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墨动画艺术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墨动画艺术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墨动画艺术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的水墨动画片,不仅采用中国最传统的水墨绘画的形式,而且将极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琴、棋、书、画集为一体,以人文情怀为故事构架,以儒释道精神为核心灵魂,利用水墨画中墨和水的干湿关系和水墨在宣纸上的晕染时出现的层次变化关系来体现中过水墨动画的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关键字:水墨动画;审美特征;文化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画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动画已经不仅仅是以娱乐儿童为目的,而是肩负着传播文化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就以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为依据,根据具体的动画短片分析其审美特征,探索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及思想内涵。通过研究水墨动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试图找出振兴中国动画的突破口,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使得中国的经济得以发展。

一、中国水墨动画的概述及产生

1)水墨动画的概述。水墨动画片可谓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水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水墨动画以中国写意水墨画的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的表现手段,运用拍摄动画的特殊处理技术及电脑软件将写意水墨画的形象逐帧拍摄出来。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水墨片大力的投资,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也得到了颇高的称赞。可是水墨动画制作工序复杂,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虽然其艺术价值得到了认可,但是同商业价值脱离轨道,这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外来动画的冲击后,处于“高出不胜寒”的尴尬地位,停滞不前。

2)水墨动画的产生。谈到我国水墨动画的产生,就从当时中国艺术界的具体情况来看,水墨动画这种新形式的动画短片的问世绝不是偶然。一方面,写意水墨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画种,它对笔情墨趣的追求,对描写对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辩证理解,以及对墨分五色的神奇效果,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形式。另一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动画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使得中国艺术焕发新活力。在相对封闭的文化语境中,中国动画的创作者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对动画的艺术形式深度的研究及拓展中去。创立了世人瞩目的的“中国动画学派”,为中国动画立足于世界动画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水墨动画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动画艺术中的一股新血液。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和《山水情》这为数不多的四部动画,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创造出了独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新形势。

二、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的水墨动画片,不仅采用最中国最传统的绘画水墨画的形式而且将极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琴、棋、书、画集为一体,以富有人文情怀为故事构架,以儒释道精神为核心灵魂,利用水墨画中墨和水的干湿关系和水墨在宣纸上的晕染时出现的层次变化关系来体现中过水墨动画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1)视觉审美。中国水墨动画最具独特的视觉效果便是影片中人物和背景的处理,它突破了传统动画片线条结构惯用的单线平涂的效果,运用了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使动画的各种造型具有水墨特色,与其他形式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是没有边线的,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优秀的水墨画,也是一首流水潺潺的抒情诗。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动画界新的审美领域,同时使水墨绘画艺术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水墨的晕染特征有表达意境之美的优势,它营造出中国画深远的意境,创造了“梦幻仙境般”的艺术美学。以《山水情》动画片为例,动画中的人物造型是按照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传神的手法,虽然笔触不多,但不同笔锋交织在一起,生动形象的传达了人物的神态和气韵。动画片场景的取镜更是独特,采用了中国绘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手法,水墨自由,酣畅淋漓,自然画面中出现了很多大面积留白,黑与白的对比形成了水的“白润”与山和石的“墨韵”交融在画面中,产生了虚与实的关系,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的结合。“实”则是具体形象,“虚”既是无限想象,一虚一实的关系让情与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空灵、悠远的艺术氛围。

