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影视动画艺术的角色创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影视动画艺术的角色创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影视动画艺术的角色创造

摘要:影视动画作品的设计水平不断提升,我们需要进一步注重动画人物角色的有效塑造,构建有效的原型意识,实现角色的有效特性化创造。本文重点分析了人物角色在影视动画作品中的作用,探讨了原型背景下实施影视动画人物角色的具体塑造,关注了人物角色塑造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而实现动画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有效塑造。

关键词:动画;人物;塑造;语言;造型

一、引言

国内动画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画作品受到儿童,甚至成年人的追捧和喜爱,这与动画制作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在影视动画作品中,我们需要对角色进行有效刻画,根据故事人物性格创造出动画原型,同时对人物内心、表情、语言、动作等进行有效塑造,进一步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画人物形象。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作用

(一)构建影视动画作品的主线。在动画作品中,动画角色人物的有效塑造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动画作品的吸引力,这就像是明星效应一样,我们在网上找电影、电视剧观看的时候,首先需要查看这些影视作品的演员名单,看到自己熟悉的演员,就愿意尝试看一看,然而没有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演员,可能就认为这部作品属于二流作品,不值得一看。换句话说,一个故事情景的设计需要有一个具有成功形象的人物,这样的理论在影视动画作品也是如此,具有特征的动画角色可以构建整个作品的主线。(二)体现原型理念。动画作品在表现故事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人物都是虚幻的,是作者构想出来的,但是这种构想不是凭空设计的,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不断从生活中寻找角色人物的原型。《熊出没》中的光头强这一动画人物角色是一个虚拟出来的人物,作者在进行这一人物角色设计的时候,已经参考了一个一肚子坏水,就是想将森林中的木头砍光的人物,煞费苦心的与森林的保护者熊大、熊二进行斗智斗勇,也许是因为费脑子,作者将光头强索性设计成一个没有头发的人物形象,还原这一人物角色的形象,可能在生活中进一步找寻到这一人物的原型碎片,可能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头发较少的人,总之,在塑造动画人物的时候,作者都是从生活中、理念中的原型来创造动画人物。

三、原型背景下实施影视动画人物角色的塑造

影视动画人物的塑造需要秉承生活、理念原型的塑造,需要进一步突出动画人物的性格特征,需要进一步增加人物的可视性,让人一见到他,就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就需要进一步拓展人物角色在影视作品的作用。有效构建动画人物,就需要对多方面的生活进行夸张、虚拟,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质量。(一)人物塑造基于剧情的改编。动画作品不需要有更为真实的人物特征,可以进一步引入更多多元化的人物夸张手法,这种夸张可以使得实现人物与现实中的人或者物只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现实与人们选择自己理想原型之间夸大,进行剧情的组建。由于很多的影视动画作品就是根据具体的神话故事或者具体的小说背景改编的,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注意人物特性的有效体现,例如将小说《西游记》中改编成影视动画的《西游记》师徒四人的人物角色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在角色动作的细节上有了更多的表现,这样的动画片版的孙悟空有了更多的变化,可以上天,可以入地,不再受到电视版的特效限制,可以实现更为突出的变化,可以随时随地变成一个房子,变成一只仙鹤等。《木兰辞》是我们古代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将其改编为影视动画作品《木兰花》中,更多关注人物的内心特点的塑造,不断通过动作细节、表情等变化进一步塑造从军杀敌中木兰虽然戎装一身,但是还是女儿心的内心特征。这是运用了影视动画形式进一步塑造了人物这一细节的内心特征。(二)人物塑造形象设计。在进行影视动画作品的人物形象设计需要进一步突出人物角色细节的描述。例如在人物动造型、动作等方面的塑造。在动画人物造型的塑造上可以不拘泥于电视作品的局限,可以进行最大限度的夸大,这样可以帮助塑造出更为突出的动画人物角色。例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典型人物都是有着自己造型上的特征,这种特征不需要拘泥于人形演员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最大限度的夸张,例如大头儿子的头很大,这是这一人物的塑造特征,进一步塑造了孩子聪明的特征,小头爸爸的头很小,与大头儿子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对比,这样的人物对比塑造可以进一步提升该动画作品在观众中的关注度,另外还有一个围裙妈妈始终带着一个围裙,这是这一人物的基本造型特征。(三)人物的塑造基于特殊的语言。一个具有特性的影视动画人物形象,不仅在形象上实现与众不同的特征,可以进一步夸大与现实人物原型的不同,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人物塑造效果,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语言进行人物特性的塑造。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影视动画作品中,灰太狼除了在形象上有着与众不同的一道疤、一个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中,不论是自立行走,还是倒立状态,都带着的鸭舌帽,这些形象特征之外,灰太狼还有着一句经典的话:“我会回来的”。这是对灰太狼抓羊失败之后,塑造的一句经典语言,这就是从言语的角度进一步突出了灰太狼的人物角色的特性,始终不渝的抓羊动力,这次没有成功,下一集还要再抓羊,这样的性格特征可以进一步提升动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语言的角度进一步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动画人物角色。在《圣斗士》中星矢在与人交战的时候,就要反复使用的天马流星拳,这一句“天马流星拳”也是家喻户晓,成为一个经典,这些典型语句也可以进一步塑造更为突出的经典动画人物形象。(四)人物塑造拟人化设计。很多的动画作品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赋予了生命力,也只有在动画作品中实现这一拟人化的作品设计。这也可以进一步达到突出的人物塑造效果。例如在《汽车总动员》的影视动画作品中,不同种类的汽车被赋予了生命力,他们和人类一样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社区,每一个汽车人都有自己的房子(车库),社区里还有一个修理厂、加油站,他们“生活”所必须的设施资源都有,整个动画作品就是围绕这一拟人化的人物角色展开的,这样的设计具有更为突出的特点。美国此类动画作品很多,另外还有《玩具总动员》,这一动画作品将一个孩子的玩具赋予了生命力,他们在与邪恶玩具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动画作品教育孩子们需要善待自己身边的玩具。

