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声乐具体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21世纪,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对音乐进行欣赏以及对音乐舞台表演和音乐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等。现代小学音乐教学将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音乐“美”,然后利用音乐训练来提升学生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声乐的“美”主要通过演唱的方式进行表现,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声乐也是在小学学校教育中对“德”“智”“体”“美”中的“美”进行具体体现的一门学科。因此声乐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最基础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表演;美育
一、我国声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搜集与整理,发现与“声乐教学”相关的文章近2000篇,但其中与“小学声乐教学”相关的文章仅仅占十分之一,由此数据可知,学界对小学声乐教学的关注度还不够高。以“小学声乐教学”为关键词的论文文章,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在《人民音乐》期刊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到2005年期间,文章数量并不多,2006-2010年逐渐增多,这个阶段可以看成小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过渡期,2011年至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小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视小学声乐教学对孩子发展的作用。
(一)小学声乐技巧的训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美育教育的具体表现,然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许多音乐老师会在音准、节奏、情感等要素的处理上做很多要求,却在训练发声方法上不够重视。即使有重视声乐技巧训练的老师,也分成了两种情况,一种认为“科学的演唱训练方法适用不同年龄段的人,因此儿童也在训练当中无异于成年人的歌唱训练,理应也在高位置进行歌唱,通过这样的训练要求,儿童才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声音表达,歌唱穿透力强,音域得到扩展,从而也保护了儿童的声带”;另外一部分人认为我们不应该违背儿童生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应灵活地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私人定制不同于成人的发声训练方法。笔者更赞同后者,虽然训练的目的是一致的,皆是通过人的声带配合口鼻舌器官,作用于气息发出声音,从而锻炼歌唱,但声乐本就是一门抽象学科,不应“一刀切”式地忽略儿童的认知发展,部分专业术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定要结合儿童的特点,找出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思路,否则便会影响他们学习声乐的信心。
(二)儿童声乐学习的兴趣声乐训练应围绕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展开。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教学原则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渗透”、“创设情境”、“增强互动”等,既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让学生收获自信和成长。
二、歌唱的训练方法
(一)歌唱的正确姿势无论用哪一种演唱方法,都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进行深呼吸,从而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歌唱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首先歌唱一般都是站着唱,歌唱者要保持身心自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既不能过于放松,也不能过于紧张拘谨。在站立时两腿略微分开,建议一脚在前,一脚在后,重心放在前脚上,收腹提臀。歌唱者在演唱时身体前面的部位要放松,而后背脊柱要挺拔,保持眼睛平视,下巴略微向后下方回收一点点,演唱时的口型比说话时应适当夸张一些,保持口型内部的垂直,在演唱高音时,牙关节、槽牙之间的距离要拉开,下巴放松。对于儿童发声的音量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习初期儿童容易出现扯嗓子大喊的现象。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声乐训练时,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及形成正确的歌唱观念对儿童嗓音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训练儿童正确的站立姿势时,又塑造了儿童的形体。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
