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全媒体下的电视新闻突围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要继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必须寻找一条突围路径。本文认为,主题宣传的亲民化、报道形态的过程化和深度调查的常态化,应该成为增强电视新闻综合竞争力的侧重点。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形态;路径创新
在传播生态急剧变化、舆论场更加复杂的全媒体时代,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被逐渐削弱,阵地被不断蚕食。城市电视媒体节目优化和创新的着眼点应该是新闻,获取市场优势的杀手锏还是新闻。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的挑战,推进城市电视媒体新闻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内容产品持续转型升级,是当前一个急迫而又严峻的课题。城市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如何放大引领舆论导向的喉舌功能,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突围路径?笔者认为,不妨可以从三个侧重点去进行探索。
一、主题宣传亲民化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一个重大主题绝对是一种高度的理性概括。主题宣传的核心,主要是通过提供适当内容,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个主题的影响,接受一种理念、一种愿景、一种事实,感受一种力量,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策划开展好主题宣传是城市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首要职责和使命。但是,主题先行、堆砌文字、沉迷于制造大场面或者使用万能画面的宣传方法,呈现在电视荧屏上的传播效果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新闻是对人的传播,主题宣传必须谋求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更新,在大片化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亲民化,让受众喜闻乐见,才能凸显传播价值。电视媒体作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连接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对重大主题报道可以在已知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策划报道。当然,这种策划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尊重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坚持以事实说话,即使是联动型策划也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019年国庆节这一天,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电视端口的宣传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为统领推出组合报道。首先聚焦的是阅兵式,全景式立体化地展现绍兴各界收看讲话和阅兵式时激情澎湃的壮阔场面,表达了绍兴儿女对新中国辉煌成就的自豪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与祝福,并连线应邀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礼阅兵式的绍兴代表,分享他们在现场的切身感受。随后采制播发《新闻行动:我为革命老区代言》,围绕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要求,多路记者深入全市多个革命老区,通过所闻所见所感,展现绍兴革命老区的新生活新气象。记者代言体既贴近性强,又有亲和力,尤其是在契合“网红”效应后,能够让主题宣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消除传播障碍。如记者采制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典型人物,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绍兴一中的老校长徐传嘉,一辈子秉承“党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的理念。虽然年近九旬,他依然腰板笔挺;虽然生活极为简朴,但是在为学校募捐时,一出手就是10万元。记者通过对画面细节的展开和放大,使报道感人至深。这样的报道,由于内容丰富,形式鲜活,既充分展现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又着力捕捉到了普通人在国庆当天倾泻而出的自豪感,把宏大叙事寄寓在鲜活的场景和丰满的故事与细节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报道形态过程化
电视新闻的报道形态现在基本可以分为递进式叙事结构和倒叙式叙事结构。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讲述新闻事件的原因、发展、变化、结果,整个过程就是报道最新时间内曾经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叙事手法能够清晰地将新闻事件的过程线性地展示给观众。后者是不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而是先把事件的结果概括出来告诉受众,接着再回顾事件,并进行层层剖析。这种手法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在信息传播的视频化时代,强化视觉冲击是电视新闻必须全力拓展的重要优势。浙江卫视甚至提出了“无航拍不新闻”的理念。城市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视觉冲击靠什么?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视觉表达体系,比如推进航拍常态化、更好地利用图表让精良成为一种包装态度;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新闻的过程感,充分展现新闻当事人的言行举止和情绪波动,全力捕捉新闻的冲突和悬念,再辅之以有意味的视角变化、镜头运动和画面组接等表现手法,催生令人难忘的新闻瞬间。老套路拍摄新闻,是画面不足、解说来补,也许半个小时就能搞定。但视频时代更需要新闻具备故事的品质。长时间的记录和跟拍,已经形成电视新闻的采制潮流。如果说纸媒的新闻是写出来的,那么合格的电视新闻必须是拍出来的;如果说纸媒新闻拼的是文采和思想,那么电视新闻拼的就是形象的捕捉能力和用画面讲故事表达观点的能力。形象大于语言应该成为电视新闻从业者恪守的职业自觉,用形象思维释放画面的多义性和丰富性,才能在全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中锻造电视新闻最核心的生命力。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就是记者要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报道新闻,这是电视新闻报道中比较常见的报道方式之一。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所谓新闻报道故事化,就是在报道过程中要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2019年以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电视端口开设人物特写专栏,明确要求把镜头对准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乌篷船船老大、地铁建设工地的工人等各个行业的普通劳动者,引导记者用拍摄纪录片的态度拍摄新闻。相关报道力求在见人见事见场景的基础上捕捉原生态的新闻情节。其中有一条快递小哥的电视报道,记录他从白天一直忙碌到凌晨2点58分的最后一单,镜头叙事充满生活的尘土和汗水的味道,深深打动了受众。
三、深度调查常态化
深度调查类报道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碎片化传播开展差异化竞争的利器。但是调查类报道要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通过记者的介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移动优先是媒体融合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新闻时效优势已经丧失。然而,相比电视新闻性节目,互联网新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更多的内容是草根的、平民的、浅白的,具有娱乐性的。对于城市电视媒体来说,与自媒体相比,专业水准理应高出一个段位。推动深度调查类报道的常态化,采制自媒体目前还无法完成的内容产品,是城市电视媒体重塑主流地位的重要路径和现实抉择。网络平台在调查类报道这一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平台虽然能够为人们提供最新资讯,并且做到了有视频有真相,但仍然在调查类报道方面与传统电视媒体有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专业手法与客观性两个方面。主流媒体更应该成为时代的敏锐观察者,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和难点,凸显新闻的公共品质。因为主流媒体可以更加便捷地和官方交流。构筑这个交流平台恰恰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主流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目前,广泛开展新闻调查,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承担社会责任、解读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推进电视深度调查的生产,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在电视端口开设常态化的记者调查专栏。2019年以来,“红色景点为什么走热、特色小镇如何求名更要求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创产品怎样才能赢得市场、古城夜经济怎样才能火起来”等议题,在报道的前置阶段就促动记者脱离消息思维,增强深度调查意识,激发记者积极介入深度调查的激情。由于电视端口深度调查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导致优质报道不断涌现。比如关于绍兴ETC市场的调查、曹娥江江底泥沙淤积的调查等报道,在官方和民间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媒体生态持续裂变,推动深度调查报道的繁荣,才能为城市电视媒体新闻锻造更深远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铸就更广维度和更强能级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四、结语
电视媒体在视频新闻生产方面具有采编、拍摄、制作等多方面的专业优势,大量的原创内容产品存在着自媒体人所没有的权威性。就城市电视媒体而言,当前是要以媒介融合为契机,强化互联网思维,在优化新闻生产体系、释放内容原创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小华.《和谐中国行》与主题宣传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2).
[2]傅一晟.新时期电视新闻策划的突围之道[J].传播力研究,2018(22).
[3]吴长佳.强化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J].当代电视,2019(8).
[4]蒋丹妮.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J].记者摇篮,2019(2).
作者:王存瑞 单位: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