影视动画中丑角是其中一个十分出彩的经典形象,其往往以性格搞笑、外形丑陋、笑料不断等形象在影视动画主角周围出现,给故事情节的进行添加了几分无厘头和幽默。第三,朋友。在影视动画中主角往往都有很多的朋友,主角在奋斗或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有朋友的陪伴。不论任何文化背景下的朋友都是重要的形象之一。第四,反派。影视动画的情节往往都是在冲突中发展前进的,故事的曲折离奇往往与反派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角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障碍都是由反派制造的,反派基本上都是罪恶的反面形象。每一部影视动画中,角色的塑造都是动画的灵魂与核心,同时也是影视动画展现主题的主要途径。通常来说,动画角色都是源自于生活的,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但是其又是高于生活的③。一个动人、具有吸引力的角色可以让观众快速被影片吸引,激发起观众的内心共鸣。例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是将原型意识与角色完美融合的大师。在《龙猫》中汇聚了宫崎骏年幼的幻想与憧憬,同时又将剧中少年美好纯真的心灵世界予以展现。观众在观看影视动画的同时还会被宫崎骏塑造的童话世界所深深吸引,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看出,要做到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的之间的融合需要更加细心、仔细地观察源自于生活的素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文化、特色、民俗等都是影视动画角色创造的重要基础,这些方面能够与观众形成一种熟悉的号召力,进而获得观众的认同与共鸣④。

(二)角色创造

1.变化与统一

所有的艺术设计过程都需要不同的部分构成,其之间存在的区别与多样性是艺术的变化,其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又是一个整体的组合,这就是艺术中的变化与统一。针对一套形象设计来说,不同角色的设计部门的内在联系要实现整体统一,变化与统一的原则要始终贯彻在角色形象设计当中。例如,在影视动画《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形象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变化与统一的原则。七个小矮人的身高、动作、服饰风格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一个小矮人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每个小矮人的帽子的形状与颜色都不同,每一个小矮人的性格与脾气也都不同,如图1就是七个小矮人的不同形象造型。

2.夸张与变形

影视动画有着充分的自由性与随意性,然而在设计角色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夸张、变形、简化等都是十分有效的设计方式。夸张与变形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运用得尤其频繁。运用该手法能够让影视动画中的角色特点更加明显,从而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充分突出动画角色的个性⑤。例如,在设计动画儿童角色的时候可以将儿童的头部夸张放大,使得其头部占据其身体比例中的1/2,这样能够凸显儿童头大身体小的特点,让儿童角色形象更加可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儿子采用了这一设计手法。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一手法时必须保持角色原型的特征,变形之后依然要让观众容易看出原型是什么。

3.性格与身份特征

在影视动画中角色的设计就类似于普通影视剧的角色设计一样,不同的角色其性格特征均不一致。有的角色刚强、有的角色狡猾、有的角色智慧、有的角色敦厚等,所以在角色设计创造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来进行细节的塑造。勇敢:五官端正有序,眼睛明亮有光,衣着干净整洁;善良:微笑常在、发型松散、外形圆润;狡猾:色调暗淡、脸型三角、眼睛眯缝、目光狡诈。如图2所示分别为勇敢、善良、狡猾的动画形象。另外,身份是影视动画中角色在剧情与故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其明显的特征。例如,国王的角色、公主的角色、守卫的角色之间就存在明显的身份差别。这种身份之间的差别不仅可以通过服饰穿着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体态韵味展现出来。例如,在影视动画《仙履奇缘》中国王这一角色就被设计为圆润、胖乎乎的身材,白胡子浓密,慈祥的面容中透露着些许威严和幽默。而国王身边的总管这一角色就被设计为细长且高的身材,脑袋为梨形,面容忠诚谦卑,却又夹杂着一些笨拙与幽默的样子,与威严慈祥的国王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

总之,文学与影视原本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影视艺术的分支——影视动画艺术,在角色塑造上更加离不开文学艺术的影响和渗透,尤其是在原型意识视角下的动画形象设计上,想塑造出不同心理活动与精神内涵的鲜活形象,必须要借助于文学的力量,弥补动画原本的不足,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与观众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使人念念不忘。

注释:

①张艳梅,李砥.《解析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电影文学,2013(05):53-54.

②张琪.《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角色创造技巧思考》.西部广播电视,2015(10):119-120.

③曹迪,李蕾.《我国动画艺术中的装饰性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88-90

④胡瑛.《中国传统木偶戏造型元素在动画艺术中的运用》.艺术教育,2013(03):120-121.

⑤张辉.《本土的根与时代的苗——重审民间美术在动画艺术中的人文价值》.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44-146.

作者:喻长春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