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研究

摘要: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如何办好电视新闻节目,其后期编辑的“再创作”至关重要。本文阐述的电视新闻“再创作”,要求新闻编辑以受众为本,通过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策略,学会提炼和升华主题,对电视画面,恰当运用同期声以及后期编辑进行二度创作,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创新意识,提高新闻质量,增加收视率和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为本编辑业务再创作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风生云起”,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眼球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纸媒、地方电视的受众锐减。当前,如何在在竞争中赢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已成为影响地方电视台发展的关键要素。笔者认为,地方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内容为王,办好时效性强、可看性足、以“受众为本”的新闻节目十分重要。这需要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以受众为本,“再创作”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受众的资讯需求。

一、地方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节目与报纸和电台等媒体不同,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电视媒介的特色,新闻节目需要编辑“再创作”。电视新闻编辑是一个信息的筛选、编排的过程。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能,是在摄像记者所拍摄的新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也就是说,通过编辑的理解、思考和再加工、再创作,充分体现新闻的信息点和本身的新闻价值。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再创作”主要指新闻编辑根据新闻的价值,遵循后期制作合成的内在秩序,编辑文字稿件,并合成、编排已拍摄的视频素材,即编辑对文字和画面进行“再创作”,有重点、有逻辑性、有选择性地修改原稿、标题制作、画面编辑、配音和编排,最后形成一组完整的、符合受众收看需求和新闻宣传要求的新闻节目,并将摄像记者所拍摄的素材中蕴含着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传递给电视观众。

二、地方电视新闻编辑坚持以受众为本进行“再创作”的必要性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的出现正改变着中国传媒生态环境,地方电视台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只有在“新闻立台”的前提下,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坚持以受众为本,因闻施策“再创作”,变革原有不足,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拳头”节目,承担起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责任。

(一)新媒介新闻的冲击

由于网络、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介新闻的冲击,电视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台新闻收视率急剧下降。如数字电视、IPTV、移动流媒体、网络媒体等新一代大众传媒异军突起,导致地方电视台外部生存空间遭遇挤压,加上本身缺乏具备竞争力的发展体制机制,使其受众群日益分化。这已成为制约地方电视台发展的瓶颈。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只有以受众为本,经精心再创作去“突围”,才有可能在新媒介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这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再创作”出有个性、有影响力的报道,改善节目质量,创造品牌栏目,最大程度“捕获”受众的眼球。

(二)区域传播的局限

地方电视台是以本土受众为主要目标群,为本土受众提供信息、资讯以及娱乐的电视媒体,处于“中央———省级———市级”金字塔结构的最下层。与中央台、省电视台相比,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内容地域局限性明显,其新闻传播具有一定局限性,缺乏相对的颇具影响力的“大新闻”,且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影响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难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

(三)受众时代的需求

以受众为本,是党的以人为本思想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的必然体现,也是新闻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1]受众时代,地方电视台虽遭遇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等不少困境,但仍具备一定的优势:地缘的亲近性,服务的接近性优势和情感的情结性,这是其它级别的媒体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其受众多为辖区内居民,要求新闻编辑要以受众广泛关注的“身边事、民生事”为出发点,采编制作本区域发生的重大、突发等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新闻,满足受众的兴趣和收看的心理需求,赢得绝大多数受众好感或喜欢,使电视新闻在整体上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提升地方电视新闻编辑以受众为本的“再创作”的策略

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以受众为本,掌握“再创作”策略:学会如何在迎合受众心理的前提下,用新闻观点与创造思维,高效率处理好新闻素材,科学设计声画,编出受众认可的新闻,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真正发挥舆论先导作用。

(一)文字编辑的前期“再创作”,要注重升华主题

作为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是拍摄和解说总合成的“导演”,必须学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根据新闻栏目的风格和特点以及稿件的实际,在尊重新闻事实、以受众为本的基础上,对新闻稿件进行“再创作”,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即准确把握记者的稿件,结合阶段宣传主旋律,适当地删减、修改或润色,提炼和升华主题,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二)后期编辑视频的“再创作”,要注重因“闻”施法

电视编辑是以画面、声音、解说等综合手段来表达主题,视觉、听觉立体展示内容。[2]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需具备扎实的编辑画面的能力,因“闻”施法,通过运用现场的场景、同期声、人物的采访等进行“再创作”,向受众传递更多的信息,增强新闻真实表现力。

1.有机组合声画,增强视觉冲击

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要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可看性、新闻性强的视频可向受众传递大量的信息,又能博得受众的赞赏。目前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多为录播,但必须日编日播。这意味着新闻编辑要具备纯熟的驾驭电视画面的技能,以创新审美的眼光,及时处理记者拍摄的视频素材,合成好集整体性、完整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新闻画面,提高电视新闻“看”的价值,从而达到令受众满意的效果,让受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合理剪辑画面

