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剧电影的导演美学特征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音乐剧与电影创作中导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演完成的工作或许并不如表演工作能够直观地呈现为作品的外在形态,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在众多的艺术门类当中,戏剧和电影是独具导演这一职位的艺术,可见两者所具有的“亲缘性”,因此在音乐剧及其电影化交互中,导演美学的呈现方式是无法忽略的重要层面。导演美学的具体呈现方式在音乐剧和电影中虽然略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归纳为导演构思、舞美设计、人物塑造、观演互动和导演手法等方面,在音乐剧及其电影化交互中,音乐剧与电影在导演美学方面互相借鉴,切实地呈现出“交互”的特性,本文将主要围绕导演美学的主题探讨音乐剧及“音乐剧电影”中导演美学呈现的共性和个性,以及相互影响的方面。
关键词:音乐剧电影;导演构思;人物塑造;舞美设计;观演互动;导演手法
一、导演构思:重视戏剧冲突和故事性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戏剧规律》中指出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我们从无数成功的剧目中可以看出,导演在构思戏剧结构时,都会注重戏剧冲突,以内容为王,让观众在故事的不断推进中获得感官和心理满足,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人们真善美价值观的追求。这种故事呈现的基础是在舞台之上,以幕作为剧情推进的标志,导演要合理利用这种启幕和落幕之间的环节,让舞台下的观众有充分的审美体会,这也是与音乐剧及其电影之间的不同特点之一。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导演充分运用了强烈的戏剧冲突、错综复杂的人情情感、诡异悬疑的谋杀情节和浪漫的爱情故事,结合舞台设计,让现场的观众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音乐剧。舞台音乐剧始终离不开“舞台”二字所创设的基本特点,仍然以幕作为剧情发展的标志,人为地将完整的故事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些结构严谨的剧目仍然像古典歌剧那样,将每一幕根据剧情发生地又分为不同的场———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维模式的变迁,现代音乐剧已常出现将多个场景同时置于舞台之上进行演绎的现象,场的概念被逐渐淡化了,但幕的区分依然普遍。启幕落幕间,观众得到了片刻的思考空间,回味精彩瞬间,向舞台上的演员们鼓掌致敬。而整场音乐剧的谢幕也总是令人期待的,因为在演员们一个个来到台前亮相后,他们会请出该剧的主创人员代表接受大家的赞赏与敬意。而电影的叙事结构便自由得多,没有了幕的局限,剧情能在巧妙的镜头剪接和场景过渡中更加流畅地推进,观者也随着剧情步步深入,不做片刻停留,直至剧终。此外,电影也往往会更多地使用倒叙、插叙等时空置换方式,避免冗长无味的通篇叙述,可以更灵活地控制影片节奏。
二、人物塑造:强调人物调性和个性化
音乐剧的人物塑造,需要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反映人物的特性,在《歌剧魅影》中,男主人公魅影的出现始终伴随着恐怖的音乐和黑暗的情景设置,从而体现他的悲惨命运和扭曲的灵魂。女主人公克里斯汀则温婉轻盈,音乐、歌唱和舞蹈都衬托出她纯真、善良和深情的性格特征。舞台音乐剧和电影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在演员的选择与安排上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舞台剧注重即时的现场效果,一招一式、一词一句都是临场演绎,从主角到小小的群舞配角,都需要凭实力说话,正应了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许多备受热捧的舞台剧演员并非貌美如花,但却有着天籁般的歌喉或精灵般的舞步,以深厚的歌舞功底征服观众。而电影由于侧重细节描写,画面和声音都能通过后期制作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养眼的画面便显得颇为重要。因而,导演有时甚至不惜花重金邀请当红明星加盟,以期靠明星的人气在当年的电影市场中占得先机,依靠更高的知名度在票房战中取胜。
三、舞美设计:打造舞台美学和创新性
