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电视新闻写作应把握的几点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电视新闻写作应把握的几点要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电视新闻写作应把握的几点要求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常常看新闻,尤其是本地的新闻联播。现在的电视新闻,一般画面都拍得很美,然而看得多了,也能发现一些“美中不足”。如××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本来办得很不错,在省台的上稿率最近几年一直雄踞全省市州第一。然而就是这样有实力的地方台,新年前后笔者看了几次新闻,还是挑出了一些小毛病。这些小毛病××台存在,其他地方的电视台也许同样存在。故这里不揣冒昧,信口胡言几句,还望各方谅解、教正。

一、电视新闻应求短求精更具新闻性

12月2日上午,长沙海关驻××办事处江华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沙海关关长黎××出席开关揭牌仪式并讲话。第二天,××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这则消息,标题为:《长沙海关驻××办事处江华工作站揭牌成立》。应该说,这是一条很不错的新闻,一条很鼓舞人心的新闻。海关能在一个县,况且还是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县设立工作站,肯定是不多见的,值得关注,也值得大力宣传。我们首先应该为电视台记者及时抓到了这个新闻点赞。这是传递正能量的新闻,媒体上这样的新闻应当越多越好。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这条新闻,在欣赏的同时,依旧感到这条新闻还是有些美中不足,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引用领导讲话内容太多,几乎成了会议消息,而且是一条不太短的会议消息,达1330字之多。二是“指出”“强调”“要求”出现的频率太高,官腔味太重,新闻语言不清新。三是篇幅相对过长,播放时长达4分20秒,且大多时间都是在听领导讲话,有些沉闷。四是内容繁杂,不简洁,如海关的具体业务就不必讲得过细,因为一般受众并不需要了解,也不会感兴趣。五是一些该突出的地方没有突出,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却被埋没、舍弃掉了,非常可惜。我看了××市其他媒体的报道,这些媒体在介绍1-10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形势时,都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江华连续6年被评为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县区,今年前三季度外贸总量排在全市第二。”可就是这么一句关于江华外资外贸非常重要的话,在江华设立海关工作站的报道中,竟无影无踪,实在让人费解。至于其他背景材料,如××有几个海关工作站?江华是不是××市第一个设立海关工作站的县?……若能详细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这条新闻就更有看头、更有价值、更吸引人了。当然,这条新闻在播出时,并不是一味把镜头对准领导,而是大量运用了全市和江华县城市面貌、工业企业等镜头,大场景画面气势恢宏,小场景画面细腻生动,这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再者,重点报道领导的讲话,也是正确的。领导的讲话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能不报,也不能漏报,问题是如何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不能顾此失彼,不能搞绝对平衡,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这里之所以吹毛求疵,就是希望今后我们的这类新闻,做得更精、更好,更具新闻性。

二、重大会议报道应讲究画面美

××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元月1日下午在××会堂胜利闭幕。《××新闻联播》当晚播出头条新闻,报道会议闭幕盛况。因看多了全国两会的电视报道,笔者心里对××的两会报道充满了期待。笔者瞪大眼睛看新闻,在兴奋的同时,心里竟不免有些遗憾:多好的两会呀,可我们的电视画面还是有些草率,有些不严肃啊!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等各项决议时,画面上,有人低着头,有人仰着头,有人懒洋洋举手,有人不举手(也许是列席人员),画面缺乏美感,缺乏精气神。由于会场比较空旷或座位拥挤等条件限制,现场难以拍出震撼人心的、宏大的电视画面,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注意细节、讲究画面美,却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譬如,现场记者要认真选择拍摄对象,认真选择拍摄角度,主动避开不雅画面。编辑制作要严肃认真,精心剪辑,坚决删除不适画面。不能动不动就拿起摄像机扫过来、扫过去,不加选择只管拍摄,后期制作又不严格把关,拍到什么就播什么,这是不合适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市人民关注的大会,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此类会议的报道必须严肃认真,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的电视报道画面更富有美感。

三、现场报道应注意“画面和谐”

1月11日《××新闻联播》头条新闻《××市举行重大产业项目现场观摩会》,是一条很有看点的重头新闻。此次观摩会是之后××市举行的首次重大产业项目现场观摩会,也是××市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成果展示和现实练兵场,意义非同小可,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都高度重视。该电视新闻总体来说还算拍得不错,基本记录和反映了现场观摩会第一天的情景,绝大多数画面拍得很美、很生动,但其中回龙圩的几个画面,却让人感到有些不和谐,令人费解。报道说,回龙圩是名副其实的“橘子特色镇”,柑橘漫山遍野。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柑橘主导产业,助推荒山变成青山,当地百姓的生活日渐富裕起来,今年橘农户平均收入预计达到10万元,柑橘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黄金果”“致富果”“幸福果”。与之相配的画面是:市领导和与会人员在橘园参观,大片的柑橘,硕果累累,这非常好。可接下来有几个画面让人费解:一是远处橘园突然出现一群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妇女;二是隆冬时节橘园上方突然出现蓝天白云特写镜头;三是天寒地冻一群橘农穿着拖鞋、短裤、T恤在分拣柑橘。我毫不怀疑这些镜头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拍自于回龙圩的,但是否是当天的现场镜头,肯定要打一个问号,估计是运用了一些过去的资料画面。新闻贵在真实。一个好的现场报道,实在没必要画蛇添足地塞进一些不和谐的资料画面。资料画面再美,若与报道不和谐、也只会降低报道的真实性,使报道效果打折扣。

四、新闻标题不能耸人听闻

1月13日,《××新闻联播》播出一条短新闻《蓝山警方捣毁一居民家的“炸药库”》,看后觉得此标题有几处值得商榷。一是标题突出“蓝山警方”似乎不妥。新闻开头说得很明白:“1月11日,蓝山县禁燃办执法人员在巡逻时发现塔峰镇西埠头村村民李某某家内存有大量烟花爆竹,针对这一情况,执法人员随即展开处置。”画面显示,开始查处、搬运烟花爆竹的并非公安民警,而是一群穿普通便服的工作人员。明明是蓝山县禁燃办执法人员发现并查处了这起烟花爆竹案,虽然后来将当事人移交给了蓝山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但标题却说是蓝山警方“捣毁的”,显然与事实不符,至少不准确。二是“捣毁”一词有些耸人听闻。村民储存烟花爆竹,一般是为了过年销售,赚点小钱,违了法,该查处就查处,不必动不动就“捣毁”。“捣毁”一词的敌对味太浓。烟花爆竹就存放在村民的卧室里,你“捣毁”什么,难道连村民的住房也“捣毁”了?三是“炸药库”的比喻太夸张。当事人李某某无正规储存手续,属非法储存烟花爆竹行为。非法储存就是“炸药库”,那若有合法储存手续呢,就不是“炸药库”了吗?新闻标题一要准,二要实,任何哗众取宠、耸人听闻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蒋剑翔 单位:永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