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探究

一、反映重大主题

主题即思想。编排确定什么样的主题,体现出编排的导向和思想。201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徐州夜新闻》围绕“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主题推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编排。本档节目编排主题集中,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编辑思想明确,节目样式多样、新颖,采用动态消息、直播连线、直通现场、人物访谈、民调话题等多种体裁,张弛有度。尤其是以赴港特派记者现场采访发来的《魅力香江别来无恙》组合、从徐州走出去的企业家、“霸王花”等典型人物的视角推出的《从云龙湖畔到香江之滨》组合,以及多人多角度回忆的《我的1997》组合和央视、新华社等相关节目信息的精粹汇编,把香港回归祖国20年浓浓的家、国、情充分展现,收到良好的播出效果。获得2018年度江苏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的《徐州夜新闻》同样也是围绕重大主题精心编排。2017年12月,到徐州视察时曾作出重要指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徐州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在到徐视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2018年10月31日,第五届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徐州举行,“生态城市、绿色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在国际、国家层面上不谋而合。本档编排充分挖掘这一重大主题背景与正在发生的主题事件,运用多种报道方式和全媒体技术手段,生动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在徐州的成功实践,也向世界进一步讲述了城市绿色发展的中国故事。该档编排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时效性、可看性的统一。

二、精心策划内容

新闻立台,内容为王,好的编排更要靠内容制胜。以2017年7月1日《徐州夜新闻》的编排为例,作为城市电视台,如何呈现“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这一重大节庆活动,并做好落地报道,是编排策划的重点。首先是头条确定。头条从哪来?国家级庆祝活动,地方媒体难以进入主会场。如何把现场盛况呈现给地方观众?栏目借力而为,把国家级媒体包括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公开报道的新闻作为素材,按照电视传播特点进行精选、整合,首选“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举行”报道作为头条。同时,对央媒播出的精品视频《重温最霸气的一幕: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那一天我回家了》进行加工、编辑,巧妙融合在整档节目的编排中,提升了主题报道的厚重感、历史感以及节目的权威性、人文性。做好国际国内大事件的落地报道,是地方媒体绞尽脑汁的事。前期赴港记者进不了主会场,便从外围找文章。后期栏目主创团队通过影像资料查找、通过当年派出赴港采访记者的回忆等,寻找徐州与香港的情缘。如:庆祝活动当天一早,徐州台赴港记者就来到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市民广场,采访香港同胞和在港华人自发的庆祝活动。在《魅力香江别来无恙(三):“香港掂档”嘉年华怀旧街景特色美食重拾往日时光》报道中,赴港记者来到香港的闹市广场,寻找徐州元素,拍到了香港市民抖空竹的画面,并在报道中与徐州这一民间游戏结合起来,寓意香港与内地传统的文化不可分割。《从云龙湖畔到香江之滨》系列人物访谈“徐州企业家郭玉民: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报道,讲述了一位徐州企业家在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来到香港,白手起家在香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的故事。《不靠颜值靠实力从徐州走出的香江霸王花》《我的1997回忆:香港吾心依恋》《四大地标建筑见证徐港携手发展20年》,这些鲜活又浓厚的徐州元素组合报道,在香港回归祖国20年之际播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体现采编队伍的“四力”素养

新闻是“走”出来的,脚力有多实,笔下就会冒着多少露珠;眼力有多好,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就有多大;脑力有多强,思想就会有多深邃;笔力有多厚,就会妙笔著多少好文章。一档新闻节目的编排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电视台整体采编播队伍的“四力”素养。以2018年10月31日《徐州夜新闻》编排为例,栏目主创团队围绕“世界城市日”主题策划出每条报道的大致方向,如何做,从哪切入主题,哪些细节能体现主题,哪些人物、事件最典型,直播连线的时候说什么,现场评说能否和受众产生碰撞等等,都是对记者“四力”素养的考验和锻炼。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徐州样本》一组报道中,记者跳出会议做报道,深入一线得真知,不单单在会议现场挖掘出“人居环境改善的徐州样本”主题,还把会议上提到的诸多内容、问题带到采访一线,深入棚户区、海绵公园、湖泊水系等地,进行探索式、调查式采访,把会议活动报道得有声有色,深入浅出。《棚户区改造: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擦亮“生态底色”激活高质量绿色发展》《建设海绵城市打造会呼吸的城市生活空间》等报道,让人居环境改善的徐州样本内容充分翔实,论点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对编辑而言,“四力”体现在编排中,则是宏观视野、微观着手,板块呈现、层层推进,实现1+1>2的效果。围绕“世界城市日”首次在地级城市举办这一契机,编辑通过三大板块编排,回答了观众未知想知的多方面问题。如:第一板块“事件+解读”,通过新闻事件、背景解读、嘉宾访谈,利物浦、上海、徐州等多会场连线报道,今日热词、朋友圈互动等,全面展现城市日主题活动。第二板块“深度分析+徐州经验”,由徐州倡议切入,向全球城市发出城市绿色发展倡议。整合了多路记者深入社区、景区、高新区、公园等地,探寻徐州在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园林绿化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垃圾处理五个方面的探索和经验报道,全面解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徐州的成功实践。第三板块“现场报道+主播评论”,通过编排《悦动徐州乐享全城:2018世界城市日万人公益行活动》,通过主播现场体验和点评,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绿色发展理念给徐州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给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四、编排体现“守正创新”的实践

电视新闻编排应体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要求,体现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的创新要求,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守正,是基础。2018年10月31日《徐州夜新闻》节目编排围绕“世界城市日”活动的主题——生态城市,绿色发展,在报道形式上,综合运用多路记者现场报道、多会场串联、人物访谈、现场连线、主播点评等多种电视传统表现形态和体裁展现主题。在报道内容上,坚持新闻宣传“时度效”的定律,通过长消息、短消息、调查报道、系列解读、组合报道等多种新闻报道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充分报道。创新,是活力。在节目创新上,采用了智能机器人、双视窗、分演播室、高清背景大屏、无人机航拍等新媒体技术手段,达到图文并茂、声画互融、多屏互动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更清晰、更直观、更立体、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发展理念有效传入千家万户。其中,借鉴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手法制作的徐州朋友圈、智能机器人“小夜”盘点今日热词除了在电视节目中播出,也同步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手机客户端用户的关注、点赞和转发,进一步扩大了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的影响力。

作者:张清 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中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