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内电影民族视野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国电影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历经了多个发展时期,有过辉煌,也进入过低谷,面临过困境。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已经在全球领域获得了比较高的认同,这也是中国电影走上全球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电影人必须要打造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色的电影,拓宽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电影高水平发展。本文简要对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电影;民族文化;民族视野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正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危机。中国电影要想真正赢得国内市场口碑,并实现全球化发展,必须要对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元素进行提炼,充分借鉴外来电影的优质元素,整合中国电影的民族资源。因此,对于中国电影是否要充分凸显“民族视野”,目前已经成为电影领域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1电影的民族视野
要想充分了解“电影的民族视野”,必须要对其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民族视野”并不是单纯的民族特征或者民族主义等,对于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来说,更多是想要表达以“中华民族文化和底蕴为基础,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打造具有极强中国民族品质的中国电影,以此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之所以称为“视野”,就是要学会如何借鉴、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电影文化和电影元素,拓宽中国电影的视野,全面打开思维,做好融合与创新。对于中国电影民族视野应该如何解读,在近40余年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有较多的争议之声。早期部分中国电影人认为“民族视野”就是要在电影中插入大量中国元素,如中国各地的方言、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等。其中很多观点现在看来仍不无道理。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需要从电影的创作理论层面、电影剧本的内涵思想、电影的拍摄方法、中国电影的发展思想等方面进行融合思考,以使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更加宽广。虽然,有人认为“民族视野”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美学,也有人认为“民族视野”就是要与外来思想进行融合,尽管这两种不同的声音给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发展带来了较大争议,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正是这些争议、对立的声音,才使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元素更加丰富。因此,要在两种不同民族视野的声音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宣传和讲述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精神、中国声音的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电影艺术思想,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1]。
2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探索困境
2.1导演队伍出现断档,中国民族元素的审美疲劳
中国电影已经有了百余年历史,最早的中国电影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定军山》。中国电影真正进入国际化领域,并且产生了比较好的反响与共鸣,客观来说是中国的第五代导演,虽然,在第六代导演中也出现了不少走到世界上的中国电影作品,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其影响力和作品的民族文化传播效果仍未做到与第五代导演相媲美。国际上对中国电影最初的认识是动作类电影,这也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打响第一枪”并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民族文化元素和根基。例如,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以打破当时港片票房纪录的成绩进入世界电影市场,随后其出演的《精武门》《死亡游戏》等电影也在世界电影中产生了较大反响,中国功夫这一民族文化也真正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站稳脚跟。随后成龙的喜剧式动作电影,也在世界电影市场中有着比较高的评价。但真正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将中国功夫这一民族文化传入到世界,并吸引了大量国际电影迷和中国功夫迷的电影,笔者认为是由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该影片将中国真功夫真正在国际领域进行了展示,并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功夫”这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随后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以中国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中国导演将中国电影的发展重心放在了如何向国际市场发展。随后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等中国功夫电影也相继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口碑,也让“中国式功夫大片”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但从近几年的实际表现来看,这类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渐呈现下滑趋势。究其原因,并不是在国际领域失去了市场,而是这类中国电影的导演队伍出现了明显断层,新一批导演并不能很好地驾驭这类电影题材,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中国功夫等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一方面致使电影质量不够高,另一方面也让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
2.2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实际上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但在发展初期,中国的电影明显出现了惶恐、慌乱等负面情绪,这并不是中国电影不够好,而是中国电影对自己的实力不够自信,害怕外来文化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推土机式”的冲击。这样就使得中国电影在与外来电影文化相碰撞时,不自主地落于下风,进而造成了“弱者”的形象深深烙印在部分电影人、媒体人及观众的心中,给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外来文化给中国电影既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比较好的口碑和票房,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要充分借鉴、学习、融合、创新,使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更加清晰、明朗。
2.3电影市场带来的冲击
从现阶段的电影市场来看,大部分影迷对电影的要求以及审美趣味都产生了较大改变,电影也逐渐走向了商业化发展道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很多电影都推崇“娱乐至上”“特效至上”,这样就导致中国电影在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电影票房中处于两难境地,很难找到一个二者的平衡点。但这并未影响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发展,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在国内电影市场和国际电影市场取得了双赢,不仅赢得了市场票房、观众口碑,同时也斩获了多项大奖,更是代表中国电影参选第92届奥斯卡国际影片。该片不仅有着高水平的制作技术、创新水平、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通过数字技术展现了一个具有极强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故事背景,以及显著中国民族精神的电影思想。该片较成功地将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表达了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民族元素,给“数字技术会掩盖中国电影深层艺术存在空间”的片面观点以强有力的回应。
