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面对媒体融合发展之势,媒体行业亟需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开展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社会学的场域理论,从社会场域、媒介场域、文化场域三方面探讨了促使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做出改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丰富学术讨论内容和厘清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人才的输出与媒体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场域理论;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2013年6月,为适应新闻事业发展需要,推进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8年10月,以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目标要求,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在宏观层面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视。同时,行业内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能熟练运用文字、图片、直播、音频、视频等全媒体报道手段”“掌握Photoshop、GifCam等软件”“具备编辑社交平台公众号经验”等。

二、文献综述

学术研究是对现实状况的学理关照。媒体融合背景下,学者们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探讨聚焦在以下四方面:(1)以具体高校为例,总结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经验。研究学者在《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与创新——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改实践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多元主体运用各类媒体一起求证事实,并在求证过程中进行意见交流和对话是新闻传播的“新常态”,因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做出了创建新闻传播学案例库、跨媒体传播实验教学、跨学科人才培养三大重要改革,以适应新闻传播活动的“新常态”;同时,在《以“政产学研合作”深化部校共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基本经验》文章中,学者回顾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部校共建的四年发展之路,认为其意义不仅仅限于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和新闻人才的培养,更是打通了高校与政府(及党媒)之间的合作通道;(2)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24位媒体从业者的深度访谈,研究学者发表了《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业界的视角》一文,文中指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培养适应智媒时代的业务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培养洞察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新媒体业务动手能力及分析数据方法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此外《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为例》的研究文献,一方面总结了西南科技大学从重构课程体系、重塑专业实践平台、重组专业集体活动三方面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模式外,还分析了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失衡、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竞争实力存在差距等问题;(3)探讨高校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文献《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关键任务——第十届中国新闻学年会“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研讨综述》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郑保卫提出的“保卫新闻学、创新新闻学、发展新闻学”是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三大核心任务,新闻学学科体系尚不完善、新闻教育渐入困境、传统内容难以解释新生现象是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与会专家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关键目标;《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中研究人员认为,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必须与时俱进、自我革新。(4)探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的原因,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的引言中作者提出:从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来看,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态、以及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迅猛变化的业界不断提高对新闻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但相较于“个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文献,高校为何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学术探讨不多。简短的话语并不能够阐释背后深层的原因,无论是国家层面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还是社会层面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渴求,探讨发生这些转变的因素有利于丰富学术讨论焦点,更加明确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意义所在。因此,笔者结合社会学的场域理论,从社会场域、媒介场域、文化场域三个方面,对促使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以期厘清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人才的输出与媒体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深层原因。

三、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新闻

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场域理论”的确立者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ä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其中“场域”(field)“资本”(capital)“惯习”(habitus)是它的三个核心概念。“场域”是布尔迪厄在《实践的逻辑》(1990)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社会自主的分化下,空间中由此形成各种场域,每一种场域在进行自身系统运转的同时,也会与其他的场域或要素产生互动。“资本”为场域运转提供原动力,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不同场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本也会不同。“惯习”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习惯”,它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性情倾向系统。惯习对场域内的个人和其他行动者都具有影响作用。图1为场域、资本、惯习三者关系的示意图。场域理论的本质是对关系的一种把握与思考,它包含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具体的视角。因此,对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缘何进行改革与创新,结合场域理论,可以实现从具体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的理解与把握。

(一)社会场域:宏观影响因素根据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新闻媒体发展趋势专题解析》显示:新闻资讯行业形成了以资讯聚合类平台、门户网站、垂直新闻客户端和传统新闻媒体共同发展的业态。虽然移动端用户红利已过,但新闻资讯的用户覆盖和网民渗透率仍在稳步增长,新闻资讯移动端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作为一款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信息引擎推荐产品,某新闻app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成长最快的产品之一,并成功跻身新闻资讯客户端第一阵营,而诸多传统纸媒则纷纷停刊。资本的注入为互联网市场中的传媒行业提供了运转的原动力,2018年3月,在看到互联网企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功能后,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提出要继续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因此,在资本的支持下,新媒体迅速占领了媒体行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满足了人们阅读网络新闻的惯习。

(二)媒介场域:中观影响因素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广告刊登额下滑、新闻纸价格上涨、报纸接触率边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报业经营自2012年以来一直面临“断崖式”下滑,突破传统媒体的困境,才是媒体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CTR市场研究公司的《2017年传媒市场趋势》显示:媒体行业形成了传统媒体生态圈、互联网媒体生态圈和以分众为代表的出行场景媒体生态圈的格局。随着三大媒体生态圈的发展,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思维、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等方面也相继提出了新要求。以“传媒圈招聘”社交平台公众号的招聘信息为例,2018年9月25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融媒体招募实习生”信息中,其中一条岗位要求就是“有主见、有观点、有风格、有担当”;2018年9月27日的“米未传媒年度大招募”中,对米果团队内容创意实习生的要求是:脑洞奇特有想法、撰写过社交平台公众号文章加分;2018年11月4日的“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招聘公告”中,招聘条件之一是“掌握新媒体传播方法、渠道、能独立完成新媒体运营者优先”。可以发现,媒介融合背景下不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从新闻传播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全面。

(三)文化场域:微观影响因素高校某一专业的就业率越高、学术成就越多不仅能体现高校的办学能力,还能帮助自身聚集更多的资金支持,助力学校发展建设。面对媒体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具有为行业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责任。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来讲,对知识的输出时刻保持新鲜性,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这有利于高校自身专业学科的长足发展。因此,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大势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惯习方面纷纷做出了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场域作为一个存在竞争与相互影响的关系网络,不同场域间的相互作用会引发资本、惯习甚至场域自身的改变。社会场域中资本的注入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培养了人们通过移动网络进行阅读的惯习。社会场域中新媒体的发展、新阅读惯习的养成重构了媒介场域的传媒行业生态,提高了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岗位要求。在场域间的相互影响下,最终倒逼了高校自身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志明.讲话精神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启示[J].学习月刊,2016(06):41-43.

[2]蔡雯.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与创新——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改实践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6(01):60-61.

[3]杜骏飞.以“政产学研合作”深化部校共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基本经验[J].新闻与写作,2017(10):26-30.

[4]李晓静,朱清华.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业界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8):160-165.

[5]任祎寒,陈云萍.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为例[J].青年记者,2018(23):120-121.

[6]赵文丹.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关键任务——第十届中国新闻学年会“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研讨综述[J].新闻与写作,2017(12):45-48.

[7]张昆,王宇婷.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J].新闻与写作,2018(01):67-72.

[8]汤景泰,黄雪姣.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青年记者,2016(18):99-100.

[9]罗曼.趣味判断、趣味展演与场域建构[D].南京:南京大学,2018.

[10]王长恩.文化场域中的教育与教学活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77-81.

[11]陈国权.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J].编辑之友,2018(02):28-36.

作者:王哲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