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百鸟朝凤思传统音乐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最能反应各民族的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承载着传统文化,在现展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电影《百鸟朝凤》反应了礼与乐之间不可割舍的关系,也揭露了传统音乐未受到重视的现象。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关键词】传统音乐;百鸟朝凤;音乐文化
一、电影《百鸟朝凤》含义分析
电影是以无双镇为地点,这一小小村落的每家每户历代都很重视葬礼时请唢呐班子吹奏乐曲来送亡灵,在当地,唢呐艺人承载了道德评判的重任,从唢呐匠人所吹奏的规模即可知道一个人生前的德行如何。在此,唢呐不仅仅是娱乐的功能,在办理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评价,通过这一行为来展现给他的后人看,约束后人的行为,起到上行下效和警惕的作用。对于道德平庸的人,唢呐艺人只吹奏两台;道德中等之人,则吹四台;上等者吹奏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享用《百鸟朝凤》这首高难度的曲子。这与周代礼乐制度相似,通过礼乐来体现人的等级地位。王用八艺;诸侯用六艺;士大夫、卿用四艺;士用二艺。周代时期的礼乐是局限于王公贵族的,百姓没有资格享用礼乐,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开始下移至百姓的生活中。在无双镇,唢呐就是普通百姓体现礼乐的一个载体。《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的很多细节性画面都有一定含义,能够细致入微地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与音乐传统,最能体现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与美德“温良恭俭让”。“戏子”在我国的历史中的地位一直是比较低的,但承载的艺术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人的技术以及道德要求也是很高的。焦三爷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在作为唢呐匠人时,其肩负的使命很重要。天鸣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他是善良、孝敬、仁义之人。作为一个唢呐匠人只有具有“仁义礼智信”这几项道德品质才能将唢呐一直传承下去。焦三爷作为一个唢呐匠人,他的责任、义务就是要将唢呐传承下去,要有有高超的演奏技艺。他说要将唢呐吹到骨头缝中。这不单单是吹奏技艺要高超,还必须要呈现出地方性的文化、情感等,并将伦理道德深入人心。音乐并不像文化教育那般直观地教育人,而是通过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每个人。当金庄的村长去世时,因这位金庄村长的德行不高,焦三爷坚决不同意吹奏《百鸟朝凤》。只有在德高望重的人的丧礼时,唢呐班主才会同意吹奏。这一行为体现了焦三爷公正无私的一面及他作为唢呐匠人的德行,同时对众人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焦三爷的所说所做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弟子,无论如何都要恪守社会的责任。在这过程中,音乐教育所有人,培养一个个完善的社会人。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洋乐器收到当代年轻人的欢迎,很多婚丧嫁娶都不再请唢呐班,改成西洋乐了,这样导致唢呐匠人们不能再单纯的靠唢呐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必须舍弃一样。在一次寿宴出活时,主家请了唢呐班,也请了西洋乐队,这时便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人们更多地想听乐队的演唱与演奏,这对普通老百姓和年轻人来说都是很新鲜的东西,很受他们的欢迎,而唢呐乐队被晾在一边无人问津。此过程中引发了矛盾,几个小混混与唢呐班人员厮打在一起,无意间将唢呐踩断了,这一场景触动了焦三爷,直接将桌子掀翻在地,让所有人都停手了。唢呐就象征着我们的传统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缩影,唢呐被踩断了,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传统音乐该怎么办?中国的音乐教育该何去何从?当西方的文化大量进入我国时,我们又该如何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这些问题也在提示着我们这一代人,要重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发展自身,不能一层不变,要否定,再发展,不停的自我反思。当时的时代的变迁太快,让人们都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文化,没有时间去思考外来的西方文化,很多人就全盘接受了外来文化,而对于自身的文化开始忽略,不加以思考改进,也不知去传承与发展,使传统音乐、文化陷入了困难的境地。
二、传统音乐现状
现今确立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或者节日才会出现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传统文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留下来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传统文化的一些符号,并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与传承。传统音乐承载了我国的文化,我们要传承传统音乐。有很多的机构、研究所等都致力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为中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音乐教育的滞后必定制约着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这其中也存在问题。笔者的自身感受,也是大部分学校的情况。学生从小就会接受音乐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我们从小接受的音乐意识体系是西方的,而不是我们本土的传统音乐,学习的音乐理论也是西方传来的,没有孩子懂得我国的民族调式。课本上大部分的歌曲也都是西方的。现在家长都很重视音乐教育,都会给孩子找一个艺术机构学习一门技艺,而这所有的门类中最受欢迎的是西方的钢琴。孩子从小就是受西方的音乐思想、思维的熏陶,对于传统音乐一点儿也不了解,即使是长大了,接触了我国本土的一些传统音乐,他们都会以一贯的西方音乐的思维来理解传统音乐。如果你有心打开我国现行的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材,给你印象最深的肯定是西方的音乐知识占绝对优势,从理论到曲目乃至音乐术语都是西方体系,即便是中国传统音乐也还是沿袭西方的思维去理解、去衡量。我们民族的音乐知识分量太轻、太少!另外,从近来轰轰烈烈的器乐考级热中也可发现,在千百万考级大军中,报考民乐的考生相对较少。而且民乐教师的受欢迎程度也远低于西乐教师。到了本科阶段,也会明显发现,专业的音乐院校中民乐的学生相对较少,学声乐的学生基本都是唱美声的。