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网络青春电影片量不断增多,屡造票房奇观,观影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昭示着网络青春电影已踏上阔步发展的进程,类型化发展趋势也逐渐显现。然而,有关网络青春电影的研究依旧是学术领域的一片“荒漠”。本文从现阶段中国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中总结经验,尝试对网络青春电影的概念进行界定,立足于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元素———主题、人物、情节,探究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主题;人物;情节
一、网络青春电影的概念及表征
网络青春电影是指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征,大多由网络青春小说或文学IP改编而成,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和新奇性的电影。网络青春电影主要呈现出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基于网络青春小说或文学IP改编。当网络青春文学改编为电影时,小众文化登上银幕转变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原著党”平移为电影观众,在强大粉丝经济催化下,网络青春电影消费市场风生水起。二是具有显著的网络文化特征,譬如多元性、商业性、娱乐性。
二、网络青春电影主题类型化趋向
(一)青春时代的爱情彰显执着与美好在快节奏的生活图景中,网络文化的兴起解构着人际关系,现实负担的激增瓦解着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正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人们开启了对“爱情”的集体回忆。网络青春电影中的爱情主要有以下三种呈现形式。一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爱而不得的爱情。在每一个男孩的青春记忆中都存在着一个鲜活的爱情“符号”———沈佳宜,曾对她神魂颠倒,为她奋不顾身,纵然与她还隔着无法逾越的“情感鸿沟”,但存在即美好,这都是独一无二的青春回忆。二是《失恋33天》中历经情感升华的爱情,王小贱一直默默承担着守护者的角色,他的执着与真挚也终于感化黄小仙,迎接友情,走向爱情的升华。三是《何以笙箫默》中至死不渝的爱情。赵默笙消失七年,何以琛对她“过尽千帆皆不是,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有增无减。两人久别重逢后惊觉依然深爱着对方,于是重拾旧梦,相伴终生。
(二)青春时代的梦想诠释奋斗与拼搏青春题材电影最突出的关键词是奋斗与梦想。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平凡女孩杜拉拉从前台跃升为人力资源经理,无数次毁灭式打击反而助推她走向成功且收获美满爱情的“蜕变”,感染了无数在职场摸爬滚打、踽踽前行的年轻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陈孝正,为了实现梦想不惜放弃爱情,虽然他的人物形象同该类型电影塑造的角色背道而驰,且带有一些激进的色彩,但其对梦想的执念以及最后走向人生巅峰的成功仍对观众具有指导和勉励作用。同类型的电影还有《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等,这类电影皆书写着“小年轻”承受重压却依然勇敢逐梦的青春奋斗史,或有实现梦想的喜悦,或有“壮志未酬”的失意,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的理念已于无声无息间传递给受众,具有普世价值及现实意义。
(三)青春时代的成长充满残酷与痛感网络青春电影的主人公主要是正值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渴望彰显自我,追寻绝对自由,却又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于是才书写了一段段充满残酷与痛感的成长故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朱小北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有着极强自尊心的姑娘,当她被错当成“小偷”时,冲动地砸毁了商铺。全景长镜头诉诸暴力与血腥,自尊心爆发的背后是痛苦、压抑的成长记忆,她也为此付出“被退学”的极大代价。梦想的坍塌、爱情的背叛、友情的分崩离析是网络青春电影中最为常见的展现残酷与痛感的桥段,也切实反映了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前的真实状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主题存在,才让青春烙印在美好与残酷的交织演绎下愈发刻骨铭心。
三、网络青春电影人物形象类型化塑造
(一)演员相貌迎合受众对理想自我的渴求心理在市场语境中,受众接受是艺术作品收获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网络青春电影中,女主角多是清新脱俗,男主角一般气宇不凡,皆能满足受众的期待心理,带来审美愉悦。拉康的镜像理论提到,人都是镜恋动物,人们对理想自我的期许自然也会转移到电影人物身上。而演员作为诠释人物的载体,既要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也要契合观众对青春的美好寄托。扎着马尾辫、眼眸温润、肤若凝脂、笑容恬静的“沈佳宜”就是网络青春电影中的“符号化”人物,她似乎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的所有愿景,久久不能忘怀。因此,网络青春电影不断复制再生产着符合“鲜美”定律的典型人物,从而迎合大众对理想自我的渴求,同时满足代入和欣赏两方面的情感需求。
(二)“符号化”服装实现人物形象二次表达成功的“符号化”服装不仅能直观说明人物现状、反映人物身份地位,还能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小时代》中,林萧由一个青涩少女蜕变成职场能手,她的服装也从学生气十足的运动装过渡为小资情调的OL套装,服装变化也体现着角色从社会底层到上流社会的阶级跨度;顾里一贯延续奢靡路线,从她的服装中能直观地看出其富裕的经济状况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当南湘的服装色彩由暖色调转为冷色调,哥特风格的造型和沉郁冷色调服装,使她隐匿已久的性格阴暗面逐渐浮出水面,更预示着其将完成性格的颠覆。
四、网络青春电影的情节类型化设置
(一)倒叙、插叙丰富情节层次大多数电影皆是根据传统线性结构来架构情节,但近年来网络青春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倒叙、插叙。《匆匆那年》以设问的形式开头:“在所有的记忆濒临破碎前,我到底还能记起什么?”接着,通过陈寻自述展开剧情,借用倒叙,慢慢揭示了隐匿于“问”与“答”间的悬念,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创造出焕然一新的观影体会。《乘风破浪》中,导演在影片的关键时刻有意插入两个回忆段落,一个是徐太浪带父亲在公路上飙车,赛车被火车撞飞的瞬间,另一个是徐正太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时。快节奏的温情过往和慢节奏的悲惨现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拓展了电影叙事的时空,完成了影片张弛有序的节奏表达,丰富了情节的层次感。
(二)复调式结构营造多重共鸣空间复调式结构在网络青春电影中层出不穷,打破单线叙事的单调,赋予电影多线并存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在《左耳》中,李珥的成长经历是架构影片的主线,而张漾和许弋间的是非恩怨是一条暗线。两条看似清晰的情感动线,将李珥、黎吧啦、张漾、许弋四位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相似的还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郑微与陈孝正的爱情发展是主要线索,郑微与林静的感情纠葛、林静的失踪与回归作为电影的次要线索,与主线纵横交错、交织穿插。这些感情线索的集体演绎使得剧情更加饱满,同时也将郑微青春时代的情感经历多维度呈现出来。
(三)以“性书写”作为情节的重要转折点纵观现阶段网络青春电影,“性书写”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情节,标志着人物成长、情节发展和剧情转折。《匆匆那年》中方茴选择以极端的自我毁灭来报复陈寻辜负她的一往情深,堕胎的痛楚也让她完成了意识觉醒和对自己的救赎,她的人生也将因此发生转折———痛定思痛,告别过去,与陈寻相忘于江湖。《小时代2》中,席城同顾里“背弃伦理”的“苟且之事”,几乎摧毁了四姐妹的友情堤坝,也让顾氏夫妇的感情走向分崩离析。电影中所有人物间的矛盾也因此被引爆,剧情走向高潮的同时也将人性的弱点抽丝剥茧般展露无遗。
五、结语
纵使现阶段网络青春电影在类型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创作规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类型化风格,但其仍存在创作堕入极端类型化陈规定势、创作题材窄化与固化、创意贫乏、艺术性流失等流弊恶性循环。因此,创作者应致力于挖掘网络青春电影中的广阔表达空间,并不断加强其类型化特征与社会现实的碰撞,进而促进网络青春电影步入精品至上、实力当道、内容为王的成熟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张海鹰.网络传播概论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甘畅 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