2)听觉审美。对一部动画电影来讲,歌曲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很多情况下,歌曲不是陪衬,而是已经容入到整部影片当中,带动着整部影片节奏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因此,音乐对动画影片效果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相比,《牧笛》这部动画弱化了情节性,更突出视听形式的美感。这部动画不仅有优美的画面,而且音乐更具有吸引力。整部动画发展依托美妙的音乐来刻画角色的心态,这部动画虽然没有对白,乐器之间的应和却胜似对白。例如,用扬琴比拟潺潺的流水,用三弦模仿浸欢乐的水牛,以高胡的音色及音调来区分和表现鸣叫的黄鹂,牧童则持长笛,以长笛的清脆悠长与之媲美应和,一问一答,此起彼伏,相映成趣。打破了动画拙于表达细腻情感的通论,而是营造出独具中国韵味的艺术境界。以《牧笛》(如图)为例,赏析其音乐之美。影片一开始,在和煦的春风中、柳丝依岸、溪水荡漾、牧童骑牛,画面墨色远淡浓近,错落有致。伴随着扬琴演奏的明亮而清脆的溪流声,牧牛载着牧童悠闲自在的穿过丛林,来到溪边饮水嬉戏,此时,三弦为奏,描述老牛与牧童在水中嬉戏时的欢快。牧童笛声一起,老牛就依依不舍的靠岸。音乐在这里不仅仅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而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之后,用高胡模拟的鸟叫声与牧童吹奏的笛声,一应一答,此起彼伏,相应成趣。时而清脆嘹亮,时而婉转悠长的美妙的笛声比胜黄鹂,也将牧童带入梦中。此时由铜板琴、钢板琴、弦乐、扬琴等弦乐合奏的音乐响起,梦幻多彩,轻松愉悦。之后,引逗着小提琴也加入行列,整个乐曲更是多了份欢快和优美,使得整个音乐融入在画面中,和谐美好。梦中老牛走失,牧童焦急的寻找这段故事,音乐在这里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人、与景、与情融为一体,为影片的抒情色彩填上浓浓的一笔。我认为最后这段牧笛独奏是最精彩的部分,牧童独奏竹笛,呼唤牧牛归来。虽然这部分笛声不如之前的轻快明亮,其中略带深沉婉转的味道,正因如此才更具魅力,表达牧童对牛儿的依恋之情。在中国的水墨动画片中,不仅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纸墨笔砚以及具有民族特征的传统乐器展现在动画中,也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而是对不同时期人们生活变迁以及思想起伏的折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儒释道精神融为一体,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发展的一个窗口。下面以具体水墨动画为例,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儒家思想的蕴含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集道德规范于一体,它包括孝、悌、忠、礼、知、勇、恭、惠、宽、善等内容。儒家思想从古至今都影响着人们社会行为及思想,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水墨动画《山水情》(如图)是最具中思想内涵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古琴为主要线索,描述了一位文士在归途中病倒,并在荒村野渡遇到一个小渔童,渔童搭救,之后文士成文渔童老师,传授琴技,并把古琴赠予渔童,老师离开时渔童抚琴相送,温情、纯洁的师生之情的故事。这一个简单故事却蕴含着浓厚的儒家“礼乐”精神及“孝悌忠信”、“建功立业”等思想品质。影片的一开始寒风呼啸中一位文士的出现到文士的晕倒这不幸的遭遇,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文人受到严重的打击之后身心疲惫,而古琴对现在他是惟一的精神寄托,之后遇到渔童得救之后将琴技及古琴赠与渔童,依旧继续他的报国征程。这正式体现了儒家“礼”的忠信思想以及建功立业的高尚品质。如果说“礼”是人的外在行为的节制,那么“乐”就是人内在行为的约束,在儒家思想中礼乐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礼乐配合,以礼修身,以乐治心,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当然,儒家精神“乐”在《山水情》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渔童的出场是以吹着欢快悠扬的口琴出来,给人自然、淳朴、天真的印象,随着故事的发展,最后渔童目送老师远去的背影,弹奏着老师送的古琴,曲调跌宕起伏,饱含了他与老师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2、道家精神体现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摒弃了自然界的五彩之美,而以单纯朴素的黑白色,渲染出世间万事万物的另一番别致样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代表着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精神。道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极大,而老庄哲学中有关黑与白、天与人、有与无、道与法、盈于虚等命题及论述,都直接影响着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理念、审美取向、精神追求以及绘画创作。水墨动画用“黑”和“白”的水墨去表现世间万物和老子理论中的“玄”和“素”相吻合,老子对这两种无彩色高度重视,在无色中,最推崇黑白两色,并以色论道中国绘画一向被认为是德、道、意的载体,其所表露的也就是中国人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追求。水墨画色彩语言却表现为神学和内省理性的特点,这种传统范式的形成,与道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水墨动画片中不仅深藏着道家的哲学精神,还具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万事的本源,是自燃世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依据,是隐藏在世界万物背后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曾说过:“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他不从自然界的外部去寻找,而是从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的精神联系上去寻找美,把美看作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在水墨动画《山水情》中,除了具有儒家“礼乐”思想外,还具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故事开始在寒风呼啸的背景中,一位满腔热血却壮志未酬的文士出现,到他成为渔童的老师,教渔童琴技,为了让渔童感悟艺术的真谛,在激情澎湃的音乐高潮中带他穿越陡崖峭壁,在空中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用心去感受自然万物生命的搏动。这段体现了“天道”精神。渔童搭救文士,文士为了报答渔童将自己超高的琴技教给渔童并将琴赠予渔童,渔童弹琴回应远去的老师。这一动人的师生情结即是“人道”精神。故事的最后也是高潮,在送别老师远去消失,最后渔童没有任何语言表达,而是弹奏古琴,将这段深厚的师生感情化作成这首饱含深情的古琴曲。此时此刻,少年进入艺术的最高境界,老师背影消失在自然界中,可谓是达到了天、地、人、自然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艺术界完美的定格。

四、结语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的层面来看,水墨动画无疑是中国动画电影里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国水墨动画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是中国水墨动画呈现出了东方美学精神及以特有的哲学思想,使动画本身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中国气息。中国的水墨动画在上世纪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出的成果,将中国特色代表文化“琴棋书画”集为一体,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为表现形式,以传统文化儒道精神为核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无一不在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具魅力,传播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现在中国的水墨动画在面对迪斯尼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强烈冲击后,现阶段处停滞的尴尬境地,但是作为一名数码专业的学生,我坚信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借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成分,重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一定能制作出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动画片。

参考文献

[1]《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张慧临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动画艺术研究》朱剑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3]《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4]《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刘纲纪武汉大学出版社

[6]《儒家道德哲学研究》沈顺福著山东大学出版社

[7]《中国绘画思想史》邓乔彬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智敏 单位:苏州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