舞台美术最基础的作用在于状物、抒情和叙事。舞台设计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在不断创新和改变着,舞台场景的变换不意味着要奢华,声光电、VR和AR的运用不意味着光怪陆离,机关设计不意味着奇技淫巧,所有这些创新都要服务于舞台,服务于剧情,最终服务于观众。以电影《歌剧魅影》的开篇为例。黑白影像中,一场拍卖会正在破败的巴黎歌剧院内进行,这部分的画面布景可以在摄影棚内搭建完成:不大的背景空间是剧院一隅的观演台,大部分地面则被杂乱堆放着的破旧椅子和帷幔所占据,画面中央是那盏多年前坠落在地的枝形吊灯。当年迈的子爵拉乌尔拍得了曾是剧院魅影唯一财产的猴子八音盒后,拍卖人报出了下一件竞拍品的编号,镜头随即跟着他的目光聚焦到了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上,乐声响起。注视之下,水晶灯随着被强风拂去厚厚的灰尘,开始透射出华丽的色彩,并向四周延伸开去,大吊灯被徐徐拉起,镜头环绕着它旋转上升,座椅、看台也随之奇迹般地翻新,歌剧院曾经的奢华与繁荣随着色彩的转变尽现眼前,尘封三十年的记忆被打开……画面至此,剧院内景的展现很可能是实地拍摄,但前后两组镜头的转换是如此浑然天成,完全没有切割的痕迹。在电脑特效的处理下,蒙太奇实现了两处镜头的融合以及剧中年代的更迭。电影场景的真切与衔接的连贯显然是舞台剧所无法匹敌的,但舞台艺术自有它独具魅力的抽象方式和表达特征。由于时空受限,舞台剧往往以布景装饰体现时代以及地域特色。舞台的各个方位在剧中都有特定的位置指代。于是,演员从舞台一端穿到另一端,便可能表示已经漂洋过海到了另一个国度;两人相背而立,还身处两地,继而转身相视则为团聚等等。
四、观演互动:调动沟通反应与参与性
幕布的使用,除了体现出段落层次的分明,还让导演的构思更为细化,在使用幕布切换和切割场景时,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段落的开始和结束,还可以通过幕布的设置,体验感受到舞台上多个场景在同一舞台上的呈现,从而让整个舞台呈现出立体化效果。在《歌剧魅影》中,展现克里斯汀在房间卸妆时,舞台被分成三个部分,整个舞台叙事在立体化的搭建中,得到完美的呈现。在整场音乐剧的谢幕阶段,也是观众最为期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在电影院无法体会的独特感受。通过演职人员与观众的掌声互动、面对面交流,反复几次帷幕拉下,再到帷幕升起,幕布的使用,让观众们在全身心地投入一场舞台音乐剧后,回味剧情,兴尽而归。
五、导演手法:注重运用电影语言和电影技术
受众在观看电影和剧场时,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电影导演会从摄影、剪辑、景别、色彩、音乐音响等电影技术的各方面对音乐剧进行重塑。舞台音乐剧需要多个动态元素的组合,不断对观众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达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剧场氛围。而电影则是通过摄影机所拍摄的镜头,进行筛选、组接、编排和剪辑。所以,音乐剧及其电影从现代艺术范畴看,仍属于电影范畴,需要按照现代电影的艺术创作规律进行拍摄制作,并和音乐剧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一)借助电影拍摄技术
电影的拍摄手法对剧情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影《悲惨世界》中,霍伯导演将手持长镜头和固定特写镜头作为主要的拍摄手段,通过大量晃动主观镜头、长镜头和单一画面特写,这类手法正是艺高人胆大之所为———就是要让每一位观众深入悲惨世界,这种主观镜头的使用让观影者仿佛站在角色身边,达到附于其身的效果,让电影观众随着演员本人见其所见、感其所感。不同的镜头处理方法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拍摄沙威等警察时,采用了仰拍视角,表现了警察高高在上的狂妄心理。拍摄囚犯时,采用了俯拍视角,表现了囚犯的劣势地位和压抑的情绪。在音乐剧改编电影过程中,通过镜头语言来完成情感表达,展现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增加受众感同身受的视觉体验,这是镜头语言更胜于舞台语言的艺术特色。
(二)利用电影剪辑思维和手法
电影视听剪辑上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蒙太奇”组合,让场景的发展充满戏剧性和故事性。所谓“蒙太奇”,就是指在电影制作中把分散拍摄的镜头、场面和段落,按照一定的创作构思剪辑、组接起来,使之构成一定的情节和效果。通过蒙太奇的运用,可以在电影中形成画面之间以及画面与音响、画面与色彩之间的组合关系,造成影片快慢、紧张、舒缓等艺术节奏和氛围,同时也使影片中的时间与空间变换具有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在电影版《悲惨世界》中,影片通过蒙太奇剪辑,用快节奏的画面剪辑和较快的叙事节奏展现了芳婷被赶出工厂后所遭受的经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对抽象时间的掌控能力,通过压缩电影内在的时间和空间,表现了光阴的流转。一段本来复杂延续的情境,由于镜头的剪辑、切换,而在时间进程上被大大压缩。直至镜头切换到芳婷沦为娼妓后躺在木床之中,此时的运动镜头开始定格在芳婷的静态特写镜头上,镜头长达四分多钟,画面聚焦于人物面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电影化交互的戏剧性表达,使得画面更具有戏剧张力。当镜头从全景剪切到特写镜头,可以让观者更进一步地观察人物,并有助于发现其中的细节变化,通过演员所表现出的精湛演技,再结合完整唱段所构成的丰富而生动的视像绵延,继而唤起符合具体情境的感官体验,时间愈久,移情愈深。这种由动至静、动静结合的摄影机运动所构成的叙事节奏,通过剪辑完美地融合了音乐剧的唱段,让电影化交互的戏剧空间自由呈现成为现实。
