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探究

摘要: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真实可靠信息的渠道,而接地气是采编工作的核心。本文以接地气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新常态下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的措施,旨在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确保新闻节目的质量,推动传统媒体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接地气

一、引言

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电视新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想要在竞争形势下站稳脚跟就要迎合观众的需求,激发百姓的兴趣。而接地气是当前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思想,符合新常态下的新闻制作理念。如何制作出接地气的电视新闻是当前采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的概念

接地气即工作人员深入百姓生活,体会民生、民情,了解群众所看、所想、所需,并编辑出满足观众需求的新闻。这就要求采编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掌握采访地区的风俗习惯,通过家常用语展开交流。在采访过程中,采编人员要放低姿态、实事求是,杜绝高高在上和夸大其词,这也是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接地气既是指新闻素材,也是指采编途径。素材内容的选取极为重要,既要积极向上又要能调动观众的兴趣,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状,而选择素材的宗旨就是接地气;采编途径是指通过工作人员与百姓的亲密接触获取新闻内容,从而满足接地气的要求。

三、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的作用

新闻采编工作接地气的作用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灵气。接地气的新闻内容更加生动、充实,有灵气,而能在百姓中获取新闻素材并提炼成观众喜爱的内容则表示采编工作者也是有灵气的。而且与群众的零距离交流也能增加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采编人员的实践能力。第二,有底气。采编人员要做出接地气的新闻节目就要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新闻工作能力,满足新时展的要求,拓展自己的眼界,形成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新闻质量的良性循环。

四、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的措施

(一)贴近百姓生活

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发现素材并使用素材,只有贴近百姓生活的题材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接地气的效果。采编人员要深入百姓生活,选择反映民生的新闻内容,传递社会正能量,还要留心观察身边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如清洁工、警察、农民等,是他们用辛劳和汗水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以采访建筑农民工为例,虽然他们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但是采编人员很难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工作环境,因此可以和相关部门协调深入施工现场,记录农民工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这种题材可以让观众设身处地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在提高关注度的同时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采编工作者要贴近百姓生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1]除此之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占据了大量的观众资源,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弊亦有利,电视新闻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传统的电视媒体具有信息传递的单一性,无法得到观众的反馈。新时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观众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新闻采编人员完善工作内容。这也使采编人员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交流,获取更多接地气的素材,在交互过程中也能及时获取受众关注的话题,丰富了采访内容,同时也使素材选择更具有针对性。所以,采编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快捷和高效性,为获取接地气的新闻素材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引用家常语言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实现采编工作接地气的基础,能够有效拉近观众与新闻工作者的距离,使内容更有亲切感和朴实感。很多被采访者在话筒前都会紧张、焦虑、不知所措,这种压力来自环境、气氛和采访者,使其认为采访只是提问和回答,但真正的采访过程应该是交流而不是呆板的问答。使用家常话交流可以平衡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减轻采访过程中的压力,就好像朋友聊天一样更利于情感的抒发。

(三)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电视新闻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采编人员要改变以往落后守旧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实现新闻素材的搜集、采访、编辑、制作的一体化发展。[2]这种模式有利于从第一视角观察被采访者的工作和生活,体会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采编工作绝不能表面化和形式化,那样的新闻内容会缺少真实性和感染力,不够充实,只有从百姓中获取作品再反馈给百姓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共鸣。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素材内容情感的把控。情感过多会导致内容过于夸张,不切实际;情感过少又会使内容枯燥乏味,呆板无趣。因此,采编人员要融入群众的生活中,体会到真情实感才能使编辑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五、结语

要实现新闻采编接地气,就要贴近百姓生活、引用家常用语并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接地气不是庸俗土气,而是通过最朴实无华、真实亲切的新闻内容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实现媒体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剑明.“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7(12):197-198.

[2]牛卫丽.如何让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J].西部广播电视,2017(07):164.

作者:张俊英 单位: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