(二)歌唱的呼吸训练呼吸是生物具有的一种“天赋”,那么生活中的呼吸和歌唱中的呼吸相同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呼吸是毫不费力的、被动的,其毫无声息地进行着,那我们歌唱时又该怎样运用气息呢?歌者的正确呼吸关系着演唱水平的高低。所以在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呼吸意识的培养,辩证地看待呼与吸的关系。这是决定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加强呼吸意识的培养,那么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的呼吸部位是由胸腔、肺脏、横膈膜等构成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呼气肌肉群、吸气肌肉群及横膈膜的配合中缩小与扩大胸腔,这就是呼吸运动。肺是容纳空气的器官。因为肺是我们的内脏器官,它具有隐藏性,所以我们只能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观察人体中的肺。肺是有肋骨包裹在周围的,肋骨起着保护肺的作用,有肺的地方就有肋骨的包裹,我们可以根据肋骨找到肺的大概位置。我们在吸气的时候,肺是要扩张的,然而由于肺的四周是被肋骨紧紧包围的,很难向周围扩张,所以肺会向底部扩张,肺的底部是横膈膜,因此会带动横膈肌的运动。那么呼吸时我们的哪些器官参与主要的呼吸运动呢?呼吸的先后关系是什么呢?研究表明:吸气时腹部向外突出,横膈膜下沉;呼气时腹部向内收,横膈膜还原。整个过程的无缝配合就是正确的歌唱呼吸。歌者可以通过控制腹部肌肉这一间接的方式来完成对横膈膜的控制,因此我们可以将腹肌的运动方向作为检验歌者是否正确进行呼吸的有效标准。怎样才能控制好呼吸呢?那就是在呼吸时通过腹部肌肉进行内在力量的准备,用这种肌肉力量来支撑声音,然后再协调分配这些力量,使腹部肌肉运动与每个发出的音相匹配,协调配合,从而完成整个歌唱过程,这就是呼吸的意识。简而言之,歌者应该了解每一次换气时需要用多大的力量呼吸,只有带有目的地呼吸才不会影响歌唱,所以提倡歌者注重这种呼吸意识。在课堂中对儿童进行呼吸训练时,我们可以通过鼻子闻花香的感觉来深呼吸,或者是进行半打哈欠的练习,以及模仿惊讶的感觉,用si音吹气。实践证明,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有意识地、合理地控制呼吸。通过对呼吸进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声理念,从而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声带。
(三)歌唱的语言训练吐字在歌唱中占据重要位置,吐字需要运用气息,在此基础上配合唇、舌、齿、下巴等。通过分析不同部位在演唱中的作用可知,下巴在吐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部分学生在日常声乐训练中经常把“a”元音发成了“e”或者类似“r”的音,听不清唱的是什么。也有老师教学生唱“i”、“e”需用半元音,这是单纯的经验积累导致的,没有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只要发音符合自然变化,各种元音的发音就能标准。例如,笔者发“i”元音时,尝试将自己的嘴巴张得很大,舌头靠近上颚,这样的结果就是舌头与下巴之间互相拉扯,从而发出声音。同样,当笔者尝试下巴不动,舌头单方面地靠近上颚时,发现虽然解决了下巴使劲的问题,但是传入耳朵里的音已经不同于“i”元音了,使得发音不标准。经过多次的实验,笔者有如下的感悟:根据所发的元音的具体要求调整下巴的幅度,也就是说歌唱时嘴巴不能始终张大,也不能一动不动。在歌唱的过程中,歌者经常忽略由舌头引起的一系列失误。所以,笔者有必要在下文就舌头对歌唱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舌头在口腔内会根据字与音高的变化做出伸与缩的运动,人们由于条件反射使舌头在口腔中的咬字位置发生变化。当喉头下降时,舌头保持着原来的咬字位置,在咬下一个字的时候,不改变其位置,以同样的方式运动,但是舌头却发生形状变化,通过它的形状改变来调整咬字状态。其次,歌唱时舌头咬字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歌唱状态的正确与否,也密切影响着发音的准确性与吐字的清晰性。人们在日常的言语交谈中,喉结处于自然状态,并且舌头也稳定在某一固定的咬字位置上。而歌唱时,喉结要保持相对的下沉,并使连接着的舌根与喉头一并下沉。这种自由不受控制的行为,完美地使松弛状态下的喉结与形状改变后的舌头共同进行咬字。当然,笔者不否认下沉幅度与拉力有着某种正相关关系,因此发声器官的紧张在所难免,也就不会对错误发声这一结果感到奇怪。上述情况可归结为不同的唱法,由经验知道,美声唱法要求歌者喉结下沉的幅度越大越好,所以它是一种舌头咬字对发声状态的影响很大的演唱方式。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常说的美声很难唱。民族唱法中喉结下沉的幅度次之,而通俗唱法则接近于说话的自然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声乐这条道路艰辛而漫长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到一条捷径,让喉结与舌头相适应,在没有任何干涉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变化,就可发出准确的元音。对于儿童语言器官的使用训练既能促使儿童正确歌唱,同时又能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声乐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教育者应因材施教,切忌声乐教学的模式化和成人化。
参考文献:
[1]邹长海.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08.
[2]潘乃宪.声乐探索之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3.
[3]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3.
[4]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07:94+109.
[5]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03.
[6]约翰•卡罗•伯金.教唱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03.
[7]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1.
[8]李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的分析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6.
[9]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
作者:何改楠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