3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
3.1基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积攒下了浓厚的中国文化,中国电影要想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需要中国电影人对“儒家思想”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不仅是丰富中国电影内涵的重要措施,也是为国内外广大电影人展示和宣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儒家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展示、对某一不良行为或者现象进行批判以及对人们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类电影作品大都集中在文艺片、伦理片或者故事片中。儒家文化与中国电影的结合,必须要让观影人能够从中感受到深层次的东西,要让电影具有深度和内涵,激发起观影人内心的潜在社会意识、民族意识或者道德意识[3]。第五代中国导演胡玫执导拍摄的电影《孔子》,就比较好地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展示,将中国民族的儒家传统思想文化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影人面前。此外,还有老一辈电影人郑正秋的《孤儿救祖记》《姊妹花》,谢晋的《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都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通过电影宣传了珍贵的中国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也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全面展示。儒家文化如何能够正面影响中国电影,应该是当代电影人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要通过中国电影来弘扬和宣传儒家思想文化,使中国电影、儒家文化、社会三者之间产生比较好的融合与共鸣,让中国电影可以成为传播优秀中国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另外,中国电影人还需要积极在电影全球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探索出如何实现儒家文化思想的跨语境、跨文化传播,以及儒家文化在中国电影民族视野的发展路径。
3.2基于“中国民族艺术文化”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
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大多富含众多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电影都集中在美术片中,当然这并不是必然现象,随着电影人对这一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应用,中国民族艺术文化也逐渐出现在古装片、动作片、历史片等大型主流影片中。说到中国美术片,就不得不说中国动画电影,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由中国古典名著改编而成,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在国内有较高的口碑,同时也在其他国家也有着比较好的反响,尤其是《大闹天宫》,更是在全球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还获得了伦敦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国民族艺术文化。这些中国电影将民族元素和民族特色与电影充分进行融合,更好地展现了中国电影不同于其他国家电影的民族特色,也创新了以中国民族艺术文化作为民族视野基础的中国美术电影形式。此外,笔者认为水墨画也是中国民族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艺谋导演在2018年执导拍摄的《影》中也着重体现了水墨画,给观影者一种不同以往的中国电影民族视野表现形式。该片没有浓重的色彩和形式感,相反全篇的主色调是以“中国民族水墨画风格的黑灰白色调”贯穿全片,更是引入了“阴阳太极之道”,以此代表“正反两面、正邪两极”,这样便使影片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表现形式等方面,无不展示着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特色,非常值得广大电影人借鉴与学习。
3.3基于“中国民族特色文化”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
“爱国主义情怀”一直都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思想,这也是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文化。近年来的《战狼2》《红海行动》等中国电影在赢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同时,也极大地在国内和国际领域传播了“中国民族特色文化”。《战狼2》《红海行动》中所表达的中国民族主义、中国军人精神,正是中国电影在这类爱国主义影片中所展现的主旋律,弘扬了中国军人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精神,也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提升了中华人民的自豪感。《战狼2》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除了剧本故事内容深厚、演员演技精湛等因素,其中不乏极具“好莱坞式的中国电影”,这正是中国电影将民族精神与电影全球化发展相结合的重要表现,以好莱坞式电影为模板,以中国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用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讲述中国电影和中国故事。同时,也让中国电影的中国功夫民族元素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而这也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另外,中国民族特色文化中还有一个元素是不可忽视的——“隐忍”。中国电影《地久天长》一举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夺得了最佳男女主角,抛开其他因素来看,电影人物角色所展现的“隐忍”,正是中国人几千年一直传承的,并且极具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隐忍和坚韧。由此可见,将中国民族特色文化与中国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电影所表达的民族特色文化、民族特色精神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是中国电影人所需要努力探索的,让中国电影积极走出传统模式下的民族视野,努力将中国电影打造成世界电影中的一朵“绚烂之花”。
3.4基于“中国西部民族文化”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
中国电影不缺少西部民族文化元素,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涵方面,都有非常多的中国电影。西部电影大多可以归为以下几类:西部民俗电影如《哭恋》《冈仁波齐》等,西部武侠电影如《天涯》《黄飞鸿:西域雄狮》等,西部农村电影如《大漠雄心》等,在西部电影中主要突出的是“中国西部民族文化”以及“西部精神”等方面[4]。笔者认为,《冈仁波齐》是近几年中国电影中对中国西部文化诠释较好的文化片。藏区的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通往冈仁波齐的道路有多么艰辛,西部精神就有多么顽强,西部人民就有多么执着的信仰。该片在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夺得最佳影片奖,这正是中国西部文化片电影在娱乐时代的电影浪潮中突出重围的重要表现。然而,理性来看,在中国电影和国际电影市场来看,中国西部电影仍然属于小众影片。《冈仁波齐》之所以能够有比较好的成绩,除了影片所诠释的思想、精神和内涵,更重要的是保留了西部电影的核心元素——西部文化和西部精神,而这正是中国电影人在创作具有西部民族文化中国电影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5]。
4结语
中国电影的民族视野,并不是要求所有中国电影都要在其影片中体现出民族特征,而是要站在民族视野去看待中国电影发展,将其作为一个中国电影发展的动力和目标。这对于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发展和创新来说具有深远意义,也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航标。
参考文献:
[1]王斐.当下中国电影中民族精神缺失的反思[J].中国电影市场,2020(8):18-21.
[2]林琳.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自觉[N].贵州民族报,2020-05-08(B01).
[3]杨玲.“中国电影学派”的本土艺术实践与民族化路径探索——以赵季平与谭盾中西不同视角的电影音乐创作为例[J].艺术百家,2019(4):53-58,117.
[4]王建利.中国西部电影中的黄土文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61,67.
[5]金洪钢.中国西部电影中的文化现象研究[J].电影文学,2018,(11):34-36.
作者:梁阿龙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