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动画艺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动画艺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动画艺术研究

[摘要]英国著名动画导演西蒙•托菲尔德(SimonTofield)的经典动画系列短片《西蒙的猫》(SimonsCat,2008—2015)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平均片长在1~3分钟左右;该系列作品具有微动画中“双微”的艺术特征,顺应了当代新媒体语意下微动画的发展优势,在微平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根据微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微动画的“双微”艺术特性,深入探讨西蒙•托菲尔德个人动画的“微”艺术和“微”理念。

[关键词]微动画;微媒体;《西蒙的猫》;西蒙•托菲尔德

一、引言

当您点赞时,当您评论时,当您转发分享时,都预示着您迈入了微媒体时代,享受着微媒体所带来的便利。随着移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动画传播媒介早已从早期的电视、电影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平板等手持设备的无线网络微媒体快速过渡和转型。如2000年至2008年期间,Flash动画迅速走红各大网络媒体,兴起了一股新兴的Flash动画浪潮,如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快乐驿站》等Flash动画系列作品快速走红于各大网络,并传遍大街小巷。[1]然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智能手机及各类平板电脑的大量涌现,逐渐替代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并逐渐习惯于无线网络的传播和交流。其中微博的出现更进一步加速了微媒体发展和微动画的涌现,如我国时兴的微信、微博和国外的Twitter、Facebook、Vimeo等应用程序为微动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媒介环境。

二、微动画的定义

对于微动画的定义,2012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智能手机等无线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和尽可能地吸取更多的文化产品,[2]标志着微动画艺术产业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与此同时,我国诸多动画艺术的研究学者也逐渐尝试对微动画的篇幅大小、故事内容、传播媒介进行更加细致的界定,如韩亚微、许蕤、张丽认为微动画片长约在3分钟以内,篇幅微小,故事精练,富有哲理性,便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网络媒体上进行传播。[3-5]笔者则认为微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0年代动画发展初期,动画艺术家们就尝试将简短幽默的实验动画短片以娱乐为目的作为电影的片头而搬到在荧屏上播放。当时的动画短片都是带有实验创作目的的微型动画,可以认为是现代微动画的雏形。但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才未像当今一样兴起一条特有的微动画产业。此后经过动画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从电影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动画电影或TV动画、OVA动画等。如今,又通过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微动画早在20世纪初的互联网时代就已盛行。如动态表情、网络广告动画、动态电子贺卡、学院动画(如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和课程实践等动画小作品)通过网络媒体得到迅速地传播和推广,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不管什么类型的微动画,都蕴涵了动画设计与创作的所有专业知识,如我们日常常见的动态表情,其中包含角色的各种表情设计、动画设计、特效设计、渲染与输出和项目管理等环节,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随着微媒体的不断普及,大量个人或小团队的动画短片也随着微媒体的发展而茁壮成长起来。并通过微博、微信、Twitter、Facebook、Vimeo等微媒体的应用进行推广而逐渐知名起来。如英国JonnyLawrence的MakerVSMarker系列作品、美国AlanBecker的AnimationVSAnimator系列作品通过微媒体传播而迅速走红,并逐渐建立原创作品设计师个人的知名度和产业链。其中,英国著名的动画导演西蒙•托菲尔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西蒙的“双微”艺术

微动画中“双微”的含义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从传播媒体和篇幅大小的角度来理解,即指的是在“微媒体”上传播的“微动画”;其二是从微动画创作的艺术内涵来理解,即选取“微不足道”的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演和节奏的掌控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西蒙•托菲尔德正是通过动画的“微”艺术及其创作的“微”理念,进而陆续推出个人的动画短片系列作品———《西蒙的猫》。该系列作品秉承传播传统的手绘风格,采用二维无纸动画技术进行创作;[6]通过个人主页、个人博客、Youtube、Twitter、Vimeo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和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首发作品CatManDo(2008)更是获得英国动画奖(BritishAnimationAwards,简称BAA)中的最佳喜剧奖和布拉德福动画节(BradfordAnimationFesti-val,简称BAF)评审团特别奖等4个奖项。每个作品的平均片长在1~3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黑白线条的画面风格留有大量的空白,给观众留下极大的遐想空间。具有“微动画”的短小精悍、风趣幽默、创作周期短和易于传播的“精微”特征,并在主题、叙事、角色场景设计和动作表演4个动画艺术方面的“微”表现上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一)微主题

《西蒙的猫》是以饥饿的猫讨食这一微小的主题而展开的系列微动漫作品,是西蒙•托菲尔德以切身宅男的生活经历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受众群体主要定位于年轻的单身上班族。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上班节奏快,没有较多的时间观看传统的长篇动画;尚且还是单身的宅男宅女,与西蒙•托菲尔德一样回家后迫切想要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里,西蒙•托菲尔德通过隐喻的手法借猫喻人。将猫假想成自己下班后回家饥肠辘辘急于求食和需要人关心而表现出“心情暴躁”“撒娇”等内心情感映射的情景;同时也将猫假想成自己的伴侣,与自己共同生活过程中发生了各种趣事。其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极其细微。充分反映出他自己对生活的细心体会和内心情感的表达,达到了现实叙事达意的效果。[4]并通过细微的主题与当代年轻的上班族产生心灵共鸣,满足单身青年的心理需求。因此,其生活中微主题的确立更容易吸引被新媒体“潜规则”了的微众们。

