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记者的职业认知遭到动摇,自我转型迫在眉睫。转变工作方式,成为全能型记者,做强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方向。加强个人学习和组织培训,是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记者;转型
一、记者的职业危机与自我转型
人手一部手机,人人都是记录者和新闻者,在此背景下,记者这一职业的“神圣感”被不断弱化。电视台记者虽然既能写又能拍,但也时常陷入对自我职业认知的迷茫。以笔者所供职的栏目为例,该栏目是梅州市收视率最高的一档民生类新闻栏目,其采访视角专注于老百姓的需要。在十年前,笔者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被老百姓信任和需要的光荣使命感,在帮他们解决好问题和困难,在看到报道的受助对象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后,备感欣慰;甚至在出门散步时看到周边店铺的电视机里播放的是自己与同事采写的新闻,出门打车时在司机收音机里听到的是自己的节目,内心是满怀成就感的。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信息接收选择。在快节奏、高效能时代,因新闻信息的大容量需求,以及“微时代”新闻的快消性和民生新闻的碎片化等特点,“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在图文传播方面效果更佳,其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同时也更灵活。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如果仍然全部采用最传统的二人搭档组合方式来采写和拍摄,已无法适应新闻发展的要求,必然导致受众减少、记者收入下降等恶性循环。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传统媒体人出走现象已屡见不鲜了,如张泉灵从央视离职,马东离开媒体业成为娱乐网红,吴晓波等离职做起了自媒体人,从中也能看出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窘境。那该如何做,才能让电视媒体重获新生,让电视新闻记者重新找回自信和存在感?笔者认为,这不仅是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记者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转变工作方式,成为全能型记者
出门采访是记者的主要工作。从笔者12年的从业经验来看,电视媒体记者的日常采访流程就是:作为文字记者时,需要与一位摄像记者搭档出门采访;作为摄像记者时,需要与一位文字记者搭档出门采访;回来后,一人负责写稿,一人负责制作后期。笔者在工作的前5年,觉得这就是采写新闻的最佳方式、最优搭配,但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这类方式已渐渐落伍。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向手机客户端转移,待白天的新闻通过记者的采访于晚上通过电视传输到受众眼前时,新闻已成“旧闻”,时效上已经落后了。或许有人会说,做不了独家,难道不能做深度吗?答案并不是不能,但对于新闻快消性而言,深度新闻的素材少,需要记者的沉淀。因此,时代要求传统电视新闻记者转型,要做“全能”记者,能拍、会写、懂制作,还能玩转新媒体。要快速将自己武装成为全能背包记者,除了传统的摄像机、话筒必不可少外,移动WIFI、自拍杆、笔记本电脑、U盘、数据线、耳机、相机、照明灯、脚架等,全都要装进一个背包里带上随行;最重要的,一部强大的智能手机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的职能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固有的工作模式和业务水平亦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记者要转变工作方式,习惯于从二人搭档转变成一人“单打独斗”,这对记者的个人水平和体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还要眼明、耳清、手快,快速捕捉新闻素材,并通过全媒体进行传播,让受众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
三、保持核心竞争力,做强深度报道
如今,县级融媒体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作为一名市级电视台记者,要始终保持初心,牢记使命。要抢“热度”新闻,更要把握舆论导向;要做深度新闻,也要提升自我采访水平,坚守主流媒体阵地不动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穿新鞋,走新路,但不能扔了核心竞争力,忘了初衷。就民生新闻而言,还是要把焦点对准老百姓,找准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对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探究,制定预案,拟好采访提纲,有针对性地进入采访。采访实质上是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通过记者的提问来完成新闻报道。能否从中挖掘出更有深度和新闻价值的信息,考验记者的功力,毕竟在做深度采访之前,早有其他媒体将简单新闻事实了出去,这在融媒体时代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为此,电视新闻记者要以全新的角度去挖掘事件背后更有深度的故事。作为一名全媒体记者,必须抛弃以往只完成电视栏目播出就完事的观念,必须创新报道手法,颠覆选题理念,兼顾“两微一端”,既保证报道时效,又能确保报道深度,让观众享受视听盛宴和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四、加强个人学习与组织培训
多次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也就应该成为我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电视新闻从业者要让自己的新闻报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导、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全媒体时代对记者提出了更高、更多、更精的要求,基于此,记者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状态。采访时,从受访对象身上汲取社会养分;工作时,与同事多交流,互相交换新知识;空闲时间,多看看电视,学习优秀栏目的新闻采编流程、表现形式,多点开人民网等客户端,学习好的文章的表现手法。当然,电视新闻记者要完成华丽转型,重担不能只压在记者身上。所在单位也需配合,比如组织专门的培训,对记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如果没有专业系统的培训、指导,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极有可能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电视台要为记者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借鉴其他知名电视台的经验,通过系统的培训来帮助记者掌握相关技能,从思想上、行动上、技术上全面支持电视新闻记者完成转型。反过来,记者自身也应该提高专业素质,积极主动进行转型,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结语
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努力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全能型”记者,为受众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新闻。
参考文献:
1.何薇.媒介融合时代电视记者采访创新模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3).
2.李小红.媒体融合时代电视记者的转型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8).
作者:林梅 单位:梅州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