四、动画作品中人物角色塑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细节措施

(一)对剧本中的人物做足功课。成功的塑造一个典型的动画人物形象,需要进一步对原著、剧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读剧本,理解人物在整个故事情节中的变化,同时需要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对这一人物的有效理解,在观察生活中与剧本人物角色比较类似的人时,需要进一步拓展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把握,在人物性格把握过程中,一些细节将直接决定他们对人物的有效理解和塑造。因此需要进一步掌握人物塑造过程中的细节个性,这样才能有效塑造一个典型的动画人物角色。(二)剧本人物理解到位。动画人物角色的理解和塑造需要全方面的开展,一个丰富经验的动漫设计者需要从造型、言语、动作、甚至眼色表现出动画人物角色的一些内心矛盾和变化,这都是需要进一步拓展人物形象的特征化。例如我们抗日类的动画片《新地道战》中关于日本鬼子形象塑造就是需要从上述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理解,首先在造型上男性日本鬼子可以通过军刀、手枪或者是更为凶悍的表情,从而呈现出一个典型日本鬼子的形象,在言语上需要表现出中国话不是很流利、战斗经验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动作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动画人物的有效认识,无恶不作。因此在动画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和塑造。(三)人物重点特征突出表现。现代的小观众对影视动画片形式要求不断提升,我们在塑造动画人物角色形象的时候,也不需要将一个人物塑造的浑身上下都是特征,这种过多的人物特征就等于没有特征,小观众们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剧本中任务的重点特征,从一个点直接击中小观众的关注度。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切合实际生活,同时在表现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五、结语影视动画作品角色人物的有效塑造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人物特征,可以采用更为夸张的表现方式,从而突出他们的人物特征,这种典型动画人物的塑造需要动漫设计者具有大量生活阅历,从而提升他们在动画人物设计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殷福军.万氏兄弟早期动画作品《一封书信寄回来》真伪考证[A].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pliedSocialScience(ICASS2011),2011,03:145-146.

[2]赵俊,王飞鹏,等.“文化导入-元素构成-动画创作”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研究[A].2013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cialScienceandEducation(ICSSE2013),2013,12:102-103.

[3]刘俊生.从“类创造”到“真创造”的转变——动漫角色形象设计探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8(08):128-129.

[4]张琪.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角色创造技巧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27(05):183-184.

[5]张艳梅,李砥,等.解析影视动画艺术的原型意识与角色创造[J].电影文学,2013,23(03):166-167.

作者:陈晓忠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