(三)吸收与运用电影色彩
电影色彩在营造氛围上独树一帜,是一种渲染环境氛围、表达情绪的视觉语言。电影色彩是影视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电影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还在于能让观众感受到色彩背后所蕴含的剧情和特殊意义,对剧情和人物特点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剧及其电影《歌剧魅影》和《悲惨世界》中,导演均善于运用暖调与冷调的对比,用暖调展示正面、光明、幸福,用冷调展现负面、黑暗和痛苦,此外,影片还利用色彩来强调细节。
(四)综合运用电影技术
经过导演和制作人的不懈努力,音乐剧大获成功,改编成电影后仍是出手不凡。因为影视导演在视听综合运用上的逼真性、运动性和综合性的审美特性,电影在音乐剧诸多优势元素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一种特有的气质———真实感。在电影版《悲惨世界》中,汤姆·霍伯导演通过实景拍摄、长镜头、蒙太奇剪辑、音乐音响、特技制作等视听制作手段,重新架构了故事情节,导演的视听思维贯穿整部作品。利用电影这种综合性表现手段,可以从文学原著中吸取叙事的方式和结构,从舞台剧中吸取了演员的表演方法,从绘画建筑中吸取了构图和色调,从音乐舞蹈中吸取了节奏等,通过导演思维和张弛有度的叙事剪辑,因而具有极大的审美表现力。
(五)注重角色定位与选择
音乐剧和电影的表现方式不同。音乐剧演员更注重现场的一招一式,一词一句,歌唱、音乐和舞蹈的能力是其自身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剧及其电影则可以利用画面和声音的组接通过后期制作剪辑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在角色的选择上,音乐剧更注重演员对声音和表演的要求,注重舞台经验,靠实力说话。角色选择的不同,让音乐剧和音乐剧电影有着不同的感官体验和传播特点,音乐剧及其电影可以利用明星的带动效应,达到普罗大众的效果,从而促进音乐剧的发展。
(六)重视电影布景作用
布景在电影和舞台创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需要用布景来交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交待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剧情需要,布景同样可以感染观众,把观众拉入剧情,激发观众的审美激情。在电影和舞台的演出中,布景不仅仅是动作的背景,而且是人物塑造以及主题的象征性延伸。通过布景可以传达多重信息。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舞台的布景一般相较于电影布景而言,不够精细,因为观众视觉离舞台太远,细节不容易放大。所以在舞台上导演一般布景较少,通常是一幕一景。而电影的类型繁多,电影镜头有放大局部和展现细节的特征,使用的场景也有内景和外景之分,无论是内景还是外景,在电影布景中,既有真实场景,也有人工搭建场景,在音乐剧及其电影《悲惨世界》中,内景和外景结合,两者兼有。黑暗的监狱、脏乱的贫民窟、偏僻的小城镇、新兴工业区、阴郁的修道院等等,细节真切,形象鲜明,色彩浓重,气势磅礴,历史气氛浩大,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和舞台剧相比,电影可以用细节还原时代风貌,营造历史视觉特征。电影展现的19世纪前期的法国,导演为了让场景更接近原貌,大部分取景在英国。真实的布景设计,让观影者融入时代背景中,整部电影通过扣人心弦的音乐,高低起伏的声乐,演员细腻的表情特写,冷暖调反差,丰富的色彩,人物不断被塑造,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刻画出19世纪法国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变化。
参考文献:
[1]方舟.浅析舞台音乐剧与电影音乐剧的区别与联系[DB/OL].文化班志,2012-04-24.
[2]谭霈生.戏剧观念和戏剧规律[J].戏剧,1986(01).
[3]周立新.浅谈伦敦西区三部音乐剧的舞台呈现[J].演艺科技,2010(12).
作者:郑欣闻笛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