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的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的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的改革

【摘要】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独特性;各少数民族音乐之间又相互影响、融合,最终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本文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特征的分析,探究多元文化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的改革。多元文化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创作,应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扬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时俱进,紧密跟进现代的审美意识和潮流,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为主旨,表达和传播具有自身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共同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关键词】多元文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改革探索

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音乐的由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意识与潮流也在不断变化。尼采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在不同的时期,音乐都承载着鲜明的时代诉求。中国乃“礼乐之邦”,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亦有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中国音乐的初始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这一时期的积累开创为中国音乐之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石。此阶段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第二阶段是中国音乐的新生期,包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音乐的乐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与世界其他音乐的融合借鉴,勇于吸收外域文化,乐风逐渐国际化,终于迎来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和载体大致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乐器、民间戏曲音乐、民间说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的完整统一体。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分析

20世纪90年代由张千一作词的结合藏族民间演唱风格的民族歌曲《青藏高原》,改变了人们对民族歌曲的观念。藏族是个喜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有着大草原广袤无垠的大气,歌颂内容包括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祝福相会以及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不拘泥于音乐内容,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善于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意志,歌舞样式形式多样又特色鲜明,主要有果谐、堆谐、囊玛、谐钦、热巴谐、仲谐、折嘎、嘛玛尼等表演形式。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歌颂曲调。藏族传统歌剧有代表作《格萨尔王》。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4个剧种。著名藏族音乐歌唱家有才旦卓玛,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等。蒙古族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与祭祀音乐三大类。蒙古族民歌根据其音乐特点又分“长调民歌”(乌尔吐)和“短调民歌”(乌火尔)。在丽江市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历史悠久的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起源于唐、宋、元时期中原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纳西古乐具有曲目古老、乐器古老的特点,因其高雅庄重的音乐特征,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音乐主要靠口头流传,其“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形式。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音乐具有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等特质。朝鲜族音乐按民族传统可分为民谣、歌乐、舞乐、器乐、“板嗦哩”(说唱音乐)、唱剧等6类,与朝鲜半岛的民间音乐一脉相承。维吾尔族音乐与阿拉伯音乐风格类似,非常注重乐器,按结构和演奏方式可分为弹弦、拉弦、吹奏、打击乐器等数十种。其音乐演奏多以都塔尔、热瓦甫和弹布尔为主,代表作品《十二木卡姆》。

(三)少数民族音乐的表演乐器及表演形式

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其形成的民族音乐用心创造、世代传承、经久不息,拥有优秀而独特的背景文化,其表演乐器丰富,表演形式多样,造就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光辉灿烂。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各具地方特色。藏族民族乐器有扎木年、扬琴等弹弦乐器,以及札木聂、牛角胡等打击乐器,富有特色。蒙古族乐器有马头琴、三弦和兴隆笙等,器乐呈现柔和、安静的特点,主要是民歌旋律的器乐化。傣族音乐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方面,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艺术等。少数民族歌曲,用以表达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思想感情或未来梦想。民间戏曲音乐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及说唱,如藏族戏曲较为著名的传统剧目《文成公主》《卓娃桑姆》,白族戏曲《牟伽陀开辟鹤庆》,以及傣族戏曲《千瓣莲花》《红莲宝》。

二、多元文化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改革的必要性

(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音乐表演形式、内容和载体丰富多彩起来,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回族的《花儿与少年》和蒙古族《吉祥三宝》等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也得到广泛传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汉族音乐家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引入音乐创作之中。如萨顶顶音乐团队,将大量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电子乐有机结合,融合原始和现代、东西方元素,营造了一个充满原始诱惑的音乐世界,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众多歌迷的喜爱,时至今日,依旧百听不厌。

(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少数民族音乐以口传心授为主的自然传播方式越来越难以维持[1],原有的特色音调无法如农耕时代的方式得以传播,音乐创作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音乐创作一方面要紧扣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特征,一方面要注重音乐教育这一传播媒介的作用。我国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缺失,这是需要我们认识到并积极解决的问题[2]。少数民族文化转型[3]为音乐创作改革提供了新的素材,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中外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文化,这对少数民族音乐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形成多元化大背景。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创作理念应以文化价值、文化生态和文化创造为导向。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难免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强烈冲击,有价值、有特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遇到了巨大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下进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特征的改革探索,在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又能兼容并蓄,与时俱进,为传统音乐创作注入新鲜血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多元文化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作特征的改革探索

(一)与西洋乐器相结合,洋为中用

在践行洋为中用的探索过程中,采用西洋乐器演奏外国作品,只是一定程度上模仿他人的音律和感觉。只有当采用西洋乐器来演奏少数民族的音乐,才能真正实现洋为中用,有助于将少数民族音乐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向世界传播。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洋乐器相结合,有着洋为中用的独特魅力,以音乐为载体,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让现代人重新认识少数民族音乐,让世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注入新的血液。少数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巧妙融合,使人耳目一心。在少数民族音乐中,藏族的大弦子、蒙古族的马头琴、京族的独弦琴、西南地区傣族及佤族的葫芦丝、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维吾尔“达卜”、西南地区苗及瑶民族的芦笙乐器,与西洋乐器相结合,传统与流行的激情碰撞,如由司徒华城先生的《春节序曲》,通过精湛技艺演奏小提琴,发出优美的音色,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独特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与民俗故事相结合,古为今用

了解我国传统的古代文化知识,认知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如“四书五经”,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思维力和感受传统音乐魅力的能力;借鉴优秀的古代音乐文化,以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有价值的故事为背景,古为今用,注入现代元素,将现代音乐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相互融合,进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创作。正确认识我国古代传统音乐所蕴含的含义,与民俗故事相结合,古为今用,取长补短。加强各民族间音乐家的学习交流,深入民间探寻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创作教育和培训工作;立足本民族特色文化,海纳百川,集百家之长,成民族之采,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助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尊重传统音乐文化,深刻理解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授古代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多元化的音乐思维模式;认识和体会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开发和创新,挖掘更多的民族元素,促进少数民族文化音乐的保护与发展。

结语

多元文化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创作,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扬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时俱进,紧跟现代的审美意识和潮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底蕴和独特气质充分展现。以音乐为载体,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让现代人重新认识少数民族音乐,让世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注入新的血液,促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景春.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p28-32

[2]王雯雯.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音乐时空,2016年第10期,p26-27

[3]范巧珍.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J].大舞台,2015年第3期,p208-210

作者:张声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