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不光具有视觉上的感知价值,同时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争取选择画面剪辑点至关重要。在遵循“图像优先”的原则下,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过程中必须正确、全部地理解视频资料,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受众的收看规律挑选镜头,再依据解说词的内容合理安排镜头的长短、角度、景别,实现画面在思维逻辑、时间先后上有连贯性,即镜头变化流畅、合乎逻辑,让同一屏幕出现不同空间的画面组合,内容表现更为丰富,更有助于受众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和可看性,让受众更好地欣赏、理解电视新闻的内容。莆田电视台《今日视线》新闻栏目2015年12月推出网络消费系列报道,其中《“双12”还“剁手”吗?》《“双十二”后的冷思考》采取叙事、动作、情绪和节奏等多个剪接点,以画面分析、解读当前网络消费的事。编辑注重通过以娓娓叙述的口吻和现场感的视觉冲击力,分析“双十二”新闻主题的利弊,阐析理性消费的必要,极大地满足了地方电视台受众求真、求知等心理需求,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肯定。

(2)准确合成声音

声音是构成电视新闻的主要物质材料,主要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电视新闻编辑要把握好声音剪接点,对声音的编辑,要做到“画出声随,声画同步”,让画面语言丰富、准确、有冲击力。一是编辑播音播报语言。要按照新闻解说内容的起伏,如解说语言之间的间隔、语速、说话的方式等确定剪辑点;在此基础上,从声音素材中选取恰当、合适的部分,并将选取的声音素材配上相应时间段的解说,以达到声音与画面内容的相统一,给受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编辑实况语言。要巧妙地用简练、通俗、口语化的同期声,使新闻的讲述更加生动完整。在实况音响的编辑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与画面或同步或对位等不同组合方式烘托主题。如声画同时出现,合成下镜头声画留有时空或下镜头立即切入,用音响独特的声音吸引受众,增强现场感的冲击力。三是编辑音乐。音乐是构成电视新闻声音的元素之一。电视新闻的背景配乐属于新闻客观事实之外的元素,使用即代表编辑有一定的主观目的加入其中。电视新闻的背景音乐目的要明确、朴素、简单,和画面相统一并且构成整体的衔接流畅。所以,新闻编辑要考虑音乐的旋律、节奏与画面内容的匹配协调,选用合适的音乐旋律体现新闻内容,和画面整体交融、统一。既可引导受众的情绪,又能给受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必要刺激,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

(3)适当运用字幕

字幕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字幕为画面中所表达的节目内容提供说明、注释或提示,可直接呈现节目内容信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帮助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巧拟“醒目”的新闻标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年初,莆田电视台的《“招工难”遇“就业难”,谁难了谁?》新闻,标题言简意赅、通俗活泼,又借助简洁明了的图示图表和Flash动画辅助显示,强化了受众的视觉效果,受众反馈甚好。

2.巧妙策划编排,提升新闻品位

电视新闻编排,就是依据新闻节目的内容价值以及观众的收看习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新闻传播,具有报道快速、简短明了、范围广泛、主题鲜活等特征。[3]在新闻节目中,不可能每条新闻都会引起受众的长时间注意。新闻编辑编排过程中,要具备策划意识,强化新闻节目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巧妙地编排新闻事件,特别是头条新闻。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观赏兴趣这种经“再创作”、编排得有起有伏的新闻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张弛有度,可刺激受众的兴趣和收看欲望,赢得受众高比例的收看。如将重大或突发性事件作为头条,足以激发受众的收看的心理,毕竟精彩的头条能调动受众继续收看的兴趣,否则受众会立刻转换频道。就拿《莆田新闻》来说,以往头条一般安排领导活动,近几年打破了以往按领导职级来编排新闻的习惯,一些重要的民生新闻逐渐占据头条位置,进一步增强了节目的质量和对受众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当前“碎片式”信息需求阶段,编辑需要打破传统的编排模式,可满足受众追求新闻事件跌宕起伏的心理效果。

(1)内容相似的新闻事件

编排组合不是一味的新闻堆积,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组合。电视新闻编辑应该综合叙述,让内容和形式单一的稿件有机组合起来,通过归纳和总结再创作,使得新闻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厚重,可看性更强。

(2)内容不同的新闻事件

电视新闻编辑可以把一个共同的主题、角度,或将具有因果等关系的电视新闻加以“再创作”,或分门别类地重新组合成新闻事件,让受众在观看之后,轻而易举了解、记住所报道的电视新闻。如时政新闻多限于会议新闻、领导活动等“硬”新闻,在编排时需搭配“软”性新闻,如社会新闻、趣闻等,激活受众的“看点”。所以,新闻节目编排要有明晰的编排思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突出主打、特色新闻,为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新闻精品。

总之,电视新闻编辑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拓宽视角,下功夫探索和研究“再创作”策略,才能编辑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受众喜欢收看的节目,使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三贴近”,吸引受众。

注释:

[1]王刚.以受众为本[EB/OL].人民网,2012-02-06.

[2]刘志利.电视新闻的字幕[EB/OL].新闻论坛,2012-7.

[3]魏毓.根据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N].企业导报,2015-6.

作者:蔡玲萍 单位:莆田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