如此情境,传统音乐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的情况就可见一斑了。笔者也是在本科才学习了中国传统音乐,对传统音乐有些了解,即使如此,很多同学也都是对传统音乐一概否决,总认为我们自己的音乐不如西方的音乐好听、科学。如今到了研究生,身边依然有音乐专业的同学有这样的“认同感”。包括笔者自身,没有其他同学那样直接否定,但对于自己本土的音乐也没那么多的了解,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一直耐心引导我们,我才对中国传统音乐,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有所了解,无比的感叹于我国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底蕴。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音乐课程。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一些学校,并没有音乐老师,一般城市的学校都会有音乐课程,无论学的是西方音乐还是本土音乐,最基础的就是要有音乐课程,如果连音乐课都没有,就更不能谈及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了。笔者从小是在农村上的一所希望小学,我们并没有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初中阶段,课程加紧,本来一周一次的音乐课也会被文化老师占据,因而并未得到稍微专业化的音乐教育。这样的境况在全国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城市中的一些学校也是如此,音乐课程被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一个摆设性课程,文化课程才是最受重视的。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时就会考取编制,进入学校作为音乐教师,而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有传统音乐教育的意识呢?然而,并不多,毕竟他们也是从小就接受西方音乐的熏陶的。很多本科院校的老师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导致一代又一代的重复,很难改变现状。我们的音乐教育对于传统的继承还不够重视,很多教师的民族文化意识也比较淡薄。包括一些教师也有重西乐轻民乐的意识。对于这类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重视。现在中小学课本上已经有很多的本民族的作品,但音乐教师在授课时依然是以西方的思维为主。
三、相关建议
一个民族音乐包含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研究自己的传统音乐将有助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有助于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得到优秀传统音乐哺育的人,在接受现代科技教育和他文化教育的同时,一定拥有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素质。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要承担起继承并发展我们传统音乐的历史重任。我们的音乐教育首先应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加强教师的民族文化意识。所有的音乐教育者都要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要有民族认同感,在授课过程中多传授本土的音乐文化,不能一味的教授西方音乐。孩子本身对于音乐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与想法,从小就让他们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这样才能让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音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相关不能应该出台政策,加上传统音乐教育,对于现在在校授课的音乐老师进行培训,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思想的培训,这样才能解决问题。高校则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加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学生对这些传统音乐文化知之甚少,因而很少选择。学校应该多主办传统音乐会,包括器乐、舞蹈、声乐、戏曲等,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才能感兴趣,才能有更多的人学习。在所有的音乐院校都应该开设传统的戏曲、乐器等课程,并鼓励学生选择该课程。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更多的人谱写中国“味道”的音乐作品,一直传唱,不能让传统的乐器一直弹奏前人留下的乐曲,戏曲也只是古代传唱的曲目,在当今社会还需继续发展,继续创编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将传统的音乐文化与现代相结合,才是更好的传承。
四、结语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它在我国整个文化事业中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通过一部电影分析了音乐的重要性,因其承载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简单分析了一下现今传统音乐文化的状况,提出一些问题并有一些浅薄的建议。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传统音乐得到传承与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传承并发展,将传统音乐普及全民,最终才能振兴民族音乐,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促进全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桥生,米瑞玲.中国传统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2006.
[2]冯光钰.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J].音乐探索,2003.
[3]傅利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的相关思考[J].中国音乐学,2015.
[4]褚颢.中国古代乐教思想与当代音乐教育哲学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
[5]蔡奉玲.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现状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6]郑燕玲.传统音乐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
作者:李欣 马东风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