(二)微叙事

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演绎一个个经典故事?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作品只能从点出发,描写世界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叙事应当是一种排除性结构。[7]因此,在叙事策略和结构上,西蒙•托菲尔德首先明确每个故事的幽默性和完整性并保持系列作品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再以后现代主义的“小叙事”手法将短片的主要特征主题生活化、细微化,挖掘自己平时生活的林林总总。在情节安排层面上,西蒙•托菲尔德将情节的设置放置到生活中每个琐碎的细节上,将故事情节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使观众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西蒙•托菲尔德现实的生活状态,从而产生内心的共鸣。在该系列作品的每个矛盾设置中,西蒙•托菲尔德常常通过猫与家庭中各类摆设物体之间的矛盾而展开具体情节,从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猫好动爱玩的天性,如LetMeIn(2008)中猫与门的冲突;HotWater(2014)中猫与厕纸之间的矛盾;MirrorMirror(2014)中猫与镜子之间的趣味冲突等。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西蒙•托菲尔德更是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将每个故事中猫和西蒙•托菲尔德本人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如CatManDo在片长87秒钟的表演中却只描绘了猫如何叫醒西蒙•托菲尔德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程,其情节发展循序渐进,直到高潮部分猫拟人化的举起棒球棒砸向西蒙•托菲尔德的头,从而叫醒他以达到求食的目的。整个故事情节不仅贴近上班族的现实生活,又富有生动的幽默性。从2008年至今,《西蒙的猫》系列作品共出品42集,平均时间在1~3分钟左右。故事结构分为开端(平均占据16%的篇幅)———发展(平均占据62%的篇幅)———高潮与结尾(平均占据22%的篇幅)。与传统动画大体相同,但由于篇幅的微小,其高潮与结尾之间的界限较之于传统动画而言较为模糊,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三段式叙事结构。与微电影相比,其结构更加精练凝实,同时透过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反映西蒙•托菲尔德现实的日常生活状态。

(三)微景微角

《西蒙的猫》系列作品中,大部分只采用1个小场景来表达整个故事发展的全过程。其场景和角色都是采用黑白手绘的线条效果,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色彩的渲染,使整个场景和氛围在作品中被特地弱化。如CatManDo、LetMeIn等作品都是通过一个长镜头来拍摄,从头到尾都没有切换过场景和镜头。同时,采用简笔画来进行角色设计的创作,其形象特征简洁明了,便于观众识别和形象传播。《西蒙的猫》中角色原型来源于西蒙•托菲尔德自己及其所饲养的4只猫。在设计的过程中,西蒙•托菲尔德并没有把自己假想成经典的美式“英雄主义”角色,把猫假想成“闪电狗”或“极速蜗牛”等拥有一定超能力的“超神猫”,而只是将自己和家养的猫假想成茫茫大众中普通的一员,过着衣食住行的日子,其角色地位微不足道。但这种“接地气”的角色却博得大众的好感,让观众倍感亲切,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正是观众真实生活的写照。通过人与猫的各种矛盾冲突来凸显故事戏剧的幽默性,以此来映射大众生活的各种细节。

(四)微表演

西蒙•托菲尔德在动画动作表演上注重动作的流畅性和细节动作的表达,沿袭了美式迪斯尼二维动画制作中经典的“一拍一”或“一拍二”的制作方式。这种动画制作方式可以展现细腻入微的角色表演,并将单薄的主题和故事通过各种经典的动作来演绎。因此在其作品中,虽然弱化了主题的寓意性、场景和角色的华丽性,但通过“精致细微”的表演更能增强短片叙事的幽默性和感染力。西蒙•托菲尔德往往通过多重角度和动作的表演来压缩时空的创作手法将一个动作的发展拉长。如在CatManDo中,西蒙•托菲尔德通过各种夸张的角色动作表演来展现“猫唤醒西蒙”这一过程:首先是4次探头观察周围的环境;其次是各种叫唤方式和踩踏床铺的动作逐步将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最后,猫在拍打西蒙•托菲尔德的脸和揪耳朵都无果后,挥起球棒当头砸下,进而得偿所愿。表演的动作在细节方面高度归纳总结猫的习性和特点,并通过重复动作来加深情节的发展和强化角色的性格特征,如当猫洋洋得意时,就会在地毯、沙发或床上来回踱步。其角色设计虽然是采用极简风格来表现,但在表情动作设计方面依然表现得极其细腻生动。

四、结语

西蒙•托菲尔德微动画创作“双微”的艺术理念并未像传统动画短片一样或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或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或宣传教育理念;相反,他那看似轻描淡写的生活写照,却是他对人生最深的感悟。这些生活经历通过微媒体,得到了“即时”“广泛”的传播,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致谢:本文为笔者在美国访学的阶段性成果(2014—2015学年),感谢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ArizonaUniversity)传播学院(SchoolofCommunication)ChrisS.Johnson教授对本文的指导与支持。

[参考文献]

[1]任中峰.快乐驿站:网络“花”结出的电视“果”[J].中国电视,2005(09).

[2]周玲岚.碎片化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微”契机[J].当代电影,2014(05).

[3]韩亚微.新媒体环境下“3D微动画”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2).

[4]许蕤.“微动画”:我国成人动画领域的新维度[J].电影文学,2014(01).

[5]张丽.微动画短片创作在动画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5).

[6]黄恩武.动画中手绘的传承性与延续性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5(Z1).

[7][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2-93.

作者:黄恩武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